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追逐蝴蝶的男人亨利·穆奧,在原始森林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從此開啟了通向吳哥文明的大門。
1858年,亨利·穆奧在原始森林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從此開啟了通向吳哥文明的大門。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
亨利·穆奧于1826年5月15日誕生在法國杜省蒙貝利亞爾,這是一個靠近瑞士邊境的小省。他的父親是路易斯·菲利普國王手下的一名官員,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受當(dāng)?shù)厝俗鹁吹睦蠋?,因此穆奧的父母很重視他和他兄弟的學(xué)習(xí),給了他們良好的教育。
18歲的時候,穆奧獲得語言學(xué)學(xué)位,然后去往圣彼得堡的軍校教授法語和希臘語,他在俄羅斯待了十年,直到1854年克里米亞戰(zhàn)爭爆發(fā)才離開。
離開俄羅斯后,他與兄弟夏爾一同游歷歐洲,并且利用在俄羅斯期間所學(xué)到的達蓋爾發(fā)明的銀版法攝影技術(shù),拍攝了許多景觀、杰出人士和建筑名勝的照片,他對考察和游歷的興趣也自此而始。
1856年,穆奧和他的弟弟移居英國,穆奧認識了英格蘭探險家蒙戈·帕克的孫女并結(jié)成夫妻。在英國,穆奧繼續(xù)研究自然科學(xué),尤其專注于鳥類和貝類的研究。這段時間他被一本書所吸引——詹姆斯·寶靈所寫的《暹羅王國和人民》,這本書描寫了一個東方古老帝國的故事,反復(fù)閱讀這本書之后,穆奧決定到中南半島進行一系列植物、動物探險考察并且收集動物標(biāo)本。
穆奧制定了探險計劃之后便開始尋求資金,但他向拿破侖三世以及一些法國公司申請資金都被拒絕了。最后英國皇家地理學(xué)會和動物學(xué)會支持了他。亨利·穆奧帶上他的查爾斯獵犬在1858年4月27日從倫敦啟程,在大洋上花了4個月時間,終于到了那時被歐洲人稱為“比印度更遙遠的地方”,即如今的泰國曼谷。
這趟旅途,穆奧是先乘海船抵達新加坡,由此取海道前往曼谷。1858年,穆奧以曼谷為基地,分別向暹羅、柬埔寨和老撾進行了四次旅行。他于1858年至1861年間,在暹羅(今泰國)、柬埔寨、老撾和安南(現(xiàn)在的越南中部)寫下的日記,成為如今對當(dāng)?shù)刈罹叨匆姷囊慌淖钟涗洝?/p>
在如今柬埔寨王國的首都金邊,穆奧受到了柬埔寨國王的接見,“你喜歡我的城市嗎?”國王如此向穆奧問道。穆奧深深鞠躬,恭敬回答道:“陛下,這里實在是壯麗無比,讓我看到了在別處從未見識過的景象?!?/p>
穆奧訪問柬埔寨南部的貢布時記錄道:“一次會有六或七艘輪船同時裝貨”,“不時就能看到來自中國和歐洲的花瓶在水流中不斷地載浮載沉。”穆奧不喜歡貢布,當(dāng)時貢布還只是柬埔寨一座繁華的口岸小鎮(zhèn),因為靠近海岸而成為貿(mào)易運輸集散地,相當(dāng)繁華。穆奧造訪貢布期間,當(dāng)時的國王建議他,如果想遠離此處的喧囂:“去烏東吧?!睘鯑|是當(dāng)時柬埔寨的國都,位于金邊西北40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有許多運河、橋梁、臺基和近百座佛塔。從貢布去往烏東“騎乘公?;蛩P枰颂臁?,穆奧寫道,“換成大象后,只需要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痹诮裉?,從金邊出發(fā),駕車一個小時便可到達烏東。當(dāng)時的金邊只是一座集鎮(zhèn),而“城市”則是烏東,如今烏東則成為小鎮(zhèn),而金邊成了首都。
在金邊,穆奧跟隨著船只一直往北,感嘆著洞里薩湖的美景。作為一名喜歡記日記的人,穆奧細致地記載他的所見所聞和感觸,他感嘆在柬埔寨所見到的各種宏偉建筑廟宇“第一眼望去,你的內(nèi)心會充滿一股澎湃的仰慕之情,(建造者)是如此文明,如此進步?!?/p>
就是這樣一路追逐著野豬、蝴蝶和昆蟲的蹤跡,在1859年的冬天,穆奧在叢林里越走越深,最后在藤蔓遮蔽的森林深處,發(fā)現(xiàn)了沉寂已久,掛著古老微笑的高棉王朝遺跡。
