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聲
在全國小學語文界,賈志敏是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位年近80歲且身患重病的老人,為祖國語文的健康與發(fā)展不斷奔波,真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了解賈老師的人都知道,他的語文課樸實無華到了極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如此而已。就在這本真、簡約、靈動的課堂上,他有一項獨門絕技,那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轉瞬即逝的學生發(fā)言中,能及時捕捉到語病,并給予準確的糾正。如此敏銳的語感,令人嘆服。
請看賈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的《居里夫人小時候》一課。指導小朋友用“挑選”造句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句子造好了嗎?誰愿意把造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一聽?
生:(念)小華挑選了兩個最大的蘋果送給爺爺、奶奶吃。
師:大家說,這個句子造得好不好?
生:(齊)好!
師:是嗎?我看這個句子有點兒毛病。(老師又把剛才學生造的句子復述了一遍)誰能把毛病找出來改一改?
(全班學生無一舉手)
師:“兩個最大的蘋果”?“最大的”只能有一個呀!
生:(恍然大悟)把“兩個”改為“一個”——小華挑選了一個最大的蘋果送給爺爺、奶奶吃。
師:(微笑地)爺爺、奶奶吃一個蘋果,顯得小華多小氣呀!再說,兩人吃一個,你咬一口,我咬一口,也不衛(wèi)生呀。(生笑)能不能把“最”字去掉,再換一個詞語呢?
生:小華挑選了兩個又大又紅的蘋果送給爺爺、奶奶吃。
師:改得多好??!送給爺爺、奶奶兩個又大又紅的蘋果,一人一個,可見小華的一片孝心。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語感是一種經(jīng)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心理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lián)想能力等諸多因素。
境界咸歸書本,乾坤自在學堂。賈老師極佳的語感能力,與他長期的大量閱讀分不開。賈老師訂了不少報刊,即便退休了,仍每天早上起了,就坐進書房,一天要讀書、寫作近10個小時。真可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修煉功夫全在課外。
看看周遭的青年語文教師,有這樣看家本領的人簡直太少了。課堂上,學生發(fā)言有語病,老師聽不出來,即使聽出來了,也不能及時糾正,習慣用一個“好”字讓學生坐下;批改中,學生作文有語病,老師看不出來,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不能準確修改,習慣用一個“閱”字一筆帶過。“好”也罷,“閱”也罷,都是語感能力太差的表現(xiàn),不得已而為之。語文教師其實是一名“語言教練”,也是一名“語言醫(yī)生”,咬文嚼字是基本功。要想練就過硬的文字運用本領,必須天天做課,日日練功,否則是不能登堂入室的,正所謂“要學驚人藝,須下死功夫”。
師天下者天下之師,法萬物者萬物之法。向賈老師學習吧,以身相許教語文,身懷絕技教語文,名師的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