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艷
從小與書結(jié)緣
小兒出生不久后,大兒步入了初中生的行列,時間在我們家突然變得特別緊張起來。沒有老人的幫忙,工作生活都要兼顧的我們開始了夜以繼日地連軸旋轉(zhuǎn)。但有一點特別令人欣慰—— 站在新起點上的老大在初中的“小日子”竟然過得風生水起:什么新環(huán)境、新老師、新同學、新課程……全都不在話下,每天眉飛色舞地給我們描述他的新收獲,絲毫不用我們操心。說起兒子的省心,不得不感謝一位大功臣——書籍??梢哉f,我們家的教育史,基本就是一小部“永遠進行時”的閱讀史。
記得我的小學時代,身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貧窮小山村,沒有妙趣橫生的動畫片,沒有各式各樣的新奇玩具,每到無聊透頂時,父親就會寶貝似地捧出他的幾本藏書遞給我?!稐罴覍ⅰ贰逗艏覍ⅰ贰段迨篝[東京》……那些文字中跳躍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忠肝義膽的大英雄,也有奸詐狡猾的讒佞之臣。彼時雖然懵懂,卻依舊看得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可以說,書籍對我的陶冶與影響遠遠超過了終日勞作于農(nóng)田的父母,而他們的偉大之處則是幫我找到了一條自我覺醒的道路—— 始終保持對書籍的熱愛,在書中認識自我,在書中解疑答惑,在書中朦朦朧朧地樹立自己的是非觀,人生觀……
書籍是教育兒子的好助手
結(jié)婚生子以后,或為生計奔波,或為照顧老小,耽于繁塵瑣碎,大段清凈的讀書時間當然無從尋覓,但讀書之樂無法割舍,遂于睡前飯后,爭分奪秒地將手頭書本做快速瀏覽,少了許多讀書的從容閑適,卻有了可喜的意外收獲—— 兒子耳濡目染,也早早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兩歲時的親子共讀,到三歲半基本獨立閱讀,對書籍的興趣讓兒子的家庭教育變得輕松自然。相對于當年父親引領(lǐng)我閱讀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嘗到甜頭的我開始有意利用合適的書籍解決兒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記得剛送兒子去幼兒園時,他很不適應(yīng),經(jīng)常說完“再見”便可憐兮兮地把小嘴一撇流下眼淚,就是平時帶著出門也總是緊緊抓住我們的手,對大人的依賴性特別強。就在此時,我發(fā)現(xiàn)了“小兔湯姆”系列叢書。故事展現(xiàn)的是一只名叫湯姆的小兔子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它就像一位鄰家小伙伴,經(jīng)歷著所有小朋友的經(jīng)歷:去幼兒園上學了,小妹妹出生了,不小心走丟了,生病住院了,做錯事挨罰了……熟悉的生活特別容易引發(fā)孩子的共鳴。我如獲至寶,陪著兒子一本本讀下去,邊看邊與兒子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有時勇敢獨立的湯姆不知不覺化為兒子學習的榜樣;有時善良可愛的湯姆仿佛變成了兒子自己;有時遇到困難,鎮(zhèn)定自若想辦法的湯姆讓我們一起豎起了大拇指……沒有一本正經(jīng)地說教,親子共讀的時光里我只努力引導(dǎo)兒子學會一件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我相信,只要選對了書籍,給孩子一個閱讀并消化的過程,那么愉快的閱讀之旅就會成為孩子奇妙的自我成長之旅。果然,讀完《湯姆上幼兒園》不久,兒子有了明顯的變化,那個不情愿跟爸爸媽媽分別的小人兒,背影開始慢慢變得堅強起來,回家后也開始愿意興致勃勃地跟我們分享他在幼兒園的快樂時光。
等幼兒園生活步入正軌,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兒子身上存在的一個大問題—— 膽小。比如玩滑梯排隊時,他不敢與那些不守規(guī)則能爭搶的孩子據(jù)理力爭;碰到比較兇的小朋友,他絕對會退避三舍;要是被人欺負,他也只會忍氣吞聲,連老師和家長都不告訴。這種遇強則弱的性格,其實是沒有自信和勇氣的表現(xiàn)。怎么辦呢?直接談話或硬逼他強大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于是我精心挑選了繪本——《膽小鬼威利》,不動聲色地陪他一起讀。威利很善良,什么都不忍心傷害,被一群小混混羞辱之后,決心變強壯。他慢跑,學拳擊,練肌肉……終于變成一只高大而自信的猩猩,當朋友被人欺負時,他毫不猶豫地出手相救。這個故事讀完,兒子若有所悟:“媽媽,不想被欺負,只能讓自己變得強大是不是?”我什么都沒說,微笑著對他豎起大拇指。我想,不必操之過急,當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后,如何變強大便不再是困難。當然,我和老公也從行動上進行了悄悄地調(diào)整,爸爸陪兒子玩耍的時間明顯增多,去公共場合與其他小朋友認識玩耍的機會刻意增加,我們要通過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日常生活的鍛煉,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兒子男子漢氣概的秘密目標。
一邊讀書,一邊成長
兒子上小學了,身上的問題更多了:上課偶爾走神了,發(fā)言不積極了,吃飯?zhí)貏e慢了,不會收拾書桌了……雖然心里也會著急,但是我們從來不會給他貼任何消極的標簽,而是用積極的暗示去照亮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的教育理念來自于《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也來自于《窗邊的小豆豆》,來自于畿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陪伴孩子讀書的美好時光里,受到教育的不只是孩子,更有為人父母的我們。在特別的時間,閱讀特別的內(nèi)容,在我們家,就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教育方式。
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yōu)秀,升入初中之后,本該給予他更多的關(guān)愛,但是剛出生的孩子幾乎占據(jù)了我們所有的空閑時間。一起閱讀的機會雖然變少了,但我仍然會及時關(guān)注他的細微變化,在敏感的青春期,積極向上的兒子遇到學習上強勁的對手會是什么心態(tài)?滿懷信心卻遭遇挫敗時會如何釋懷?取得一點成績就表現(xiàn)出志得意滿的樣子又該怎么旁敲側(cè)擊?這些時刻,我能想到的第一本書就是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此書分享了他50多年人生風雨路上關(guān)于青春、夢想、成長、奮斗、事業(yè)、生活等方面的經(jīng)歷與感受,歷盡種種挫折與磨難的他那非凡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大無畏的精神,一定會激勵兒子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