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勇 紀博翰(中國海洋大學體育系 山東 青島 266110)
田徑運動是一項對身體素質綜合性鍛煉的體育運動項目,對于處于學習階段的中學生而言,適當?shù)倪M行田徑運動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免疫力,豐富業(yè)余生活樂趣,使得中學生在課外鍛煉的過程中,豐富娛樂項目,增加體育鍛煉的綜合水平,使得鍛煉的整體性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本文通過研究影響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因素分析,了解中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認識,通過對中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調查反饋,總結出中學生進行田徑運動的基本鍛煉情況。通過對田徑運動課程的改進,提升田徑運動課程開展的科學性和吸引力,使中學生對田徑運動課程內容充滿興趣,使中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田徑運動,并提高中學生對田徑運動的了解和認識,使他們認識到田徑運動的重要性。為發(fā)展學校田徑運動和培養(yǎng)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盡一份力。
隨機抽取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青島市城陽十三中學、淄博市張店九中、日照市新營中學、煙臺市煙臺二中、濰坊市龍城中學、聊城市民族實驗中學共4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山東省各中學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90份,回收率達97.5%;其中有效問卷375份,有效率96.151%,有效問卷中男生問卷185份,女生問卷190份。
(2)資料統(tǒng)計法。
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間,對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統(tǒng)計。
(3)文獻資料法。
2017年3月至4月期間,分別在體育教育行政部門、山東理工大學文科書庫、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資料室、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網(wǎng)站學術期刊網(wǎng),查閱包括體育類核心期刊在內的30篇相關題材的學術資料,并對其中重要的10篇論文資料進行下載并打印備用。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017年4月15日,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歸納整理,用excel2003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
調查表明:調查的400名中學生中,有155名學生不喜歡田徑運動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41.3%;60名學生對田徑運動反感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16%;態(tài)度為一般學生有65名占17.3%;喜歡田徑運動的學生僅有55名僅占14.7%,且僅僅只有10.7%的學生很喜歡田徑。這說明中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較低,不喜歡田徑運動、對田徑運動持消極態(tài)度的人數(shù)較多。通過調查結果可知本課題培養(yǎng)中學生田徑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影響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主觀因素對田徑運動興趣的影響。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時期,朝氣蓬勃,活潑好動,喜歡輕松時尚的項目,這與田徑的特點相違背,因此學生本身就對田徑運動缺乏熱情。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田徑運動項目枯燥無味,非常無聊;有些學生認為田徑運動項目危險,與自身身體素質不相符,具有恐懼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進行田徑運動僅僅是為了體育中考。這些主觀觀念使學生對田徑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是影響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最主要的因素。
(2)教師因素對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影響。
教師是學生興趣愛好培養(yǎng)的的引導者,其教學方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程度,良好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展,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具體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對于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研究,缺乏應有的努力,在教學過程的開展中,教學模式死板硬套,鍛煉方式單一,鍛煉方法簡單等老舊的教學模式,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全面了解,更加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
(3)其他因素對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影響。
其他因素包括學校器材場地、學校田徑運動氛圍、家長因素等。例如學校田徑器材配置、場地條件不完善,就會使學生難以從事自己喜愛的田徑項目,限制了學生對田徑各項運動多方面了解和體驗,從而影響學生的田徑興趣;學校田徑運動的氛圍低,不重視田徑運動比賽的開展,也會影響學生的田徑興趣;家長的過于溺愛或只看重學習,不支持體育鍛煉,認為學生進行田徑運動危險,限制學生的田徑運動,也會影響學生田徑運動興趣。
(1)從思想上培養(yǎng)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
田徑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激發(fā)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內在動力,從主觀意識中引導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尊重其自我意愿的表達,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干什么事首先都要確定目的,目的明確了,才會產(chǎn)生干這件事的積極性,從而產(chǎn)生興趣。在進行田徑運動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田徑運動的教學目的,不能局限于為調節(jié)文化課學習壓力的局限性思維中,不能認定為田徑運動是為文化課服務的,應發(fā)揮田徑運動的主角角色,將田徑運動的目的定性為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增強體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遠大目標中。使學生能夠意識到田徑運動對于健康成長的促進作用,不僅僅只是為了體育中考而從事田徑運動訓練和學習,而是為了增強體質和培養(yǎng)競爭意識。只有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的目的與學生期望的目的相一致,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主動性和參與感,達到田徑運動課程開展的真正目的。
(2)加強田徑運動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認識。
開展積極有效的田徑運動宣傳是促進學生了解田徑運動,加深對田徑運動的了解和對田徑運動產(chǎn)生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田徑運動的輿論宣傳活動使得田徑運動在學生心理中的陌生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而田徑運動的基本技能知識也能夠在通過宣傳在學生的認知中得到灌輸,當學生的陌生感降低了,其參加田徑運動的興趣才有可能得到激發(fā),而田徑運動技能知識的灌輸,使得學生在參加田徑運動課程的時候,因為某種程度的熟悉感而產(chǎn)生興趣。
(3)加強田徑運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完備體育器材,讓田徑運動具有選擇性。
中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在文化課學習的壓力,很少有開展課外娛樂活動的機會,而開展較多的課外活動較多的是利用學習中的零星課余時間,在學校有限的范圍之內,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在這種先天性的條件之下,培養(yǎng)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需要學校在田徑運動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大投入,注重田徑運動基礎設施的正規(guī)性,通過設施的完備,促進田徑運動的正規(guī)化教學,從而促進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提升。
(4)設計新穎的田徑教學方式,采用因材施教的田徑教學原則。
在田徑運動課的課程教學過程中,田徑教師對于田徑運動的教學模式應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出發(fā),注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采用不同風格的教學模式進行田徑運動教學,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中的充分應用。教師的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應抱著與學生交朋友的心態(tài),融入到學生的氛圍中去,傾聽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對于田徑運動內容的需要,及時調節(jié)教學方式。通過傾聽學生的意見進行改進式的教學,能夠極大的鼓舞學生參于田徑運動教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認可度和對田徑運動的熱愛程度。
(5)多開展田徑運動競賽,增強學生田徑鍛煉的積極性。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田徑運動比賽,能夠加深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全面了解,對于田徑運動的宣傳也具有很好的效果。通過田徑運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在獲得優(yōu)異比賽成績的同時,滿足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對田徑運動的認同感,使其更愿意主動的投入到田徑運動之中。田徑運動的比賽活動,滿足了學生喜歡表現(xiàn)的心理需求,在這種強烈欲望的趨勢之下,學生更容易激發(fā)出其內在的動力,投入到田徑運動的鍛煉中去,經(jīng)過努力學習和訓練取得技能進步。進行田徑競賽成功時,可提高學生田徑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田徑興趣。
培養(yǎng)中學生田徑運動興趣,要從學生、教師、學校等多方面進行:對于學生而言,學生應當注重興趣愛好對自身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努力讓自身的興趣愛好與促進自身的健康發(fā)展相適應。在田徑運動中探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鍛煉方法,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中,逐漸運用科學的田徑運動技能完善自己的動作技能,從而促進自身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和興趣的養(yǎng)成。教師方面,要不斷改善田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田徑知識和技能水平;學校方面,要完善田徑基礎設施,加大田徑的宣傳力度,多開展與田徑運動相關的活動,營造良好的學校田徑氛圍。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田徑運動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內在動力,達到其對田徑運動產(chǎn)生興趣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