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1
母親是個強勢的人,我從小就很怕她。她從未不像別人的媽媽,會為自己的女兒買漂亮的新衣裳、花裙子,把女兒的頭發(fā)留得長長的,然后扎起小辮,綁上蝴蝶結。
母親很忙,她每天都像停不下來的陀螺。為了省事,每次都是她自己操剪子,把我的頭發(fā)剪得短短的,連梳子都不用,直接雙手插進頭發(fā)抓抓就順了。
在母親的影響下,我成了十足的“假小子”。我沒穿過裙子,也沒扎過辮子,不過,愛美的我,還是會不由地羨慕別人的“公主裙”、柔順的長發(fā)。我一直覺得,母親可能不那么愛我,她很少帶我去公園玩,很少帶我去外面吃飯,很少到學校接送我。
其實我心里是有怨氣的,但我不敢向媽媽撒嬌,更不敢對她傾訴。我看得到,她一直很忙。爸爸就像一個客人,一年也沒露幾回臉。他是消防兵,長年駐扎在部隊。每次回家探親都是來去匆匆。我對他的印象很陌生,但總是會止不住地想念他。
爺爺奶奶身體硬朗時,還能幫媽媽一起照料這個家,但后未爺爺身體有恙,奶奶也時不時地病一場,媽媽就更忙碌了。她不是去醫(yī)院,就是去單位。她是會計,有時工作忙不完,還得把活帶回家做。為了多掙點錢補貼家用,她還在開發(fā)區(qū)的一家工廠兼職,幫忙做賬。
母親的忙碌我看在眼里,年紀雖小,但我也明白,從不會去吵她。只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被父母寵愛,被捧在手掌心時,我還是會深深羨慕。
2
母親說一不二,她決定了的事很少有人能夠說動她。
記得我十歲那年,有一天吃晚飯時,母親突然宣布,以后家里洗碗的事就歸我做。我當時愣住了,委屈頓生,淚水一下含在眼眶。奶奶急著說:“不用了,我來洗。萍萍還小?!?/p>
我以為有奶奶庇護,媽媽會退一步,沒想到,她堅持說:“十歲不小了,該開始學著做家務,就從洗碗開始。媽,你不要再幫她,如果你要幫她,我告訴你,你這是害她?!北粙寢屢煌ㄕf教,奶奶啞口無言了。
“就從今晚開始洗,我會教你。”媽媽的聲音很平靜,但聽在我耳中,卻是生冷而漠然。她說到做到,不管我當時的個頭才高過廚房案臺一個頭,她硬是搬了張小椅子,讓我踩在上面。母親說話很簡潔,亦很嚴厲,被她盯在眼里,我只能乖乖聽話。
我自己把袖口挽高,然后按照她的指點,先把每個碗、碟沖洗一遍,接著抹點洗潔精在絲瓜瓤上,一個碗一個碗洗,然后再用干凈的水刷一遍,最后過水沖洗、擦干。雖然才幾個碗、碟,但我因為緊張,擔心摔了,所以神經(jīng)緊繃,洗完碗時,額頭已經(jīng)沁滿汗珠。
我的洗碗生涯,從那時開始一直沒有斷過。有時奶奶看我辛苦,作業(yè)又多,想幫忙,但媽媽攔住奶奶,說:“生活從未都是辛苦的,她從小吃得了苦,以后才會過得幸福。你不想你孫女長大后什么都不會吧?”
媽媽的話在奶奶聽來很有道理,她后來就沒再主動提幫我代勞的事。我心里,剛開始是排斥的,但后來就習慣了。
我還在媽媽的教導下,每星期負責拖一次地板。后來,她又教我煮飯、炒菜,教我如何搭配菜,才能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所有的家務事,在媽媽的強權下,我不得不都學會了。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時,我已經(jīng)不用媽媽指點,不用奶奶操心,就能夠把家務活做得得心應手。當我為回家探親的爸爸炒出一桌子菜時,爸爸竟然激動得哭了。他說辛苦我了,還說對不起全家人。
那時我并不理解爸爸的淚水代表什么,長大后才漸漸明白。
3
當會計的媽媽對數(shù)字的準確性異乎嚴謹。這種習慣延伸到她抽查我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我抄錯數(shù)字,或是算錯題時,就會大發(fā)雷霆。
我的數(shù)學并不好,小數(shù)點容易忘掉或是寫錯位置,這樣的壞習慣在媽媽看來是完全不可原諒的。她嚴厲地對我說:“粗心不是借口,所有的壞習慣都是自己不負責的表現(xiàn)。你現(xiàn)在只是作業(yè)寫錯,但以后呢?如果你是會計,你明白抄錯數(shù)字,點錯小數(shù)點的責任有多大嗎?”
