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洪
(安慶師范大學,安徽 安慶 246133)
在《新青年》第三卷,陳獨秀繼續(xù)第二卷的思想,批評尊孔,并圍繞張勛復辟事件,揭示復辟與尊孔的必然聯(lián)系,為真正實現(xiàn)共和制造輿論。
孔教與歐洲文化背道而馳。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答淮山逸民》信,不同意根本否定道德,因為道德是進化的。古代道德不適合今天的社會;道德并非只屬于野蠻和半開化時期,今天也有今天的道德;道德起人類最高精神作用,可以發(fā)展,不可以取消。[1]
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答佩劍青年》信,認為批評孔教是為了真理、學術(shù),乃今天當務之急;陳獨秀不完全否定孔教,但孔教與歐洲的文化背道而馳;因此,不應該獨尊孔教,如陰陽家、墨家早于佛教等;今天中國民德不隆的原因與尊孔教有關(guān);太監(jiān)是中國的惡德,廢棄體現(xiàn)了歐化的進步作用。[2]
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道德之概念及其學術(shù)之派別》演講稿,認為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以家族為基礎的奴隸道德。[3]
孔教徒贊成的“大同”與共和制不合。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再答吳又陵》信,認為《禮運》中的大同之說,遭到古代孔教徒的反對,今天孔教徒改變態(tài)度予以支持,以求容于共和政體;“大同”與“小康”的區(qū)別,在古代是傳賢、傳子的區(qū)別,與今天的共和制不是一回事。[4]
陳獨秀講大同、小康是古意,今天講“小康社會”,指人民生活平均水平。
孔孟不容墨子、莊子、許行。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答李杰》信,認為墨子講兼愛、莊子講在宥,許行講并耕,都是人類最高理想,是我國的國粹;但它們都不被孔孟所容。[5]
陳獨秀的意思,孔子思想搞一家之說,不搞百花齊放。
孔子尊卑觀、孝悌觀的弊端。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答傅桂馨》信,認為孔子教義不能挽救世風、振作社會道德;儒家追求干祿,是民德墮落的源泉,宗法社會的奴隸道德,壞在分別尊卑;廉恥等壞品德非孔教專有。[6]
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三答常乃悳》信,認為大家庭合住的制度根源于孔教倫理見解;不打破孔教的家庭倫理見解,新式小家庭建立不起來;先破壞舊的,后建設新的家庭。[7]
這個思想今天看是錯誤的,但當時為了推進西方思想,反對保守的勢力,推進共和制,陳獨秀反對宗法式大家庭群住,主張西方現(xiàn)代小家庭生活方式,具有進步意義。事實上,今天的社會基本上采納了陳獨秀所倡導的小家庭的生活模式。
孔子之說不是宗教。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答俞頌華》信,認為宗教的作用在出世間,不在人世間;宗教講神,孔子不是宗教;但孔教(思想)與古代文學不一樣,今天不是改良它,而是可廢棄的。陳獨秀主張廢棄孔教,不是因為它是宗教,而是因為它長期統(tǒng)一人心;廢棄孔教后,陳獨秀主張用國民教育代替孔教。[8]
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再答俞頌華》信,認為宗教迷信是各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哲學、美學可以代替宗教中有用的部分;儒家不是宗教,孔子思想精華是倫理學說。陳獨秀主張,以發(fā)明真理為第一義。[9]
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答劉競夫》信,認為推崇耶穌教比推崇孔子好,因為耶穌教比孔子對于社會的益處更多。[10]
張勛復辟與尊孔一致。1917年8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發(fā)表《復辟與尊孔》一文,認為張勛、康有為復辟雖然失敗,但共和制的隱患仍在增加;張勛、康有為的主張并沒有失敗,因為反對者多半反對其復辟,不反對其復辟前的尊孔主張;孔子主張倫理政治一貫忠孝,國必尊君,如家之有父。其仁政已經(jīng)不是今天民主國所應有??鬃又?,來于《尚書》;孔子講《易》,因為《易》講天尊地卑;古代的群經(jīng)要義,都是圍繞立君;張勛復辟立君,不違背孔子之道;今天的“孔教會”等是復辟黨。陳獨秀表示,自己不是非難孔子本身,而是批評今天的人把不適合今天的孔子拿來支配今世。[11]
1917年6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號發(fā)表《答錢玄同》信,認為十三經(jīng)99%不合民主國家,孔廟不毀,共和招牌掛不長久;維護孔教的人,心懷復辟。[12]
主編《新青年》第三卷,陳獨秀主張實現(xiàn)真正的共和制。1917年國會雖然掛共和招牌,實際上留戀帝制,思想上推崇孔教和舊文化。
支持俄羅斯革命。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俄羅斯革命與我國民之覺悟》一文,認為一戰(zhàn)將推進世界一切制度改革與進步;戰(zhàn)爭勝負關(guān)系君主主義與民主主義之消長;中國的命運取決于自己適應近世文明,而不是各國均勢;俄羅斯革命具有反對君主主義的世界意義;新的俄羅斯政府即便與德國臨時講和,也最終有益于中國。[13]
