劉曉玲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類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在歷史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制作一個高質量的歷史微課程,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緊扣課標,精選內容,才能使微課發(fā)揮其重要作用。
關鍵詞:微課;歷史教學;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的今天,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源于國外,在我國,最早于2011年由廣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提出。我市教育局在2015年以來,進行了全市中小學教師的微課培訓及面向全體教師的微課大賽,微課逐步被接受,雖然對微課的研究還停留于淺層次狀態(tài),但微視頻課程在網(wǎng)上的受歡迎程度及其取得的成功,且其短(時間限制在十分鐘以內)、?。ㄖ黝}小,內容集中)、精(精心、精致、精彩)、悍(教學效果好,有用,有趣)的特點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微課已成為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領域重要的教育技術,其重要性日益突顯出來。
一、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市在“十二五”計劃中提出的教育發(fā)展目標里把高效精品課堂作為重點內容,即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扎實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在這三方面中提高課堂效率是關鍵,這就給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歷史知識點多且瑣碎,涉及很多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戰(zhàn)爭等素材,同樣的知識點教師因帶班多而重復講解,教師累,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且會隨著艾賓浩斯曲線遺忘。在提倡高效課堂的情況下,微課程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以其直觀、形象的形式為師生所喜愛并接納。而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抓住史實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形成由基礎知識、基本線索、階段特征構成的有層次的歷史知識體系。很多有連貫性的知識點很適合這種短小的多個知識模塊的方式來展示,教師可以結合多種形式和多種素材的教學資源,來制作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時間短,可以反復播放,而且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還可以通過手機拍攝或播放,趣味性強,從而使課堂效率大大提升。
二、改變學生學習現(xiàn)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上課的注意力能保持二十分鐘左右,如果沒有興趣的引導,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知識,尤其是歷史教學中涉及大量的知識點需要記憶,課業(yè)負擔繁重,使得學生畏懼學習、逃避學習。把微課引入課堂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的內容新穎而趣味性強,可以吸引學生興趣,在歷史教學中如果把一些知識線索連成串,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形式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記憶和運用,就可以緩解刻板背誦帶給學生的壓力。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姆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庇辛藢W習的熱情和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知識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完善教師的綜合素質
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要完整、清晰地闡述和講解完一個重點和難點,這對教師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微課的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更加清晰,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在最少的時間內,通過采取合適的方法,運用合適的媒體,設計合適的策略,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這不僅要求教師挖掘教材,而且要處理教材、整合相關知識,這對于教師專業(yè)知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當然,在制作微課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緊扣課標,抓住微課特點,精選內容。
在《秦統(tǒng)一六國》微課設計時,本課內容龐雜,我嘗試將這一課要解決的所有重難點包含其中,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結合聽課學生、教師反饋,才知道問題在于微課內容龐雜,學生覺得要學的知識點多、亂,失去學習耐心,對本課沒有學習興趣。針對出現(xiàn)的這一問題,在同事的指導和幫助下,對《秦統(tǒng)一六國》微課進行修改。
通過這一教學實踐,我認識到歷史教師設計微課選材時要緊扣課標,抓住微
課特點,精選內容。微課與教學緊密結合,注意借鑒歷史課堂教學的框架,突出歷史教學的主題。
第二,制作高質量的歷史微課,避免形式單一。
制作微課除了精美的教學設計外,還包括一些閃亮的視覺元素或優(yōu)美的聽覺元素,圖、聲俱佳的歷史微課能吸引學生注意,提升教學氛圍,強化學生記憶功能。
總而言之,微課對于傳統(tǒng)教學,既是突破,也是完善。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堂外也能隨時隨地學習,同時,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見,微課教學對歷史課型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是打開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扇明窗,十分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龍鎮(zhèn).微課來了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框框[N].廣東科技報,2013.
[2]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3]張潔琪,李惠.淺談微課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