媽媽的嚴肅表情嚇到我了,我偷偷看她一眼后,低下頭不敢吱聲?!斑@一次,我原諒你,但不希望有下一次?!眿寢屨f完,拍拍我的肩膀,走了。她很少給我檢查作業(yè),要求我學會自我檢查。為了不被她抽查作業(yè)時罵我,我寫作業(yè)時總是小心翼翼,再不敢敷衍了事。
只是有一次,我有一道作業(yè)題不會解,在家里又沒人輔導,于是第二天回學校后,為了不被老師批評,我匆匆拿過同桌的作業(yè)本抄了起來。同桌的數(shù)學也不是很好,但他有家人教,我不會解的題我想他父母肯定教他了。
沒想到,那天同桌的父母都不在家,他不會解的題自己瞎寫了。我抄襲得太離譜了,錯得一模一樣。老師開始是批評同桌,以為是他抄我的作業(yè),沒想到,感覺委屈的同桌大聲辯解,老師才知道錯怪他了,而漏了我。
老師一氣之下,把在單位忙著上班的媽媽叫到了學校。雖然老師說得很委婉,但媽媽卻沒有再原諒我。那天回家后,她第一次用衣架揍了我。我拼命哭,傷心的淚止也止不住。我說:“如果你有空輔導我寫作業(yè),如果爸爸在家,我的作業(yè)就會做,我就不用抄別人的?!?/p>
我感覺好委屈。我好想爸爸能夠在家,或許爸爸在,媽媽就不用這么忙了,她一定會陪我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的。
4
我很氣惱媽媽,接連幾天不跟她說話。她根本就不理解我,不知道沒爸爸在家的娃有多苦。別人家的孩子總是父母寵著、愛著,什么事都有父母擔著,但是我呢?
我像個小主婦一樣,每天除了學習,還得做家務,照顧爺爺奶奶。別人周末去上興趣班,我的周末都是先忙作業(yè),再忙家務。媽媽早交待過我,要我協(xié)助她一起照顧好老人,不能讓他們有一點閃失。她說這是爸爸交待的任務。
她忙沒空輔導我學習,我的成績不穩(wěn)定,這怪我嗎?學業(yè)那么難,又沒人教,我想破腦子也想不出來,怎么辦?又一次被她訓時,我忍無可忍了,不管不顧地大聲嚷,把自己對她的種種不滿宣泄出來。
媽媽看著歇斯底里的我,強忍的淚終是傾瀉而下,她突然抱著我,哽咽說:“我知道你苦,你難受,可是我不苦嗎?我不難受嗎7我永遠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忙忙碌碌,我不就是……你得幫我,我們齊心協(xié)力才能照顧好這個家,你爸爸也才能安心工作。”endprint
媽媽說了很多,第一次向我傾訴,其實她也只是一直在苦苦支撐。她愛這個家,愛家里的每個人,但她不得不忙碌,經(jīng)濟拮據(jù)的日子那么難,她得掙錢養(yǎng)家,而我們是一群住在她心里的人,以為我們肯定能夠理解。
其實理不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互相關愛著,支撐著,攜手同行。
編輯/圍子
寫給小博的情書平靜綿長的時光里,
感謝有你
許安然
突如其來想寫這樣一篇文,源于今日收到的別致的快遞。
上午收到來自吉林長春的快遞,里面是《中學生博覽》雜志社最新出品的當紅最火人氣作者撲克牌,還有一本8月A版的雜志。
初識
我們總喜歡稱呼其為“小博”,今天細數(shù)過來,好像與它相識十年了。
初二期末結束那年的暑假,我經(jīng)常賴在堂姐的房間不走。已經(jīng)讀高中的姐姐,每個月總會帶上幾本雜志回來。有《讀者》《青年文摘》《花火》《中學生博覽》等一系列雜志,而小博是固定有的。
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們都喜歡保護自己心愛的東西,生怕有一點褶皺、破損。一般我們都在一個房間,她看她的,我看我的,看完一本再找姐姐換下一本。
比起其它以愛情故事為主的雜志,我更喜歡小博。它的內(nèi)容更多的是關于青春里的乖巧、叛逆、不安、溫暖等各種情緒編輯而成的文字。它記錄了我們這個年紀里,最真實的感受,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生硬的雞湯。只有平淡的、行云流水的文字記錄著關于校園生活、家庭瑣事、親情、友情和年少懵懂情愫有關的故事。那些我們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訴說的故事,最后都用文字來轉(zhuǎn)述和記錄。
它簡單又真實。
那一年,我每個月都期盼著姐姐能早點放假回家。
初試
蹭了一年的書后,我成了一名高中生,有了固定的生活費。
那會兒小博還是小本的,分上下兩刊,一本才兩塊五。有了生活費的我,開始自己買,不用再蹭姐姐的書了。
校門口有家報刊亭,每月月初和月中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去詢問是否有到刊。偶爾若去得遲了,也會沒有,只能失望而回。等閏日學校放半天假時會跨越大半個縣城找到自己要的小博,再心滿意足地回到學校。后來與報刊亭老板熟絡后,每一期的小博她都會給我留上一本——她知道我一定會來。就這樣,我一期不落地買了三年。
