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珍+黃威+劉清云
摘要:通過對7個油菜新品種農藝性狀、栽培表現及生態(tài)適應性等指標的綜合比較,進一步篩選出適合大別山地區(qū)油菜產區(qū)種植的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抗的油菜品種,旨在為大別山地區(qū)油菜新品種的種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試驗表明,華油雜62、中雙9號綜合表現最好,在大別山地區(qū)可作為主推品種繼續(xù)大面積種植;中雙12單產低,菌核病發(fā)病率高,大地55、大地199菌核病發(fā)病率最高,此3個品種在大別山地區(qū)無后續(xù)推廣價值;中油589、陽光158在做好菌核病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可慎重推廣。
關鍵詞:油菜新品種;比較試驗;大別山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02-002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2.006
Abstract: The varieties of rape with high yield, stable yield, high quality and high resistance to cultivated in rapeseed producing areas of Dabie mountains area were screened out by comparing the agronomic traits, cultivation performance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new varieties of rapese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rapeseed in Dabie mountains area.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Huayouza 62, Zhongshuang 9,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n Dabie mountains area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push varieties to continu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per unit yield of the Zhongshuang 12 is low, the Zhongshuang 12, the Dadi 55 and the Dadi 199 have the high sclerotinia disease index, the three varieties have no promotion value in Dabie Mountains area; Zhongyou 589, Yangguang 158 in the fight against sclerotia on the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an be carefully promoted.
Key words: new varieties of rapeseed;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Dabie mountains area
油菜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中國最主要的油菜產區(qū)。近年來,雙低優(yōu)質油菜生產在湖北省取得了長足發(fā)展,為促進全省油菜產業(yè)提檔升級,湖北省農業(yè)廳在全省推進雙低優(yōu)質油菜保護區(qū)建設,重點突出長江、漢江流域主產區(qū)[1,2]。2016-2017年,位于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中段南麓的麻城市油菜總收獲面積約2.7萬hm2,同比上年度總收獲面積增加2.04%,是湖北省雙低優(yōu)質油菜保護區(qū)的重點保護區(qū)域[3]。為了進一步篩選出適合大別山地區(qū)油菜產區(qū)種植的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抗的油菜品種,對7個油菜新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加試驗的7個油菜品種分別為:大地199、中雙9號(CK)、中雙12、中油589、華油雜62、陽光158、大地55。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育苗移栽方法,于2016年10月3日播種,分品種劃分等面積苗床,播種相等重量的種子,苗床播種量為0.9 kg/667 m2,于整地前施等量底肥,相同栽培管理水平。
試驗在麻城市閻河鎮(zhèn)桃林河村進行。試驗田為河流沖積平原、沙壤土,前茬作物為水稻。大田底肥為51%復合肥(N∶P∶K=25∶10∶16),用量為40 kg/667 m2,于機械旋耕前均勻撒施,按1.7 m寬(含溝)分廂,每個品種種植2廂,計劃種植密度為8 500株/667 m2(株距24.0 cm×行距33.3 cm),于11月13~15日移栽完。試驗調查移栽時苗情、冬至苗情,于成熟時每個品種取10株考種,并計算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移栽苗情
