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華
(龍巖學院,福建龍巖 364012)
家風家訓作為一種家庭教育形式從古至今都是中國道德教育重要載體,是中華傳統美德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春節(jié)團拜會上曾指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盵1]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家訓是中國人的特種教科書,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起著基礎的定向作用,也直接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家風家訓更是成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
家風家訓的形成也是一個家族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家庭文化,是中華民族家庭建設的產物,也是古代宗族體系下長時間形成的一種價值認同,家風家訓是家族成員在道德觀領域、價值觀領域、思想作風、生活習慣、人生追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現代漢語詞典》對家風家訓解釋為:“家風亦即門風,家訓即家庭或家族對子女教導或訓誡的話?!盵2]家風家訓僅規(guī)定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也在家族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對該區(qū)域內的家庭成員有著重要影響,在文化風氣影響家族成員的處世態(tài)度和三觀形成。這種文化的流行又豐富了家風家訓的內涵,使其能夠跟隨時代進步,賦予了家風家訓更強有力的生命力。因此,家風家訓在教育理念、目標、內容、方式等維度有著獨有的特色。
家風家訓也受地域特征及家庭文化認知水平影響,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家風家訓內核大相徑庭,福建地區(qū)客家人往往宣揚崇文重教、耕讀傳家、開拓創(chuàng)新,教育子女從政為官,而安徽地區(qū)徽商則教導子女崇尚先賢、傳導經營文化,教育子女經商之道。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孩子成才過程中起著主導甚至決定性作用。社會和家庭教育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成長,在社會思潮多元化,貧富差距加大,經濟轉型時期,大學生的心理、思想變得越來越多元,大學生已經長大成人,他們逐漸要獨自選擇工作,接觸社會,面對人生發(fā)展等種種重大問題,此時家風家訓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思想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旨在通過將德育工作貫穿大學生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影響青年學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國家穩(wěn)定和繁榮問題,具有維護國家穩(wěn)定,繼承國家意志的性質。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新形勢下我國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利保障。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每個人接受初次教育的場域,每個家庭都受特定的家風家校的熏陶與教化,它對人的性格特點、品性氣質類型、思維方式特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家風家訓作為人類教育實踐的基本形式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家風家訓的優(yōu)良與否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長期以來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因受到傳統觀念掣肘、時空地域限制,使得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石和助推劑的家庭教育一直被人們置之度外,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yǎng)成受到一些腐朽家風家訓侵蝕,導致高校思想教育實效性日益下降,消費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思想觀念在大學校園盛行,這種現象出現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這些不良三觀都深深打上家庭教育的印記,單憑高校思想教育很難消解其腐朽性。因此,家風家訓是人生的第一顆紐扣,是大學生三觀養(yǎng)成的原始場域。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家風家校作為家庭道德水平的指示劑,是反映社會風氣的風向標,是新時代下社會價值的縮影。家庭的道德水平高低與社會的風氣是否良好息息相關,是影響新時代國家道德品質水平的基礎,家風家訓往往以家庭為單位輻射到家族,再由家族擴展到一定區(qū)域的小社會,形成點線面的輻射作用,因此,家風家訓是構成社會風氣的重要元素,它已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當前市場經濟不良價值觀消解作用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將家風家訓納入大學生思想教育體系,構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系統,發(fā)揮家庭教育柔性的作用,可以有效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的困境。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面對家風家訓缺失和家風家訓病態(tài)化的學生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往往大打折扣;當家風家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度較高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家庭的教育思想能有效承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度、實效性、長效性都將得以保障。高校和家庭作為學生教育同一體系,離開了其中任何一方,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就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家風家訓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紐帶。
家風家訓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當中,吸收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精神信仰,蘊含著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如愛國懷鄉(xiāng)、誠信友善、仁愛忠義、誠實守信、勤勞儉樸等思想,家風家訓中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也有著共通之處,對于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起著特殊作用,將其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以此為抓手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此外,家風家訓還融通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血脈,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將家風家訓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增強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而且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習近平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千百年來的優(yōu)秀家訓家風文化積累了豐富多彩的家風文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極具特色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對于我們現階段培育和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4]。家風家訓作為傳統文化的特征教科書,其中蘊含的獨特內涵和教育意義決定了其能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它對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將優(yōu)秀家風家訓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以此為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構建家風家訓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僅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思想教育體系,還融通家風家訓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精神內涵,有效發(fā)揮家風家訓價值引領效用,對于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道德水平、思想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生深刻變化,將家風家訓為載體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需要重視家風家訓的地位,重視學術研究,組建專業(yè)教研團隊,鼓勵相關學術研究的開展,在學校項目規(guī)劃、經費預算、人才培養(yǎng)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這樣才能挖掘整理出家風家訓文化資源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內容,將家風家訓當中優(yōu)秀內涵,如崇文重教、愛國愛鄉(xiāng)、誠信友善、勤儉孝親、自強不息等優(yōu)秀的文化內涵融入高校文化建設當中,將優(yōu)秀的價值觀念傳達給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2)將優(yōu)秀家風家訓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家風家訓網絡工作室,發(fā)揮新媒體宣傳特點,借助圖片、推文、視頻等渠道,讓優(yōu)秀家風家訓浸染校園。還可在校園當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家風家訓活動,如家風家訓講座、家風家訓展覽、家風家訓書法大賽等,讓大學生參與其中,親身感受家風家訓的魅力。
(3)發(fā)揮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將家風家訓融入相關課程當中,在專業(yè)課程教學當中融入優(yōu)良家風家訓教學,在學習專業(yè)課程當中感受家風家訓的氛圍,增強家風家訓傳播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4)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在暑期開展家風家訓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到家風家訓優(yōu)良地區(qū)開展調研,收集整理家風家訓的內涵,為開展家風家訓校園活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