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江
摘 要:目前初中學生語文成績普遍偏低,學生厭學語文現(xiàn)象嚴重,語文成績不理想。語文教師應巧借學生愛屋及烏效應,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語文教學模式,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質量
《尚書》云:“愛人者,兼及其屋之烏?!边@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而這種現(xiàn)象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也十分突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往往是學生喜歡自己的語文老師,便喜歡語文學科的學習,相應的學習興趣也較濃,語文成績也較為理想,反之亦然。目前初、高中學生語文成績普遍偏低,學生厭學語文現(xiàn)象嚴重,語文教學處于“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窘況,巧借學生愛屋及烏效應,建立起語文教學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語文的教與學形成其情濃濃、其樂融融的氣氛,不失為突破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窘境,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教學過程既是一種學科知識交流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情感的雙向流動,直接影響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與教師交往的需求得到滿足,并不斷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興奮的心境中達到各自的交往目的。反之,惡劣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抵觸情緒,甚至造成師生關系的惡性循環(huán),師生雙方都得不到成功的精神體驗。心理學研究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會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出活躍、認真、快樂的學習氣氛。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的大腦皮層處在興奮中心的組合網上,極易形成積極、靈敏的思路,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形成自發(fā)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能更好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對老師所提出的要求,也易于轉化成自己的需要,從而主動去實現(xiàn)這種需要。正因如此,學生語文成績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而這個興趣又取決于學生對語文老師的信任和喜愛程度。所以,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這個效應,語文課就不會被學生認為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修學儲能的必要途徑和快樂的情感體驗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愛屋及烏的心理效應的必要性,是由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首先,這是中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使然。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但諸多因素造成了當今中學生冷漠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其一,作為中華民族語言的表達方式,語文一直被視為普通教育的基礎學科。十多年的語文學習生涯中,由于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落后,語文課缺少趣味性、新鮮感,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倦語文課的學習。其二,中學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通用技術等學科的趣味性、新鮮感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其三,語文知識本身包羅萬象、紛繁復雜,語文考題答案的靈活寬泛特點,也讓許多學生產生云里霧里束手無策之感,加上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的缺失,也增加了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語文的難度。
其次,這是中學生心理特點之需。中學生心理發(fā)展還未完全成熟,他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己的感情和情緒為轉移的。通常是以感情支配理智,而不能像成年人那樣用理智支配感情。所以對待學習也一樣用感情支配學習動機、學習過程。那么,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語文成績的優(yōu)劣,自然就與學生對語文老師的信任、喜愛有很大關系。
由于上述原因,利用中學生愛屋及烏的效應以增強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就顯得十分必要了。而利用這種效應,首先要讓學生“愛屋(老師)”從而“及烏(語文學習)”。為此,教師首先要將自己打造成可愛之“屋”。
首先,語文教師要自覺加強知識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尤其要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教師只有讓自己具備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居高臨下地把握語文知識體系,并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和思想境界,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愛甚至崇拜,進而效仿之。很難想象,一個知識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平平,連專業(yè)知識都僅是一知半解的語文教師能讓學生喜愛他并對他的語文教學感興趣。
其次,語文教師要具備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F(xiàn)代先進的教育觀念都主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當今的課改理念更是十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一種民主的也是科學的教育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的重要性,真正明白教與學、師與生、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整個教學活動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在學生的自主參與中進行,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并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地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具備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愛屋及烏,熱愛語文教師,進而熱愛語文學習并高效地學習語文的重要保證。
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種基本類型的師生關系。
1.緊張型師生關系
這種關系中的教師也許對學生很負責任,但卻固守師道尊嚴的理念,忽視學生的權利,因而忽視與學生的交流,以自我(教師)為中心,主宰教育教學活動,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動輒說教、訓斥學生,甚至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導致師生關系緊張,輕則讓學生對老師表面上畢恭畢敬,敬而遠之,暗地里卻發(fā)泄不滿,重則出現(xiàn)抵觸情緒,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教學。這種緊張的師生關系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冷漠型師生關系
教師或文明素養(yǎng)偏低,或人生態(tài)度消極,對工作敷衍塞責,對學生冷眼相待,生活作風不嚴謹,抽煙、酗酒、賭博……這樣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心理距離,不僅缺乏凝聚力,難以和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而且還令學生厭惡,當然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3.親密型師生關系
教師師德高尚,作風民主,態(tài)度親切,熱愛事業(yè),熱愛生活,熱愛學生,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持久的愛心,師生間相互信任、理解、友好,教師給學生廣闊的活動天地,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向心感,表現(xiàn)在課堂上會情緒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對所學內容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我們說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是這種親密型師生關系,只有這種師生關系才能產生愛屋及烏的學習效應。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