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實現(xiàn)優(yōu)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例,從如何借助現(xiàn)代設備,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情境化課堂環(huán)境;分層教學方法的實施,創(chuàng)造個性化課堂;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生活化課堂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質化進行了探討,希望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質化;策略
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其心智尚處于發(fā)育時期,同時個性活潑好動,對許多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既要滿足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與負擔的同時,實現(xiàn)優(yōu)質化的教學效果,保證小學生快樂成長,高效學習,這就給語文教師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多種教學策略的運用,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保證優(yōu)質化的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學生知、理、情、行全面培養(yǎng)探索多種教學途徑。
一、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情境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符合現(xiàn)代小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習需求,教材里包含顏色豐富的精美插畫,也有引人入勝的精彩小故事等內容,而在課堂教學中借助現(xiàn)代設備的巧妙運用,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情境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則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結合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教學內容將更富有趣味性,學生在主動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刺激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與學生的負擔,同時也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生動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能有效提升。
1.將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
新課改推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材不斷地優(yōu)化創(chuàng)新,現(xiàn)階段都編排了豐富的插圖,基于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學習特點之下,合理地運用教學圖片可以幫助小學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但是靜態(tài)的圖片在立體感上與動態(tài)的圖片呈現(xiàn)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為了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對圖片的表現(xiàn)更生動,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使靜態(tài)的圖片以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2.將文字轉化為圖片
小學生因年紀尚小,生活經驗尚淺,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理解能力不強,對許多簡單的課本知識理解起來非常費力,即使教師再三講解與強調,學生對知識重點仍然沒有全面掌握?;谶@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將文化轉化為圖片、視頻等,巧妙地借助多媒體設備生動、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難點。
二、有效開展分層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個性化
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能一味地追趕進度,未考慮到小學生不同個體間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的差異性,以同樣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進行滿堂灌,致使課堂教學效率難以保障。而分層教學的開展,可以更好地兼顧每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個性化語文課堂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打造你追我趕的積極學習氛圍,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1.提問進行分層
提問,既可以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檢驗,還可以帶動學生對知識點展開回憶,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要采取分層次的課堂提問方式,既要關注每位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激發(fā),也要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懂得提問,善于提問,針對優(yōu)等生,提出的問題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習,適當放寬問題的難度。如在人教版《晏子使楚》一課教學時,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分層次進行提問。對語文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提問:“是否認識文章中“囚犯、大臣、實話實話等生字?”側重于這類學生對課文字詞的記憶。對成績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提問:“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分別是怎樣進行反擊的?”側重于課文中相關內容以及課文思想感情等知識點的提問。通過有層次的課堂提問方式,使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并收獲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2.練習進行分層
針對同一班級里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tài),對練習題進行分層次設計,可以幫助不同階段學生分層次和階梯地進行知識練習與鞏固,同時通過對練習題的合理設計,緊密聯(lián)系,促使學生通過練習得到進步。例如,在學習于謙的《石灰吟》一課教學時,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其練習題布置以鞏固與提高為主,有針對性地安排與本課時所學知識點相關的基礎題目進行練習,如對“若等閑”“粉身碎骨”等字詞進行了解。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安排相關思維拓展練習題進行練習。如在課后閱讀學習鄭燮的《竹石》,對兩首詩進行對比,還可以在古詩學習之后,進行寫作延伸,根據本課時知識點學習理解,對古詩意境進行描寫等。通過練習分層,使不同階段學生都得到相應的能力提升,鞏固學習效果。
三、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之中,打造生活化課堂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教學內容使他們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更好地理解生活,要實現(xiàn)優(yōu)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思考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元素。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與尋找語文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從教學內容中尋找生活元素,在生活中拓展語文教學,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設計,使原來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以鮮活的形象體現(xiàn)于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使靜態(tài)的書本內容表現(xiàn)立體,使抽象的說理生動有趣。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教學時,教師在一開始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父親救助兒子期間的心理變化,包括課文中對父親的外貌:滿臉灰塵、布滿血絲等描寫進行理解,體會結尾所說的“了不起的父與子”,以及文章中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態(tài)度。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內容:同學們平日里都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而父親的堅忍與寬厚,也為家庭默默做出了許多貢獻,每位同學回家后,了解父親的工作情況,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以感恩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同時借助生活的事例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生活,掌握知識點。
2.結合語文活動,創(chuàng)造生活化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文活動參與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內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環(huán)境改造成語文活動場所,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與交流,開展如故事會、情景對話等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優(yōu)質的教學效率,需要教師與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把握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在歡樂、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華杰.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67-68.
[2]趙夢游,朱華.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17-19.
[3]王翼煒.引生入文 導出精彩: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100-101.
[4]張運芳.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學周刊,2012(27):19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