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震
摘 要: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活動,是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是提高學生科學學習力的有效途徑,初中科學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鼓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猜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列舉了一些初中科學探究教學中的教學案例,通過這些案例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
關鍵詞:猜想;科學探究;課堂教學
猜想和假設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認知客觀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第一判斷,是科學研究中最富想象力、生命力的一環(huán).成功的猜想能為科學探究提供正確的方向,縮小探究的范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猜想,使學生敢猜、想猜、會猜.
一、科學探究教學中“猜想”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
1.學生不敢猜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習慣用講授方式教學.以教師主導的課堂,學生被動地接受式學習,教師只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記好筆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想象力受到了約束,在這種教學生態(tài)下,進行探究式教學,學生往往不敢去猜,他們習慣于等老師教授正確的結論,也擔心自己猜錯了受到老師及同學們的嘲笑.
2.學生不會猜
案例1 動物克隆過程,①取A羊的體細胞,取其細胞核;②取B羊的卵細胞,去掉其細胞核;③將A羊的細胞核放入到B羊的去核卵細胞中,培育該細胞,得到新個體C羊.
(1)C羊的特征與哪只羊性狀更相似 (填“A、B”)
(2)為什么要取B羊的卵細胞,而不是A羊的體細胞直接培育?
你的猜想是 .
評析 這是九年級優(yōu)秀學生科學拓展性知識檢測卷中的一題.第二小題的命題意圖,旨在考查學生科學猜想的能力.根據(jù)檢測結果統(tǒng)計,第二小題的得分率十分的低.學生怎么猜也猜不到關鍵點上,典型的錯答有:
二、科學猜想的重要意義
《課程標準》對“猜想與假設”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兩點:嘗試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和假設.猜想和假設是核心內容,制定計劃、實驗及證據(jù)收集都是圍繞著它們而進行的,沒有猜想與假設就沒有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就沒有依據(jù),結論就無從得出.
三、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猜想
1.利用科學史,滲透猜想的意識
如在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1節(jié)“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中,可以滲透達爾文對植物向光性研究的科學史教育.達爾文深入觀察和思考植物向光性現(xiàn)象,并進行了科學、大膽的猜想:可能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胚芽鞘尖端分泌一種信號物質,向下輸送到會彎曲的部分,是這種物質導致了胚芽鞘向光彎曲.在這個猜想的引導下,許多科學家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最終揭開了植物向光性的科學原理,并為人類利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等.在上面案例1中,學生在理解了達爾文對植物向光性猜想的科學思維過程,就可以做出比較科學合理的猜想,如下:
2.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猜想
案例2:如在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五節(jié)“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提出問題:人體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一樣嗎?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設計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
猜想1:吸入的氣體中有氧氣,呼出的氣體中有二氧化碳.
猜想2:呼出的氣體中氧氣沒有了,但有二氧化碳.
猜想3:呼出的氣體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在學生各自猜想的基礎之上,引導到“比較呼出氣體和吸入空氣成分含量上的變化”的探究活動中,然后設計實驗.如圖4探究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如圖5探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如圖6利用傳感器測出呼出氣體與吸入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定量地顯示在大屏幕上,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直觀地獲取了相關信息.
評析 通過教師的一些演示實驗或者學生的動手實驗,可以激發(fā)、引導學生去猜想,而且猜得有方向.通過問題情境的導引,學生都想知道為什么,而且也都給出了自己的猜想,接下來就是再通過設計實驗和實驗探究,用實驗來驗證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這樣整堂課學生都在積極參與,他們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在猜想的激發(fā)和引導下學生的實驗設計更有目的性,探究過程真正體現(xiàn)真問題、真思考、真探究.學生在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實驗——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由淺入深的學習.尤其是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猜想與結果基本一致時,他們會感到猜想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會以更大的熱情自主的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推理、猜想、驗證、分析、歸納等思維習慣,這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3.給予討論空間,引導學生猜想
案例3:圖7表示了一種懷孕蜥蜴培養(yǎng)在不同溫度下,所產(chǎn)幼仔的性別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環(huán)境中,則雄性的數(shù)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據(jù)圖示信息,請?zhí)岢鲆环N猜想: .
生1:好像是溫度越高蜥蜴幼仔中雌性所占的比例越高.
生2:從圖中看出,溫度到32℃時,蜥蜴媽媽全部產(chǎn)雄性幼仔.
生3:如果全是雄性沒有雌性,那么不就要斷子絕孫了嗎?
生4:不會吧,會不會題目搞錯了,如果叫媽媽去溫度比較高的地方,那么等下生下來的都是男孩了?
生5:我反對,蜥蜴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人類是恒溫動物,外界溫度的改變不會影響人的正常體溫37℃.所以,不會出現(xiàn)生3所說的那種情況.
生6:我認為,生物幼子的性別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怎么會受溫度的影響呢?是不是題目出錯了?
生7:上網(wǎng)查一下吧.
師生共同上網(wǎng)查詢,發(fā)現(xiàn)沒有錯,是有一種澳大利亞的蜥蜴繁殖后代的性別受到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
生8:恐龍和蜥蜴一樣都是爬行動物,爬行動物都是變溫動物,當時地球的氣溫發(fā)生了改變,可能影響到了恐龍繁殖后代的雌性和雄性的比例,最終導致性別比例失衡而從地球上滅絕.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相對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討論的空間,對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為了防止學生們胡亂猜想,教師要求他們必須說出各自猜想的理由,只要他們的解釋有一定的合理性,猜想就是有效的.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一旦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合理的猜想,教師要及時表揚,如果學生提出了錯誤的猜想,教師也要及時講評并肯定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參與課堂教學、提出合理猜想提供一個積極的氛圍.猜想合理的進行鼓勵,猜想偏向的進行引導,不猜想的進行鞭策,讓猜想“訪問”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被動的猜想行為轉變成自覺的猜想行為,師生共同構建猜想共同體.實踐表明,只有在民主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能獨立地探索,大膽地發(fā)表見解,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總之,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猜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力.
參考文獻:
[1]石三蘭.淺談物理教學中的猜想[J].新課程、綜合刊,2006,3.
[2]何元秋.例談科學探究中的猜想[J].物理教學探討,2007,3.
[3]何菊蘭.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猜想的幾點嘗試[J].高中數(shù)學教與學,2006,5.
[4]呂德勉.淺談科學教學中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教育,2008,6.
[5]戴良巖.讓學生學會猜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