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
摘 要:眾所周知,班主任與一個班級的整體發(fā)展、學風建設、行為習慣準則好壞有非常大的關系。班主任不單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領導者,還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協(xié)調者。班主任的責任重大,這不僅要求班主任具有強烈的愛心、責任心,更需要班主任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水平和管理藝術。作為班主任,不管你要怎么做,都要使對學生的關愛貫穿于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組織責任
班級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引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班級管理成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人生發(fā)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班主任工作都是光榮且辛苦的,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管理班級的方法。
一、在班級管理中,應具有培養(yǎng)班級骨干的藝術
班主任對班干部要深入了解,熟知他們的性格特點、活動能力、集體精神、服務態(tài)度等,做到知人善用,這才能體現(xiàn)出每位班干的特長,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帶頭作用。
班級骨干主要由班干組成,班干部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常常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公平競爭、民主投票選舉產生班干部最具有說服力。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班干,才是學生信賴與支持的,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班主任對班干要遵循“用而不疑、疑而不用”的原則。信任、放權,支持并指導他們合理地開展工作,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實踐工作中檢驗他們的能力。班主任須成為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指引者與支持者。此外,在選擇班干時還要遵循擇優(yōu)任職、固定時間換崗的方式,讓那些想要得到鍛煉的同學真正有平臺,真正地挖掘一些能做事、能為同學服務的好學生。
二、在班級管理中,應具有培養(yǎng)班風的藝術
班主任要讓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不斷地鍛煉自己的能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另外,要注意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并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在班風建設中,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對班級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進行研討、分析與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要讓班里的同學學會尊重道德模范、向優(yōu)秀的學生學習。其次是要抓好“開始”。在班風形成的初期,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班級中的先進事跡,號召同學們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讓每個同學都有學習的“榜樣”,每個學生爭先成為大家在某一方面學習的榜樣。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而且有助于班集體的發(fā)展,形成的良好班風。
三、在班級管理中,應具有組織班級活動的藝術
班級活動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顒拥臅r間、地點、內容形式和組織方法,應該科學地計劃、合理地安排。在具體的活動中,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指導,合理地安排活動內容,并善于把握活動的進程。當學生受挫時,應該進行引導和幫助,使之滿懷信心攻克難關。如果學生對活動興趣不足時,老師要能夠解釋,最終使整個活動獲得圓滿成功。
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活動時,最先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生年齡段關注的話題,主要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同時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藝、體育熱情、興趣,拓寬學生的眼界;要增加學生和社會的接觸機會,多開展一些實踐服務性活動,要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他們的辨識能力。
四、在班級管理中,應具有鼓勵弱勢學生的藝術
班級里的學生學習情況與精神狀態(tài)一定會參差不齊,就拿后進生來說,他們融入集體的時間晚,通常會成為班里的弱勢群體。雖然他們在一個班里人數(shù)不多,但對班里的負面影響卻不可忽視。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對這些學生付出最真實的感情,生活上要關心他們,感情方面上要親近他們,學習方面要輔助他們,興趣方面要促進他們形成積極健康的愛好,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熱情”“愛心”“溫暖”。這樣他們才會從心底接受班主任,并且逐步朝著一個健康的狀態(tài)發(fā)展,最終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2.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人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身上雖然有些缺點,但也存在著一些閃光點。班主任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幫助他們建立勇往直前的信心,當他們?yōu)榘嗉墶榧w做出貢獻時,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讓他能夠增強信心。對于調皮、自尊心又強的學生,應該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能,逐步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激勵中有所提升。
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須講究方法與藝術,我認為只要我們班主任能善于總結,善用班干,多注重班級教育與實際相結合,因材施教,那么班級的管理水平肯定能不斷地得到提升,繼而培養(yǎng)出更多敢擔當、能成事的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白建濤.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21(3):15-26.
[2]溫寒山.論教師的素質[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