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你會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記錄孩子的成長,照片、視頻還是文字?在成都,有一位叫鄭權的父親,他選擇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兒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兒子半歲開始到如今快小學畢業(yè),鄭權一寫就是11年,A4紙大小的厚厚筆記本整整寫完了12本,將近70余萬字。從一位對孩子一舉一動都充滿欣喜的新手奶爸,到如今學校里頗具聲望的“明星家長”,鄭權用日記書寫了兒子的童年故事,更記錄了一位父親在育兒道路上的轉變與成長。
是愛,讓他一直寫下去
鄭權的日記始于2006年12月2日,那時兒子剛滿半歲,鄭權寫道:“終于提筆要寫了,有了兒子以后,早就想記下一些有關兒子的事,又怕堅持……但人總要有恒心,成功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于是暗下決心,記下兒子的童年趣事,好讓兒子成長后,送給他一份最可貴的禮物——最浪漫的事!”接著鄭權記下了喂兒子喝奶粉的一幕有趣場景,字里行間,一位新晉奶爸對孩子一舉一動都充滿欣喜的形象躍然紙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已從蹣跚學步的嬰孩,如今已長成了翩翩少年,鄭權的日記也越寫越厚。鄭權說,他的日記里面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對日常生活的記錄,而感動也正是來自于日常生活。鄭權回憶了這樣一件事兒:有一天早上,他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睡覺,兒子的外婆在廚房做早餐,兒子為此專門跑去廚房輕聲提醒外婆:“輕一點,爸爸在沙發(fā)上睡覺”。鄭權當日便在日記中記下了這件小事,他感嘆道:“好有愛的兒子,我好感動。幸福來得如此簡單,如此快樂。”
另外一件事情也讓鄭權記憶猶新。一天清晨,兒子不僅兌現了自己起床做早餐的承諾,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同時給爸爸也煮了一碗抄手,那是鄭權第一次吃到兒子做的早餐,他在當天的日記中興奮寫道:“哇塞,感動,幸福一刻到來……抄手,那一碗,真正的好吃。”
鄭權說,如果沒有文字記錄,這些稍縱即逝的幸福瞬間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被逐漸淡忘,但現在它們都在自己的日記本中化成了永恒的回憶。
當然,鄭權與兒子之間也有過矛盾摩擦,他沖兒子發(fā)過火,兒子貪玩不愿寫作業(yè),他便一氣之下扔了兒子的書本,不過事后他又在日記里反思: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不對?是不是應該多學習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從“新手奶爸”到“明星家長”
鄭權的兒子就讀于草堂小學西區(qū)分校,目前是該校六年級學生。
無論是在老師還是家長中,鄭權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家長”,頗具聲望。他熱心學校事務,從兒子一年級開始,鄭權便順利通過競選進入了班級和年級“兩級”家委會,并且六年來年年連任。在兒子二年級時,他又被推選為校級家委會主任,這一當就是五年。
不僅如此,2015年,成都青羊區(qū)在組建區(qū)級家委會時,鄭權擔任了首屆區(qū)級家委會副理事長,并在2017年得到了續(xù)聘。在鄭權的箱子里,與日記本一同珍藏的還有10余本紅彤彤的榮譽證書和各類聘書:“成都市優(yōu)秀家長”“書香家庭”“特教校志愿者”……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務,從班級春、秋游的組織,到校級文化節(jié)、運動會等活動的開展,再到區(qū)級家長課堂的分享,在每一個有家委會參與的活動現場,大家總能看到鄭權的身影,拍照、組織、協(xié)調,忙得不亦樂乎,而在鄭權的日記中,也有了越來越多對家委會事情的記錄。
鄭權對學校事務的積極和熱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感染了他的兒子,這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鄭權希望兒子是一個善良、積極,充滿正能量的孩子,能夠富有愛心,樂于幫助他人。他兒子在這方面也確實做得很好,比如和大家集體出行,幫同學搬搬東西、為團隊看守行李等,鄭權的兒子都很積極主動,并且從不計較,在各項團隊合作中,小家伙也很有付出精神,所以在學校人緣很好。鄭權認為,這些品質對孩子今后出社會工作,組建自己的家庭等,也都是有很大幫助的。他希望兒子能夠擁有幸福的一生。
兒子班主任:“這樣的家長很難得”
說到鄭權,兒子曾經的班主任付雁南頻頻稱贊:“航爸可是我們學校的‘明星家長,很多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認識他,并且十分喜歡他。”
在付雁南所帶的班上,當時班級家委會成員共有7人,其中6位都是媽媽,只有鄭權一位爸爸,“爸爸能夠主動參與家委會事務的已是少數,而像航爸這樣熱心積極的,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了,是一位很難得的家長?!备堆隳险f,在她印象中,只要學?;顒佑行枰椅瘯⑴c的,鄭權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并且大多時候都起著主導作用。對于定下來要做的事情,鄭權也不會因為出現個別不同聲音而選擇放棄,他總是能夠排除萬難,在爭取到不同意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后,與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所以他在學校家長中聲望很高。
不僅如此,在付雁南眼中,鄭權總是笑嘻嘻的,遇到再難的事情,也從未見他與別人紅過臉,“永遠都是一副打了雞血的樣子,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而這份熱情也帶動了不少家長向鄭權學習,關注孩子成長,熱心家校共育。
兒子的成長日記也記錄了一位父親的成長
當鄭權被問到“為兒子堅持寫了這么多年的成長日記,他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這么多年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時,鄭權說,在記錄兒子的同時,其實他也在與兒子共同成長。日記留存了他們家的每一個幸福瞬間,讓他時常能夠翻閱回味,尤其在心情煩躁的時候,翻翻日記他會釋懷很多。另外,在寫日記的時候,他會將當天的事情回想一遍,這樣他就有了一個反思的機會,尤其在面對兒子的教育問題時,很多情緒化的東西,比如沖兒子發(fā)了火,吼了兒子,在事后記錄時,他會更加理性地來分析,從而能夠清醒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就會采取更好地方法來應對。鄭權認為,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是一種難得的成長。
對于這些年的堅持,鄭權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其實他也沒有把握能不能堅持下來,他在第一篇日記中還寫道:“早就想記下一些有關兒子的事,又怕堅持。”在最初沒有養(yǎng)成寫日記習慣的時候,他也沒有天天寫,而是隔幾天遇到有想記錄的事情時才會動筆,久而久之,就慢慢養(yǎng)成習慣了,哪天不寫還覺得少了什么,連出差他都帶著日記本。整個過程中,他也在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同時,在寫完一本又一本的時候,他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覺就這樣一路堅持下來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