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答卓魯》信,認為“革命”的含義,指一切事物革故更新;中國政治革命革故未更新,不是真正意義的革命。[14]
反對掛共和招牌。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演講稿,認為今天的共和政體仍然有變革的需要;袁世凱死后,共和政體并非有保障,因為國民的思想仍然適合帝制思想;袁世凱做皇帝有基礎,國民中有很多人不反對帝制;要實行共和制,必須洗刷國民思想中的帝制思想;掛共和招牌,國會仍然要尊敬孔教、推崇封建文化。[15]
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答I.T.M》信,認為廢除遺產(chǎn)制度,是消滅貧富差別、社會罪惡的辦法之一;舊社會的道德不適合今天社會,如上尊下卑;教育方針應該講進取主義,富強并重。[16]
理想中的中華民國。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四答常乃悳》信,認為人民適應程度與政治進化互為因果;政治目標是實現(xiàn)共和政體,并爭取人民適應共和政體。[17]
1917年6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號發(fā)表《時局雜感》,針對張勛復辟事件,認為國民黨對于國人不信仰共和有責任;立憲政治是國家存在必然條件,也是進步黨、國民黨一致意見;中國沒有領袖人物,百年中只出了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為、孫中山五個人,前四人沒有一個人值得大家都去崇拜,而孫中山、梁啟超、章太炎等人未定論;理想中的中華民國,應該躋身歐美文明國家,去其不足,取其新理想。[18]
在《新青年》第三卷,陳獨秀將《新青年》第二卷提出的文學革命思想具體化,在文學、教育、白話文等許多領域,高舉文學革命的大旗,大張旗鼓的在全國推進文學革命運動。其許多思想,改變了世風,影響深遠。
反對鄙夷戲劇、小說的風氣。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答錢玄同》信,認為近代文學比上世紀的的文學,在內(nèi)容上接近社會生活;鄙夷戲劇、小說是惡劣的風氣;章太炎雖然鄙薄小說,但肯定《紅樓夢》善寫人情,《史記》、八家、七子都不善于寫人情。[19]
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答張滬蘭》信,認為“不誠實”是今天道德、文學的共同病根;舊文學與舊道德相依為命,與八股文將來都是一個命運。[20]
1917年6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號發(fā)表《答胡適之》信,認為《聊齋志異》作者無文章天才;《今古奇觀》文筆比《聊齋志異》自然;《金瓶梅》描寫惡社會無所不至,文章清健自然,《紅樓夢》脫胎于《金瓶梅》;《金瓶梅》《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因為描寫淫態(tài),都不是青年的良好讀物。[21]
1917年8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發(fā)表《三答錢玄同》信,認為中國小說有兩個缺點:一是描寫淫態(tài)過分,二是冗長。[22]
反對“文以載道”。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答曾毅》信,認為文學本意是達意狀物,不是文以載道;歐洲自然派文學即寫實,理想派重在理想,雖然載道,但不落古人窠臼;贊成自然主義,但陳義不可太高,理想派文學要革新,不要載道;通俗文學,不要限于今語,追求“文言一致”。[23]
推行白話文。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答方孝岳》信,認為白話文推行需要三個條件:(1)有比較統(tǒng)一的國語;(2)創(chuàng)造國語文典;(3)國人多以國語著書立說。[24]
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答沈藻墀》信,認為辭章指兼韻文、駢文,古文指散文;今天看過去的文都是古文,包括韻文、駢文、散文;今人模仿古文,叫古體文;文章可分為應用文(評論、紀事)和文學文(詩、詞、小說、戲、曲)。[25]
在同期《新青年》,陳獨秀對于錢玄同改良應用文十三事,“樣樣贊成”。[26]
企業(yè)要通過有效的預算管理,能夠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預算管理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借鑒大型企業(yè)或者是國外的企業(yè)預算管理機制,制定合理的預算管理方法,以適應企業(yè)和行業(yè)的需要。一是根據(jù)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和企業(yè)目前的經(jīng)營狀況,發(fā)現(xiàn)適合自身使用的預算管理體系。二是引導企業(yè)預算管理工作朝著更加規(guī)范化、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促進財務預算管理的發(fā)展。