《夏至未至》里祭司的畫是立夏的精神糧食,而當年的小博,也像是我的精神糧食。它陪伴了我大半個青春,無數(shù)個不安焦躁的日子里,都會把自己扔進書里,與那些文字相伴。
人的欲望總是無窮大的,我開始不甘于只是看。嘗試著想要自己寫,也夢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能變成鉛字印在上面被人翻閱品讀。
曾認認真真地寫在信紙上又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慌亂地寄出,也曾逃課上網(wǎng)吧只為了寫稿發(fā)送到編輯郵箱。滿懷期待地等過回音,為石沉大海的稿子而失落過,卻始終沒有放棄,充滿了期待。
上周回家,在翻閱以前的雜志時,看到了一張郵政的取款單。它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稿費,80塊,我始終沒舍得拿著它去郵局取錢,就這樣一直保留著這張單子。
我不記得那篇文章寫的是關于什么內(nèi)容,我想那時候的我一定很開心,一直以來的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
昨天在圈里看到圍子姐姐的一句話“長大了,慢慢就知道,所有的東西都很近。年齡越大越接近小時候認為所有高大上的東西?!迸c之共享。學生。
初停
三年一晃而過,我成了大學生。
陌生的環(huán)境,總會給人帶來不安。為了讓自己融入別人的圈子,開始學會了迎合。在這個慵懶的大學生活里,磨平了我僅存的一點志向。再也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文章,偶爾想要記錄點什么的時候總會無從下手,慢慢地就停止了投稿,也放棄了文字。
不再每月必買小博,沒了精神糧食,也沒有再給自己補充任何知識能量,人也變得頹唐,就像一個沒有營養(yǎng)的空殼。
陷入不甘墮落,卻又不思進取的死循環(huán)中,那種感覺是真的很難過,以至于在后來遇到挫折的時候才會陷入自我否定中,沒有一個信念來支撐自己走下去。
這一期問,小博不再是小小的一本,而是成了16開大小的雜志。我們都笑著說它長大了,成了大博。也有了ABC版,后來又有了合刊。
它在改變,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優(yōu)秀。而我,卻未能跟上腳步,始終沒有完成蛻變。
歸來
我畢業(yè)了。
也回來了。
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后初嘗失敗。在陷入自我否定懷疑的時候,我的編輯圍子找上我。她讓我試著寫主題稿。我感到特別意外,這么久以后她還能記得我,找到我,讓我試試。而后不久被通知稿件已通過審核,她在QQ留言說你很棒!早已經(jīng)自我放棄,卻有一個人告訴你,你很棒,你可以,始終不會對你撒手不管。這份溫暖和感動,我一直銘記于心。
后來重新拾起筆,雖然文字變得生硬,過稿率遠比當年來得低,我都沒再想過放棄,甚至文字成了我減壓的一種方式,我不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有圍子的指導,也有很多熱心的作者幫助,我嘗試參與公眾號的排版、編輯。那些曾經(jīng)不敢想的事,因為有她們的鼓勵,而一點點地實現(xiàn)。
現(xiàn)在依然會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原因而鮮少投稿,卻也一直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上一些。
生活步入了正軌,恢復了最初的模樣,我終于不再覺得自己虛度日子,一邊自責,一邊又覺得無力改變。人生有了目標,好像就不會再害怕迷失,我知道朝著某個方向一直往前走,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謝謝你
將近十年的時問,因為這本雜志,認識了太多積極向上的朋友,得到了數(shù)不清的溫暖,也讓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色彩。
現(xiàn)在我們會一起約定每個月25號以前寫一篇稿,會相約每周看100頁的書,每周日晚一起討論這周看書的心得體會,我們也會堅持每天英語單詞打卡。
認識這些積極上進的伙伴,是我最大的幸運。我們互相鼓勵,一同成長,對未知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很感謝這本雜志,帶給我的所有。
衷心地祝愿《中學生博覽》這本雜志越來越好,越走越遠。也祝所有有夢想的人能不忘初心地走下去,期待你夢想實現(xiàn)的那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