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嫻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社會以及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提出了有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師
一、個性化教學在教師方面的體現
1.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素質,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在這個時候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但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能只是喊口號而是要真正貫徹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課余時間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并在教學安排時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在上課之前也要不斷斟酌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及時更改教學內容。
2.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人們之所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就是因為時代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那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師教學方面同樣適用,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省,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與優(yōu)點,對于工作中的不足,教師應該及時改正,避免以后再出現這樣的錯誤,對于工作中的優(yōu)點,教師應該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xù)堅持。
3.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模式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繼承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態(tài):課堂是屬于教師的,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fā)展學習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驚弓之鳥》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師將全班學生按照知識的掌握能力分為三個小組,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安排成語故事的查找任務,給基礎一般的學生安排成語故事中生字的注音任務,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就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工作讓他們把查找出來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這個過程中第一組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成語,第二組學生能夠在了解成語的基礎上學會更多字詞,第三組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字詞,了解成語,還能夠將這些成語轉換為自己的東西記到腦子里。這樣梯度安排教學任務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個性化教學在學生方面的體現
1.引導學生使用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不斷引導學生使用個性化的學習模式,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扮演學生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地將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將知識通過講述的方式教給學生不如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教學《女媧補天》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女媧為什么要補天,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去想象一下并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得出答案,有的學生在教師提問之后立刻就說出來“肯定是天上破了個大窟窿”。教師緊接著問:“天上為什么會破窟窿呢?”隨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討論中有的學生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有的學生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可以通過了解上課學生的表現在課下為學生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通過剛剛激烈的討論,教師最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讓學生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2.加強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鍛煉
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學習中十分依賴教師和家長,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依賴心理,思維就會變懶。加之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鍛煉,所以學生呈現出來的思維特點就是思維存在思維定勢的局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鍛煉,在教學《夸父逐日》時,以夸父逐日有沒有意義作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夸父逐日雖然最后沒有成功但是夸父逐日的這種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這也是夸父逐日能夠被后人傳頌的原因,也有的學生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認為夸父這種行為就是在挑戰(zhàn)自然,是不值得稱贊的,我們不應該試圖去改變自然,應該與自然和平共處。教師在學生的思維訓練過程中要積極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表達的不夠清楚、語速較慢,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耐心聽取學生的想法,并在學生將想法表述清楚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加強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鍛煉,也使學生不斷向個性化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改變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勤.課堂大問題[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謝冰.小學語文提問策略[J].學周刊,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