統(tǒng)一漢字注音。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再答錢玄同》信,贊成錢玄同提出的漢文左行橫迤,高級書中翻譯中人名地名不用譯音;但普通雜志上的地名、人名仍然需要譯音;一定譯名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一定譯音,統(tǒng)一后使用;漢字拼音,以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比各人各自為之好。[27]
1917年8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發(fā)表《答馮維鈞》信,提出大學文科應該設小學(訓詁)為主要科目;國語學、發(fā)聲學、比較言語學是近代最新學科;不要因為“小學”之名輕視聲音訓詁之學;文科預科應該讀《文通》《荀子》等。[28]
主張用世界語。1917年6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號發(fā)表《答錢玄同》信,認為世界語可以應用于文學;中小學可以用世界語代替英語。[29]
1917年8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發(fā)表《答陶孟和》信,針對陶孟和輕視世界語,認為將來世界必然趨向大同;世界主義與世界語相互形成;柴門霍夫世界語即便有缺點,但世界語是人類所必須的;主張世界語,并不是廢棄本國語言;世界語不限于歐洲單語;不要因為世界語是人造的,非歷史的,就去輕視它。[30]
1917年,陳獨秀在主編《新青年》第三卷時,因為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更加關(guān)注青年人的品德修養(yǎng)、理想教育。他的一些思想,今天仍然沒有過時。
“士不可以不宏毅”。1917年3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發(fā)表《致莫芙卿》信,贊成曾子的話:“士不可不宏毅”。所謂宏,即希望遠大;所謂毅,即艱苦卓絕,百折不回。陳獨秀希望青年修養(yǎng),做到宏毅二字,十有八九會成功。[31]
今天的許多青年,為眼前利益困擾,既缺少理想,又缺少艱苦卓絕的奮斗。陳獨秀的話對于教育青年,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國家、社會不能自利。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道德之概念及其學術(shù)之派別》演講稿,認為:道德是變化的,科學發(fā)達,道德仍然存在;歐洲道德有兩派,為個人主義的自利派,社會主義的利他派;個人主義來源于希臘羅馬遺傳;經(jīng)過達爾文進化論、尼采超人和德國軍國主義的變化;社會主義來自耶穌教文明,得到托爾斯泰的支持,一戰(zhàn)的勝負,將解決兩種道德思潮;佛教雖然愛他,但本質(zhì)是自利;自利限于個人,國家、社會、人類不能自利。[32]
陳獨秀傾向于道德學派中的社會主義學派,認為將來的道德問題,關(guān)鍵是國家、社會不能自利。今天的社會,個人主義膨脹,金錢萬能,如陳獨秀所言,只有自己利益,沒有他人利益,忘記了人類的社會性。陳獨秀主張社會、國家不能自利,即不能犧牲人民的利益,在今天具有直接現(xiàn)實意義。
反對灌輸式教育。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答胡子承》信,認為今天教育,上是國粹主義,下是科舉制變相;西洋教育是啟發(fā)不是灌輸;東洋教育是記憶的、非全身的、神圣的。[33]
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近代西洋教育》演講稿,認為人必須接受教育,人不是生而知之;教育必須取法西洋方法,因為西洋文明高于中國文明;近代西洋教育的方針:第一,自動而非被動,啟發(fā)而非灌輸;第二,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觀的而非幻想的;第三,全身的,而非單獨腦部的。[34]
今天的教育,以考大學為目的應試教育,學生學習,靠死記硬背,多數(shù)同學不喜歡運動,不加強德育修養(yǎng),不求全面發(fā)展。到大學以后,不數(shù)同學放棄學習,放松自己,不關(guān)心他人。陳獨秀的話,對于改變今天的教育現(xiàn)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鼓勵青年人關(guān)心政治。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答顧克剛》信,認為政治是人類生活重要組成部分,阻礙進化最大的是教育、實業(yè),不是政治;今天政治混亂與國民不關(guān)心政治有關(guān);《新青年》主旨不談政治,但對于國家存亡的大問題,不能沒有態(tài)度;政治思想學說也是學術(shù)之一種,不應該限制討論。[35]
陳獨秀關(guān)心政治的思想,是1915年辦《青年雜志》時期不談政治思想的重大發(fā)展。他由談青年修養(yǎng),到鼓勵青年關(guān)注政治,核心是關(guān)心國家生死存亡。后來發(fā)生“五四”政治運動,青年學生為國家利益請愿,即受到陳獨秀的關(guān)心政治思想的影響。今天的青年,很多人碌碌無為,關(guān)心個人利益,很少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陳獨秀的思想,對于教育、啟發(fā)今天的中國青年關(guān)心國家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不容反對者討論余地。1917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四答常乃悳》信,認為學理討論不要擔心過明,不要擔心其他勢力反抗。[36]
