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強
摘 要:初中理化綜合試題不是簡單地將物理與化學試題羅列在一起,而是將初中物理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道試題中,缺乏任一一科知識,都不能將試題解答完整.隨著綜合試題的閃亮登場,學生的偏科現(xiàn)象將有所好轉機,本文舉例就理化綜合試題進行分析解答.
關鍵詞:綜合能力;巧妙結合;反應
例1 如圖1所示,在盛有水的燒杯中懸掛一裝有適量水的試管,往燒杯里的水中緩慢加入適量的濃硫酸并不斷攪拌.請問:試管里的水在加濃硫酸以后,內能是增加還是減少,原因是什么?
解析 濃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傳遞給試管使試管內的水的溫度顯著升高,水分子運動加快.因此,試管里的水在加濃硫酸以后,內能增加.
例2 將29.25kg金屬鋅和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制得氫氣全部用來充填氣球,在0℃和1標準大氣壓下,氫氣球在空氣中受浮力為多少?(氫氣的密度:0.09kg/m3,空氣的密度:1.29kg/m3,g=10N/kg;原子量:H-1,Zn-65)
分析 本題是將化學知識和物理知識有機而巧妙地結合到一起的試題,這里可以先根據(jù)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出氫氣的質量,再根據(jù)氫氣的密度求出氫氣的體積,即氫氣球所排空氣的體積,然后根據(jù)物理知識中的求浮力的公式求出氫所球所受的浮力.
所以,氫氣球在空氣中得到的浮力為:F=ρ空gV=1.29kg/m3×10N/kg×10m3=129N.
答 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為129N.
例3 將一只盛有一定量稀鹽酸的圓底燒瓶放進一只盛有水的大燒杯中,圓底燒瓶處于漂浮狀態(tài),浸入水中的體積如圖2所示,用細銅絲懸掛一小塊石灰石,并小心地將石灰石連同細銅絲一起投入圓底燒瓶里的稀鹽酸中,燒瓶浸入水中的體積將比原來( )
A.增大 B.不變
C.減小 D.無法判斷
解析 未反應前,燒瓶處于漂浮狀態(tài),說明燒瓶及燒瓶內所有物質產(chǎn)生的重力與水對燒瓶產(chǎn)生的浮力相等,二者處于平衡狀態(tài).放入石灰石并與鹽酸接觸發(fā)生反應后,雖然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從燒瓶中逸出,但根據(jù)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計算可知進入的石灰石比放出的二氧化碳多,因而重力大于浮力,因此本題應選A.
例4 如圖3所示,當從分液漏斗中滴入NaOH濃溶液后,你能看出什么現(xiàn)象?請解釋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題將化學反應和壓強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是一道綜合性與能力性很強的習題,注重加強了對學生主觀性試題的解答的考試題,加大了答題的難度.氣體會膨起來,因為將CO2和NaOH反應生成Na2CO3和H2O,燒瓶中的CO2氣體體積減少,壓強急劇減小,以致小于瓶外大氣壓強,從而使得空氣從外界大氣相通的導管進入氣球,從而使氣球膨脹起來.
例5 由上海到杭州,張師傅需要汽油15kg.問:(1)這些汽油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多少焦?(2)若甲車以氫氣為燃料代替汽油,完全燃燒,行駛相同路程,需電解水多少千克?(汽油燃燒值:4.6×107J/kg.氫氣燃燒值:1.4×108J/kg,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分析 本題第(2)問在第(1)問基礎上將理化知識結合起來.根據(jù)15kg汽油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與氫氣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相同,從而求出需要氫氣的質量,然后根據(jù)電解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求出所需水的質量即可.
答 (1)這些汽油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為6.9×108J.(2)需要電解水44.1kg.
例6 如圖4,某同學粗略地測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燒杯上方的玻璃管(預先固定好)中部有一能左右滑動的活塞,其左端管內有空氣,右端與空氣連通,實驗前活塞處在刻度5cm位置,
問:(1)向燒杯中加入適量水,使水與生石灰石反應的目的是,
(2)在玻璃管內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白磷__;活塞向__(“左”或“右”)移動;實驗結束并恢復到常溫后,活塞將停在約cm處,結論,
解析 此題將化學的相關知識與物理中的熱傳遞、氣體膨脹、大氣壓等知識聯(lián)系了起來.分析本題的背景可得出:(1)使生石灰與水反應是為了提供白磷燃燒所需的熱量.(2)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白煙,且放出的熱量,致使玻璃管內剩余的氣體迅速膨脹,活塞向右移動.(3)恢復到原溫時,因玻璃管內氣體減少(消耗了O2),內壓減小,外壓把活塞向左推移大約4cm位置,這就證明了O2約占空氣的1/5(體積).
參考文獻:
[1]邢寶昌.中考理綜試卷中的物理探究性試題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0(07).
[2]郭金.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綜物理試題分析及教學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03).
[3] 楊仁茂,張鎮(zhèn).理綜化學實驗試題的特點及其復習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05).
[4] 張紅濱,李井然.論理論試題的命題原則和特點[J].化學教育,200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