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興
(四川省旺蒼東城中學 四川 旺蒼 628200)
神話首先表現(xiàn)為自然崇拜,如山石水火、日月星云被賦予人性,就是自然崇拜的反映,最初自然崇拜直接的自然物對象,是為混沌期。然后由夢幻意識產(chǎn)生萬物有靈而崇拜其靈魂,是為靈魂信仰期。最后是從區(qū)分生死到魂魄永存的觀念產(chǎn)生,出現(xiàn)一系列自然神靈,是為鬼魂信仰期。此時已達到自然神崇拜水平,但還是自然性的,較少或沒有社會意識的滲入。
圖騰(Toten)是美洲印第安人鄂吉瓦人的一個方言詞匯的音譯,意為“親屬”“種族”,即人們把某種動植物或其他物體當成自己氏族的標志或象征,認為這種物體同自己有某種血緣聯(lián)系,這種自然物就叫圖騰。圖騰崇拜是較自然崇拜更為高級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形式??梢哉f,一種明確的圖騰信仰總是代表了一定水平的抽象概括能力,人們不僅認為圖騰能保護自己,還幻想著同圖騰進行品質(zhì)及力量交流。如虎圖騰氏族成員希望獲得虎一樣的威力,不受虎的傷害。中華民族的圖騰演化歷史充分證實了以上觀點。
圖騰與氏族集團或個人有一種特殊的神秘關(guān)系,據(jù)此可把圖騰分類如下:
1.與祖先的幸存繁衍有關(guān)的圖騰,如葫蘆傳說。
2.與祖先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圖騰,如玄鳥生商說。
3.作為祖先兇惡的敵人的圖騰,如虎氏族。
4.與祖先傷亡有關(guān)的圖騰,如云南克木人的象尾蕨氏族。
5.以天體作為部族的圖騰,如太陽神崇拜。
1.虎圖騰——傳說黃帝作戰(zhàn)曾得力于“虎部族”,可見其歷史源遠流長?;⒉孔宄踉谥性?,后移居東夷。
2.狗圖騰——南蠻中的武陵蠻自稱是狗的后代。這狗指的是盤瓠。盤瓠因護帝去敵有功而得高辛氏女,奔南方而生育出子孫后代,成為一族。在神話中還有犬封國、犬戎國、狗民國等。
3.蛇圖騰——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百越地區(qū),西南少數(shù)民族區(qū)。由于龍是蛇所化,故龍蛇傳說均應(yīng)是圖騰崇拜。以致后來華夏民族自稱“龍種”“龍的傳人”。
4.鳥圖騰——我國鳥圖騰崇拜氏族分布很廣,從東北遼東到南海的全部海岸線地區(qū)大都以鳥作圖騰,并且向內(nèi)陸延伸。
5.個人圖騰——個人圖騰在南方先民的紋身中表現(xiàn)得很突出。如:人剛生下來,便由巫師或長輩確定其禁忌,然后紋其身。如忌水的紋龍身,在游泳中不會被淹死;忌虎的紋虎身,就不會在狩獵中為虎所傷?,F(xiàn)在還有一些人喜歡紋身,大概也是古圖騰文化的延伸吧。
6.另外還有一些古老的圖騰,如植物圖騰、昆蟲圖騰、魚圖騰、羊圖騰、豬圖騰等。
在這諸多圖騰形式中,概括起來不外三種:
1.氏族圖騰,它為整個氏族所共有,是一代一代繼承下來的;
2.性圖騰,它為部族某性別成員所共有,有排斥異性特征(也有過兩性崇拜);
3.個人圖騰,僅僅屬于某一個體的圖騰,因此也不為下一代所繼承(弗雷澤《圖騰與外婚制》)。
原始先民的社會結(jié)構(gòu)就是以圖騰為標志的部族集團。每一個集團都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經(jīng)濟共同體。當這些共同體分化時,其圖騰也隨之分化。當一個氏族一分為二時,它的圖騰也就具有局部性質(zhì)。例如,易洛魁人那里就出現(xiàn)灰狼氏族和黃狼氏族、大龜氏族和小龜氏族等等[1]。我國戰(zhàn)國時的楚國先民祝融氏族就分裂為柏霜氏、中霜氏、叔熊氏、豕韋氏、豢龍氏等;云南的傈僳族的熊氏族就分裂為三個女兒氏族:狗熊、豬熊和大熊三個圖騰。
