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鈺
活動背景: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同伴間在游戲和活動中的交流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意識,從而使幼兒從關(guān)注自身轉(zhuǎn)變?yōu)榫哂型楹图w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幼兒在不同角色間的轉(zhuǎn)變,可以使幼兒通過集體活動慢慢獲得責任感和自我地位的肯定,從而完善其社會性。
具體案例:
這次的中班幼兒的“娃娃家”活動是在“超市”內(nèi)進行角色扮演。
菲菲走進超市內(nèi),剛要和與自己關(guān)系比較要好的幼兒交談,這時候班上比較開朗外向的小雨很自然地走上前去說:“你好,客人,請問您需要什么東西?”
菲菲:(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開口了)我想買洗發(fā)水!
小雨:洗發(fā)水有很多牌子呀,你平時用的是哪個牌子呢?
菲菲:(笑了一下,有些害羞)我平時用的是青蛙王子的!
小雨:呀!我也用那個牌子的呢!這里有很多種,你看這是粉色瓶子裝的,這是藍色瓶子裝的。
菲菲:我喜歡粉色!
小雨:我也喜歡粉色的!
這時小雨對另外一個幼兒琳琳說:“琳琳,菲菲喜歡粉色的青蛙王子洗發(fā)水,我們一起去幫她拿來吧。”琳琳與小雨一起幫菲菲拿來洗發(fā)水。這時另外一個幼兒小楠要選娃娃,菲菲有模有樣地學起了小雨,與小楠討論哪種娃娃好看,還幫助小楠尋找娃娃。
“超市”的另一角,兜兜、晨晨與小翔正討論著選擇哪種玩具。
兜兜:這個飛機我家里也有,特別好玩!
小翔:這個只是個模型,不是遙控的,你們看看這個遙控的飛機,特別好玩!
說完,小翔開始做起了用遙控器控制飛機在天上飛的樣子。
晨晨:那我們就選這個遙控的吧!
兜兜:我還是喜歡這個飛機!我就想要這個!
小翔:你家里不是有了嗎?還要玩這個?
兜兜拿著玩具使勁點頭。小翔表情很嚴肅地說:“我跟你說這個好,你就拿這個,你必須拿這個?!?/p>
兜兜被小翔的語氣嚇到了,但是他還是堅持要自己想要的玩具。小翔已經(jīng)十分生氣了,教師此時并沒有立即介入,而是觀察幼兒自己解決沖突和矛盾的過程,當聽到晨晨說:“小翔,我要這個遙控飛機,兜兜要飛機模型可以嗎?”時,教師決定暫時不介入,而是繼續(xù)觀察。
小翔見有人喜歡遙控飛機了,就不再堅持了:“你們想要哪個就要哪個吧!”說完帶著他倆去收銀臺結(jié)賬。
到了收銀臺,小翔見小朋友們都沒有排隊,便說道:“你們都要排隊結(jié)賬!”
兜兜和晨晨也學著小翔的樣子對大家說:“大家都要排隊!”還幫助小翔整理隊伍。
案例分析:
由于平時幼兒的活動中很多幼兒都是選擇與自己性格興趣差不多的伙伴互動,一些內(nèi)向的幼兒很少主動與其他幼兒接觸,對于那些活潑好動的幼兒,他們往往有種距離感和陌生感,即使加入了,也多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在這次保育活動中,我們讓幼兒的角色進行了“混搭”,即幼兒的角色可以進行轉(zhuǎn)變。
在幼兒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幼兒強迫他人接受自己觀點的情況,現(xiàn)在的幼兒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掌上明珠的待遇,生活在養(yǎng)尊處優(yōu)說一不二的生活環(huán)境中,也容易將這種習慣帶到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如上述案例中的小翔就是一個典型,在平時與其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他表現(xiàn)得比較強勢,不容抗拒,所以當兜兜堅持自己的主張時,他會很生氣,但是有人表現(xiàn)出與他站在一隊的時候,他也學會與同伴間互相理解和互相協(xié)商,從而在角色扮演中培養(yǎng)了集體意識和交往能力。
而在結(jié)賬的時候,小翔讓大家自覺排隊的行為也影響到了晨晨和兜兜,他們也有意識地模仿小翔,告訴其他小朋友要遵守秩序。角色游戲中幼兒對大人行為的模仿也影響著其他的幼兒,正是這種互相模仿的過程促使幼兒學會如何在團隊行動中更好地合作,并且被同伴更好地接受,從而使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獲得提升。
反思與對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是幼兒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條件,教師需要進行引導。因此在進行游戲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及時干預(yù),使幼兒可以在集體活動中積極參與,獲得經(jīng)驗。
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幼兒需要有一個和平有愛的環(huán)境,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始終處于與教師平等的地位,讓幼兒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扮演過程中的角色轉(zhuǎn)換,從而使幼兒獲得充分的游戲空間。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大膽進行想象和假設(shè),并且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游戲中獲得自我肯定,并且在這種自我肯定的基礎(chǔ)上,肯定他人,從而增強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在幼兒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介入的時機很重要,在游戲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一些問題和紛爭,教師需要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反映,并且準確判斷幼兒是否可以自行處理和化解,如果教師在幼兒發(fā)生沖突的第一時間就沖出來進行解決,那么幼兒就無法得到處理紛爭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另外,教師在介入時需要選擇適當?shù)姆绞?,可以以角色扮演的身份介入,使游戲可以繼續(xù)下去,從而引導幼兒化解矛盾而不會打斷游戲。
對于內(nèi)向的幼兒,教師要采取比較溫和的手段讓幼兒參與到游戲當中,例如選擇合適的幼兒與其結(jié)對,這樣可以使內(nèi)向的幼兒在與同伴交往時減輕心理障礙,提高建立良好同伴關(guān)系的技能,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