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高寺中學 陳俊峰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課時最多,耗費的精力最大。高質量的閱讀教學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要在認真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問題一:閱讀教學觀念落后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的過程,讀者與作者以作品為紐帶,產生靈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置身于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大環(huán)境和背景下,去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或者人生思考,去感悟文章的意義。然而,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教學進度,往往不會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而是針對文章中的某些重要、詞語、句子、寫作手法的妙用進行灌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是自主體驗,而是被動接受,這種落后的教學觀顯然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問題二:閱讀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仔細體會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體會與感悟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認知的基礎上的,但是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的閱讀教學活動嚴重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無法進行文本的深入理解。
問題三:學生沒有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
語文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到每一學段都是需要閱讀多少字數(shù)。但是中考依然是檢測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一個重要杠桿,因此各種科目的課后作業(yè),考試輔導班已經占據(jù)了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學生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機會進行充分的自主閱讀。
對策一:更新閱讀教學觀念
新課標和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要引導學生去自主體驗和感悟文章的內涵。例如教學《散步》,這是一篇描寫家庭里濃濃親情的文章,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章中四人的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家人發(fā)生分歧時,文中的父親是如何解決分歧的呢?原因是什么呢?這一問題比較簡單,學生通過仔細閱讀文章就能得到答案:父親決定委屈兒子,因為兒子的生命還長,但是母親已到暮年??墒呛髞砟赣H改變了主意,說明文中的母親非常善解人意,非常疼愛她的小孫子。學生們自己感悟到這種家人之間的親情之后,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對策二:閱讀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是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我們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展開閱讀教學。例如教學《秋天的懷念》,這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患病的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兒子,整篇文章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實際生活中,學生可能體會不到自己對母親的懷念,但是學生肯定在某一時刻深深感受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愛。因此教學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來進行文本知識的構建。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他們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談談文章中最令他們感動的段落或者句子。不同的學生會選擇不同的句子和段落,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對策三:重點落實課堂閱讀方法的訓練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要求: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1.注重閱讀方式,營造閱讀氣氛。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語文《論語》十二章和古代詩歌時,就可以采用配樂誦讀或者教師范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誦讀古典詩歌的激情。2.自主閱讀法效率好。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雨的四季》等現(xiàn)代寫景敘事散文時,就采用默讀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文本,感受文本的內容和主題,鼓勵學生暢談課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恰當?shù)狞c撥和總結,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習慣又提高了閱讀效率。3、品味閱讀最關鍵。部編版《賣油翁》《陋室銘》《愛蓮說》等經典名篇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文段、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品讀感悟,能夠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人物事物形象,體會課文主題和情感。
對策四: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
為了落實新課標中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教師可在班級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就是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分享他們閱讀過的好的書籍,可以講述書籍中的主要內容,可以講述他們閱讀之后的感受,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詳盡的閱讀計劃能夠幫助學生游刃有余的展開課外閱讀。如教學《<論語>十二章》,這是一篇節(jié)選于《論文》中的文章,閱讀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論語》這本經典名著,《論語》篇幅比較長,那么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判斷一下大概用多長時間閱讀完,每天需要閱讀多少頁,等等。
總而言之,雖然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教師實施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就能在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