這就是古代吳哥的廢墟,也是亨利·穆奧最知名的探索之一,他一步步深入探索,發(fā)現(xiàn)這片土地為數(shù)眾多的古老廟宇、塑像、護城河、宮殿。那些宮殿上雕刻有精美的雕像,有的佛像臉上掛有神秘的微笑,還有的許多廟宇和巨樹共生,各種各樣的廊柱、佛像、雕塑,其上人物和動物精雕細琢、栩栩如生,許多人物舞姿翩翩、衣袖如云,這就是起源于約公元400年的古代高棉帝國的遺跡。古高棉帝國曾經(jīng)強盛一時,802年,門者 耶跋摩二世立都于吳哥王城,被譽為“神王”。當(dāng)時的高棉軍隊有戰(zhàn)象百頭,征服了周邊許多地區(qū)。
有研究者稱,15世紀30年代,高棉帝國由于中世紀溫暖時期結(jié)束,氣候由夏季降雨的穩(wěn)定型態(tài)轉(zhuǎn)為厄爾尼諾現(xiàn)象與干旱頻繁的氣候型態(tài),而以往為了支持吳哥王城的龐大人口,高棉人大舉砍伐森林、開墾農(nóng)田,導(dǎo)致水土流失,使得洞里薩湖淤積,在干旱季節(jié)無法有效供應(yīng)農(nóng)田用水,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劇降,無法再供應(yīng)數(shù)十萬人的糧食需求,致吳哥城衰落,終于16世紀末期成為廢城。
1819年,周達觀《真臘風(fēng)土記》的法文翻譯本首次在巴黎刊行,此后陸續(xù)有歐洲人訪問吳哥,比如1856年,方濟各會(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修士和旅行家安東尼奧·達·馬格達連那游歷吳哥,并向葡萄牙歷史學(xué)家蒂歐格·都·科托報告其游歷吳哥的見聞;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敘述吳哥狀況,但未引人注意。直到穆奧的旅行筆記出版,吳哥才突然在西方人的眼界里出名起來,更多的傳教士、攝影師、考察者開始對這片土地產(chǎn)生興趣。
穆奧在吳哥窟的觀察手記和手繪的圖張,讓安靜幾百年的吳哥在歷史上又“復(fù)活”起來。穆奧的畫,除了反映吳哥窟的布局,也包括了一些有吳哥特色的露臺、屋頂、柱子、門廊,還有畫廊和淺浮雕的細節(jié),比如其中的植物、動物、跳舞的人、珠寶首飾和軍事武器等,這些繪畫把吳哥窟呈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
1861年的第四次旅行中,穆奧在老撾?yún)擦种懈腥玖睡懠膊⒆罱K因而喪生,年僅35歲。在患病后離世前,他寫信給家人,描述了自己的激情,并表示此生已不再遺憾:“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致,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穆奧生前最親密的仆人將他葬于湄公河的支流——美麗的南康河的河岸,又把他所有的日記、標(biāo)本運回曼谷,最終運回歐洲,這些游記最后由他的弟弟整理為《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1862年在巴黎出版。后來,倫敦出版此書的英譯本。穆奧的游記激發(fā)了歐洲人對吳哥窟的濃厚興趣。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森是世界上最早拍攝吳哥窟照片的攝影師。他受到穆奧游記的啟發(fā),1866年3月抵達吳哥,拍攝了世界上最早的吳哥窟照片,這些照片后來結(jié)集出版,名為《柬埔寨的古跡》。
1866年-1868年,由法蘭西護衛(wèi)艦艦長杜達爾·德·拉格雷和陸軍中尉弗朗西斯·安鄴率領(lǐng)的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對吳哥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正式地科學(xué)考察,團員中還包括陸軍中尉兼考古學(xué)家路易斯·德拉波。這支考察團用的就是穆奧在老撾所繪制的地圖,穆奧的地圖上較為清楚地繪制了從老撾瑯勃拉邦到泰國曼谷的路線,是當(dāng)時這個路線唯一可參考的地圖。
據(jù)《看歷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