1917年5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發(fā)表《再答胡適之》信,認為白話文為中國文學正宗,不容討論之余地;因為以古文為正宗者同樣不會給白話文以余地。[37]
當時,陳獨秀等人處在逆潮流的地位,人數(shù)少,勢力孤。要戰(zhàn)勝幾千年流行的封建思想,舊的思維習慣,必須下大力氣,以驚世駭俗之聲,喚醒沉睡的中國人。因此,他語言堅決,態(tài)度鮮明。雖然語言過頭,方式有“一刀切”現(xiàn)象,卻是破除保守勢力所必須,符合當時推廣新派觀點的形勢,具有進步意義。
不全盤否定儒家思想。1917年7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號發(fā)表《答<新青年>愛讀者》信,認為非孔不是說溫良恭儉讓、信義廉恥等不足??;孔子講的道德不是獨家,世界普遍實踐道德都講;一個人私淑孔子講的道德,立身行己,值得敬佩;但不贊成要人人遵行周代孔教。[38]
1917年8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發(fā)表《復辟與尊孔》一文,認為張勛、康有為等復辟,與尊孔立君思想一致,另一方面,陳獨秀不是非難孔子本身,而是批評今天的一些人,把不適合今天的孔子思想拿來支配今世。[39]可見,陳獨秀反對孔子,是反對別人把孔子作敲門磚,為復辟帝制、保留舊文化、舊道德服務。
由教育青年到關(guān)注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過程中,中國向德國宣戰(zhàn),俄羅斯發(fā)生革命,陳獨秀都立即發(fā)表文章,支持中國政府向德國宣戰(zhàn),支持俄羅斯發(fā)生革命。1917年發(fā)生張勛復辟事件,陳獨秀自張勛復辟與孔子立君思想的聯(lián)系出發(fā),深入開展維護真正的共和制,反對復辟的思想運動?!缎虑嗄辍氛驹谥袊嗣竦牧?,主張對德宣戰(zhàn),支持俄羅斯的革命,以及反對張勛復辟,并將尊孔聯(lián)系在一起,引導了當時中國青年思想發(fā)展的方向。
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1917年年初,陳獨秀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他將劉半農(nóng)推薦到北京大學,極力推薦胡適到北京大學任教,并在蔡元培面前,將胡適推薦為其助手。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主張文學革命的思想,在陳獨秀的支持下,逐漸形成了氣候。在《新青年》的周圍,逐漸形成了一批杰出的時代精英,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和戰(zhàn)將。沒有陳獨秀到北京大學辦《新青年》,就沒有以陳獨秀為總司令的、以胡適等人為戰(zhàn)將的聲勢浩大的新文化運動。
團結(jié)了一批文化精英和先進青年。1917這一年,為《新青年》撰稿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在中國政治、文化舞臺上發(fā)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增多。如三卷一號作者有:陳獨秀、胡適、吳虞、陶履恭、惲代英等;三卷二號作者有:陳獨秀、吳虞、陶履恭、李大釗、胡適、二十八畫生(毛澤東)、章士釗、劉半農(nóng)等;三卷三號作者有:陳獨秀、吳虞、劉半農(nóng)、胡適、常乃悳等;三卷四號作者有:陳獨秀、吳虞、劉半農(nóng)、胡適等;三卷五號作者有:陳獨秀、劉半農(nóng)、吳虞、惲代英、胡適、李震瀛等;三卷六號作者有:陳獨秀、蔡元培、劉半農(nóng)、胡適等。
其中,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李震瀛(中共中央二大代表)等,與陳獨秀一起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毛澤東后來說,陳獨秀辦《新青年》團結(jié)了一批人,后來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成為全國青年崇拜的領袖人物。1915年陳獨秀主編《青年雜志》以啟發(fā)青年為宗旨,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1916年主編《新青年》,以反對孔家店為主要目標,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1917年由反對尊孔,逐漸將辦刊中心移向文學革命。毛澤東上世紀三十年代長征到陜北后,在與斯諾的一次談話中,回憶自己因為看《新青年》,由崇拜康有為、梁啟超,轉(zhuǎn)向崇拜陳獨秀和胡適。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07.311-312.336-337.363.349.305.306.308-310.343-344.341.372-375.355.311-312.366.333-335.331.326-327.353-354.304.348.356.378-379.328-329.330.367.359.338.380.355.376-377.319.336-337.347.357-360.364.326-327.338.36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