圖騰的具體事物被認為是本族的祖先,所以,不論牛馬蟲草或太陽月亮,一旦作為圖騰,就成為先民自己的形象?!皥D騰與被畫的和它想象的,被它代替了的存在物一樣,也是有生命的,也能賜福或降禍的……”[2],所以圖騰一分化,就有祖先對象改變的意義。
到父系氏族時代,圖騰部族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產(chǎn)生了部族的融合。華夏族的炎黃之戰(zhàn)、黃帝蚩尤之戰(zhàn)、羿射九日等都是融合過程中爭戰(zhàn)的反映。民族融合,導致圖騰的融合再造。如以風為圖騰的氏族與以日為圖騰的氏族融合,便產(chǎn)生太陽神鳥;鳳圖騰的氏族與其他動植物圖騰融合,便產(chǎn)生“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魚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的神鳥——鳳;蛇身人首的黃帝諸族幾經(jīng)合并,便產(chǎn)生了“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钡凝?。
圖騰作為部族結(jié)構(gòu)變化的標志,也反映了原始先民思維的變化過程。特別是變形圖騰如半人半獸似的人面魚、龍鳳圖騰的出現(xiàn),給我們留下了氏族融合和氏族改組運動的歷史見證。
中國圖騰與世界諸民族圖騰崇拜一樣,具有如下顯著特征:
1.原始氏族的社會集團以某種動植物為名稱,又迷信其為部族的祖先,或與之有親緣、血緣關(guān)系,并以之為姓。
2.由于民族的改組、分裂或融合,一個氏族往往不止信仰一種圖騰,呈現(xiàn)出層級狀態(tài),產(chǎn)生了氏,有了姓與氏的分別。
3.作為圖騰祖先的動植物,集團中的成員都加以崇敬,不敢損毀。違反者接受一定的處罰。在不得已而為之的時候,先祈求圖騰物的可憐或諒解,以免受其精靈的損害。
4.圖騰成員概可視為一完整群體,他們以圖騰為共同信仰。身體服飾、住所、墓飾乃至尸體也裝飾得與圖騰全部或部分一致,表現(xiàn)出同一的圖騰信仰。
5.同一圖騰成員男女之間禁止通婚,實行外婚制。
6.定期舉行圖騰崇拜的原始宗教儀式。在儀式中,把自己裝扮成本部族圖騰的樣式或披其皮毛冠羽,或紋其身面。
圖騰在被作為圖騰而崇拜時,它們所具有的不僅是它們本體能指的自身意義(如龍為雷神化身、鳳為風伯化身等),而且還有其所代表的圖騰意義,即圖騰祖先(如華夏民族自稱“龍子龍孫”“龍的傳人”即認為龍為祖先)。在稍后發(fā)生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中,信仰者以為圖騰事物具有靈性和超自然的力量,能對本氏族人民給予特殊保護(如“龍鳳呈祥”),故對于圖騰物亦加以尊敬和保護,禁止捕殺和食用,還定期舉行崇拜儀式。
圖騰崇拜上承自然崇拜,下啟祖先崇拜、鬼神崇拜,這是原始人思維進化的產(chǎn)物。圖騰崇拜先以自然物——動物、植物、無生命物如天象天體等為圖騰物,隨著思維的不斷發(fā)展、認識的不斷提高,圖騰物就滲入了人的成分,或以人首物身出現(xiàn),或以物首人身出現(xiàn)。之后就逐漸人化,完全“進化”為人的形象,即人神合體,如西王母進化的歷史。
[參考文獻]
[1](蘇)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著作選集[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9.
[2](法)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M].商務(wù)印書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