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芳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歷史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熟記歷史,而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歷史的學習中洞悉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與分析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分析歷史現象的內在聯(lián)系,總結歷史規(guī)律,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問題引領,拓展思維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起主導作用,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老師不需要把課本上或教輔書上的東西都教給學生,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歷史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課堂上設疑啟智,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思考,以便他們能夠深入地理解歷史現象。
例如,在高中歷史必修三的教學中,我在給學生講“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這一課時,提問了一組問題:在學習西方探索救亡之路上,地主階級改革派、洋務派和維新派分別代表什么階級的利益?三者對待西方新事物的態(tài)度有什么區(qū)別?三者皆以失敗而告終,原因又分別是什么?有的學生認為洋務運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當時清政府的武器比較落后,而日本剛剛歷經明治維新,軍事實力強盛。我給學生仔細講述了當時的中日國力對比:北洋海軍的裝備在當時世界上是十分先進的,而且清朝有三大艦隊,怎么會比不上日本的軍事實力?最后在我的講解下,學生終于明白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懦弱無能,而非船不堅、炮不利。在這樣一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漸漸明白三者對西方的學習是逐步加深的,由器物到思想,但由于當時的中國國情,封建地主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拯救中國。
在課堂上提問是要有技巧的,不能跨度太大,要把題目分解讓學生逐步理解歷史問題。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直接提問三者失敗的必然性是什么,學生就很難理解問題含義,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設置的問題要讓學生意識到既與課本的知識有聯(lián)系,又要通過分析得到答案。
二、搜集史料,豐富思維素材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以史實為載體的。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歷史知識往往來源于課本。我們在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思維時,也應該完善他們的學習方法。老師應該教給學生搜集史料的途徑,然后簡單地辨別真?zhèn)危詈髲闹蟹治?。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素材,還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歷史,擴展思維空間。
我在講“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中“大躍進”時,講到了“大躍進”運動對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大躍進”雖然急于求成,違背了實際的社會規(guī)律,但是怎么破壞了社會生產力?于是我給同學們在課堂放了幾段關于大躍進的相關材料,原來在“大躍進”運動中,很多人一味地追求工業(yè)生產,花費了國家大量寶貴的原材料,卻沒有有效利用起來。例如鄉(xiāng)下人砸鐵鍋,城里人卸暖氣片,最后用“土高爐”煉鋼,煉出來什么用都沒有的廢鐵。了解了當時的歷史現象,學生就明白了“大躍進”運動給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造成了破壞。
對于學生來講,讓他們背會整本歷史書不如提高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教會他們如何去獲取歷史知識,分析歷史現象,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才是最主要的。只有獲取的資料足夠全面,才能辨出歷史的真面目,分析出所蘊含的歷史規(guī)律。
三、專題辯論,升華思維意識
思維碰撞才可以擦出火花。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喜歡讓學生結組討論,小組交流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好,但是還不夠完善。我們可以增加課堂活動,引入專題辯論,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這種含有競技性的活動中,學生更容易有動力,為了獲勝會翻閱很多資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在講“一代雄獅拿破侖”時,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拿破侖的功與過”的辯題,期望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拿破侖的功過。果然,一方學生在辯論中舉出拿破侖保護了法國的革命果實,頒布的《拿破侖法典》對現代法律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時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而另一邊的學生則舉出拿破侖后期發(fā)動的戰(zhàn)爭都是非正義的戰(zhàn)爭,對歐洲各國造成了影響,而且拿破侖“加冕稱帝”,倒行逆施,是歷史的倒退。在這樣的一個辯論中,學生思維活躍,都在分析拿破侖的一生,最后的輸贏都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分析歷史。
無論是討論問題,還是專題辯論,老師都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在辯論中鉆了牛角尖,或者討論的問題已經偏離方向,應該及時將他們拉回來。在合適的時機,老師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挑起學生的爭論,引導學生往某一方向討論。
學習歷史能夠指導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歷史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洞悉歷史的規(guī)律,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這對一個的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除了以上三種引導學生探究歷史規(guī)律,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其他途徑值得我們去探索實踐。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有所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