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藝
摘 要:在現(xiàn)今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社會,人們早已擺脫了溫飽時代,物質生活追求的層次也日益提高,而游泳這一體育項目由于受關注度極高,在高中階段已經(jīng)成為一門課程,而且深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然而,由于游泳課程設立時間較早,各種規(guī)章制度并不完善,在學校的實踐之中產生了許多問題,并且對日常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游泳課程的合理化設立做了全面的探討。
關鍵詞:游泳課程;高中階段;合理化;趣味教學
相對于其他課程,游泳是一門實踐類的課程,要想教好游泳課,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的辛勤付出,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方可取得理想的成果。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才是教育的關鍵,唯有教師將學生引入正確的學習之路,讓他們感受到游泳的樂趣,才能激發(fā)其求知求學的欲望。在現(xiàn)今的教學方式之中,結合以往教學的許多經(jīng)驗,改善其板書教學,運用靈活易理解的多媒體教學,配合豐富多樣的實踐性體驗課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游泳課程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采用豐富多樣的實踐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游泳愛好
在其他的課程中,最主要的還是以學習課本知識為主,解決課本上的問題,而游泳課程就不是這樣的,它更注重的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因此它的教學方式應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才是課堂中的主角,所學的知識都是他們必備的生活常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點,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喜歡上游泳這門課程,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丶訌妼W生的課外游泳實踐,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分組,對每組進行多方面的實踐考核以及組織各類游泳比賽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項目,在每個課外實踐活動結束時積極地給予指點或評價,這樣才有利于游泳課程的順利教學。
二、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一直都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學生若要學有所成、經(jīng)歷更少的坎坷,那就必須要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游泳課的教學之中,可謂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不僅要在課堂上保證學生的良好學習質量,而且還要保障學生在游泳實踐課上的安全,對于各類不安全的未知情況有充足的經(jīng)驗和準備工作。教師唯有用心去投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用心,感受到游泳課的重要性,這樣才可以讓他們更加用心地去學習,這對良好的學習氛圍的營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游泳實踐練習中多運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
書本的知識是不帶感情的,而且偏向于客觀性,不帶任何感情因素,因此對于有感情色彩的學生來說要想理解它們是較難的,在學校之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讓書本的知識通過教師的個人體會和對知識的理解進行帶有感情的傳授,這就能夠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的講解是很重要的,而講解的水平亦是知識傳授質量的關鍵,只有教師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貼合學生的知識境界方可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解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接受書本知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課程的教學進度。例如,教師在游泳實踐課中,一邊用標準動作去做示范,一邊對于動作要領和重點進行詳細的講解,然后及時地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在旁邊進行觀察,對于他們的動作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和指點。理論與實踐的協(xié)同教學,可以極大地促進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
質量。
四、善于結合多種教學模式,協(xié)同提高游泳教學質量
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的合理運用也為游泳教學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優(yōu)勢,極大地促進了游泳教學的發(fā)展,其中多媒體教學對游泳的作用最大,取得效果最為明顯,因此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廣。在游泳課堂上,教師通過游泳知識的全面了解,然后用多媒體進行游泳動作的動畫制作,在重點部分則進行圖片的解析,這樣相對于以往的板書教學有很大的優(yōu)勢,讓學生對游泳知識有更加全面充分的理解,在自己的腦海之中對游泳有一個清晰的樣式模型,這為今后的實踐練習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現(xiàn)今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作為人們情感上的主流,人們更加注重身體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快樂,在教學之中亦是如此,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多元化的知識學習,不僅關注學生的愛好,還關注快樂的學習。自游泳課程設立以來,它不僅教會了學生更加全面的游泳知識,讓學生具備個人特長,還提高了學生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練就了更加強健的體格,善于去挑戰(zhàn)自我,樂于直面困難,這樣的教育才是優(yōu)秀的教育,真正讓學生將知識作用在了實際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夏嬌陽,段若嵐,張曉明.感知覺游泳教學法及其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3).
[2]唐春芳.淺析如何消除學生在游泳課教學中的心理障礙[J].湖北體育科技,200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