2.1.1 綠葉數 僅大地55綠葉數為4.8片,中油589為5.0片,華油雜62為5.3片,3個品種綠葉數少于對照中雙9號(5.4片),其余品種綠葉數都多于對照中雙9號(表1)。
2.1.2 株高 對照中雙9號株高最矮,為14.7 cm,其余品種株高都高于對照,最高為陽光158株高為19.5 cm(表1)。
2.1.3 莖粗 對照中雙9號最細為0.26 cm,其次華油雜62為0.28 cm,陽光158、大地55同為0.33 cm,最粗(表1)。
綜上所述,苗期長勢最好的為陽光158,最差的為中雙9號,其余品種差別不大。
2.2 冬至苗情
2.2.1 株高 對照中雙9號最低為11.25 cm,其次是大地55,為12.35 cm,華油雜62最高,為18.50 cm,其余品種株高都在15 cm左右,相互間差距不大(表2)。endprint
2.2.2 綠葉數 僅華油雜62綠葉數(5.7片)少于對照中雙9號(5.8片),其余都多于對照,大地199最多,為6.9片,其次中雙12為6.7片,華油雜62最少,為5.7片(表2)。
2.2.3 莖粗 對照中雙9號最細,為0.66 cm,大地199、中油589次之。最粗是陽光158,為0.87 cm,其次為華油雜62,為0.82 cm(表2)。
2.2.4 開盤度 華油雜62最大,為25.9 cm,其次是中雙12,為20.6 cm,再次是陽光158,為20.4 cm,最小是中雙9號,為17.7 cm(表2)。
綜合來看,華油雜62冬至前長勢最旺,中雙9號冬至前長勢最弱。
2.3 花期
始花期最早為大地199(2月26日),最遲為對照中雙9號(3月5日),終花期亦然,但花期最長的為華油雜62,歷時35 d,中雙9號最短,為31 d(表3)。
2.4 考種
2.4.1 密度 實際密度比規(guī)劃密度大,都在9 000株/667 m2以上,以中雙12最大,其次為中油589,品種間相差最大,為4.3%(表4)。
2.4.2 株高 最高是大地55,為168.9 cm,其次是陽光158,為165.8 cm,再次是中雙12,為164.1 cm,僅大地199株高為138.0 cm,矮于對照中雙9號147.7 cm的株高(表4)。
2.4.3 一次有效分枝數 僅中雙12為7個,多于對照中雙9號(6.6個),其余品種依次是華油雜62,為6.1個,大地55為5.5個,陽光158為5.4個,中油589為5.2個,大地199最少,為4.7個(表4)。
2.4.4 分枝部位 最低是中雙9號,為40.0 cm,其次是中雙12,為41.6 cm,再次是華油雜62,為42.0 cm,陽光158最高,為69.4 cm,大地55次之,為63.7 cm(表4)。
2.4.5 有效角果數 僅中雙12為291個,多于對照中雙9號(275.5個),第三位是華油雜62,為250.5個,第四位是大地55,為205個,第五位是陽光158,為200.3個,第六位是中油589,為193.7個,大地199最少,為151.7個(表4)。
2.4.6 角粒數 中油589最多,為23.65粒,其次是中雙12,為21.6粒,再次是大地199,為21.55粒,3個品種多于對照中雙9號(20.85粒),最少為華油雜62,為16.75粒,陽光158次之,為17.45粒(表4)。
2.4.7 實際產量 僅華油雜62最高,為143.14 kg/667 m2,高于對照中雙9號(136.3 kg/667 m2),第三位是大地199,為132.94 kg/667 m2,第四位是陽光158,為131.42 kg/667 m2,第五位是大地55,為129.29 kg/667 m2,第六位是中油589,為122.84 kg/667 m2,最低為中雙12,為116.06 kg/667 m2(表4)。
2.5 抗性分析
2.5.1 菌核病 僅陽光158發(fā)病率最低,為41%,低于中雙9號(52%);第三位是華油雜62;中雙12、大地55發(fā)病率最高,同為77%,其次是大地199,為75%。
2.5.2 抗凍害 本年度各品種凍害情況無多大差別。
2.5.3 抗倒性 所用試驗品種基本無倒伏。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7個油菜品種在農藝性狀、栽培表現和適應性方面,華油雜62、中雙9號綜合表現最好,適宜在湖北省冬油菜主產區(qū)種植。其中,華油雜62比中雙9號增產5%,在麻城市可作為主推品種繼續(xù)大面積種植[4,5];中雙12單產低,菌核病發(fā)病率最高,大地55發(fā)病率亦最高、大地199菌核病發(fā)病率也高,此3個品種在麻城市無繼續(xù)推廣價值;中油589、陽光158在做好菌核病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可慎重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燕枝,楊雅倫,孫君茂.我國油菜產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及對策[J].農業(yè)經濟,2016(7):44-46.
[2] 喻法金,梅金先,李清國,等.長江流域綠色食品雙低油菜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湖北植保,2012(1):1-5.
[3] 張愛虎.我省建設雙低優(yōu)質油菜保護區(qū)[N].湖北日報,2016-05-05(01).
[4] 劉兆進,柴武高,林 東.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華油雜62[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5(2):75-76.
[5] 王漢中,劉貴華,鄭元本,等.抗菌核病雙低油菜新品種中雙9號的選育[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24(4):7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