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聲音來自對面,另一棟樓的四樓,或者五樓。在燥熱的夏夜里,撞在墻上,彈回去,又折回來。
如此煩躁的夜晚,對面那人卻把他手中的二胡弄得同樣煩躁不安。我?guī)缀鯚o法在鍵盤上敲出一個成形的句子,干脆閉上眼睛,盡力讓自己靜下來,像電影里打禪的僧人。但我畢竟不是僧人,也沒有僧人一樣的定力。我耳膜脹痛,渾身如裝滿水的塑料袋,只需輕輕一針就要爆裂。
通常,琴聲是以水的方式彌漫的,而那聲音就像生銹的鐵鋸鋸著質(zhì)地堅硬的物件,時斷時續(xù),還沒拉完一個樂句便停了下來,銳索銳索……半天又從頭開始。我肯定斷出拉琴者是一位老人。
起風(fēng)了。二胡聲被風(fēng)搖著,仿佛一片枯敗的葉子在空中搖擺。我想起楊家坪的土耳瓜架。瓜秧都蔫兒了,土耳瓜還一個個燈泡似的吊在瓜架上。那干得一捏就成粉末的瓜葉被風(fēng)一吹,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響。靜謐美好的鄉(xiāng)村夏夜,讓人忘卻山外的世界。有月亮的夜晚就更好了。月光落滿庭院,獨(dú)坐在院子的石凳上仰望,月亮穿行在薄薄的云層里。心和月亮有一番無聲的對話……
“你拉個X??!”夜空中突然爆發(fā)了另一個聲音,估計已是忍無可忍。
二胡聲戛然而止,對面的窗戶依舊一片漆黑。我等待窗口伸出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腦袋來,表示反對,或者做出歉意的解釋,但我想象的場景并沒有出現(xiàn)。
似乎那個粗暴的聲音為我出了氣,我暗地里有一絲竊喜。
有這樣一個關(guān)于琴的故事。故事說,一個身患絕癥的青年人整天在屋子里學(xué)拉小提琴。他的琴音影響了鄰居的生活。鄰居實在忍無可忍,就對著他的窗戶罵了一通,那青年再也沒有拉琴。直到有一天,一陣優(yōu)美的小提琴聲音又從那窗口傳出。鄰居很驚異,覺得那小伙子進(jìn)步神速。于是敲開了門。原來拉琴的不是那小伙子,而是一位很具藝術(shù)氣質(zhì)的老師模樣的中年人。中年人說,實在對不起,以前拉琴的是我的學(xué)生,他得病死了。臨死,他一定要我來這里演奏他沒有學(xué)好的曲子,向他曾經(jīng)打擾過的鄰居致歉。中年人含淚講完他學(xué)生的故事,收拾好琴就離開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那個人總感覺到生活中缺了點什么,無法停止對那青年的懷念。
我坐回了電腦桌前??晌以僖矡o法安靜下來,無法繼續(xù)我的文字。對面拉琴老人的尷尬和充滿內(nèi)疚的神情在我眼前晃動。此刻,他也許放下二胡坐在原地默默地吸煙,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也許,夜色中他歉意地朝窗口望了一眼,便悄悄躺到了床上。我突然覺得對不住那老人,仿佛那句粗魯?shù)脑挸鲎晕铱?。我感到,老人正和故事里的青年一樣,面臨著無限的寂寞和絕望……
徹夜無眠。
一連幾天,我再也沒有聽到對面的琴聲。忽然有一日,妻從醫(yī)院回來,告訴我說對面的老人住院了,沒有人照顧,怪可憐的。我問,他的家人呢?妻說,聽說老伴兒早過世了,兒子在外做生意,給老人買了這房,難得回來一趟。
我心里咯噔一下。在鄉(xiāng)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大抵是不屬于城里的。進(jìn)城以后,我把娘從鄉(xiāng)下接了來,心想讓娘過幾年城里人的日子,娘卻時常焦躁不安,總是吵著要回鄉(xiāng)下……
對面窗口的燈光好長時間沒再亮起,小區(qū)從此沒響起過二胡聲。也許老人真的回了鄉(xiāng)下。在鄉(xiāng)下,他二胡上的太陽一定會和朝陽一樣升起來。
二
楊家坪的蟬鳴裹著濕漉漉的泥土氣息,溢滿了莊稼的芬芳。無論是“蟈蟈蛘”“啼當(dāng)蛘”,還是“懶懶蛘”,它們的鳴叫都帶著金屬聲響,在早晨、黃昏,即便是中午,聽起來也覺得愜意。從它們的叫聲中,能感覺莊稼拔節(jié)及植物生長的聲音,讓人對田野和童年充滿懷想。城里的蟬鳴就明顯不一樣:沾滿了灰塵,充滿了焦躁、不安和惶恐,仿佛有種不祥潛伏在那懶懶的叫聲中。
中午,我被一陣肆無忌憚的蟬鳴吵醒。那蟬就棲在我房間外的窗檐之下。我起身,狠狠地朝那個方向瞪了一眼,懊惱地坐下。抽煙。這時,桂子帶著憂郁表情突然來訪。
憂傷的敘述就在那個炎熱的午后冰冷地展開。
我要離開楊家坪,桂子說,我是來和你告別的。
好好的,怎么要離開呢?我問。
秋香死了!
秋香?死了?我一陣眩暈。
在楊家坪,桂子和秋香算得上是青梅竹馬。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秋香和我們一起在竹林里捕蟬的情形。我們用篾條圈圈粘了蜘蛛網(wǎng)在竹竿上,聽蟬兒在樹上歡叫,竹圈輕輕一粘,那蟬便在蜘蛛網(wǎng)上撲棱著翅膀。秋香穿著花衣,提一個小籠子跟在我們后面。她負(fù)責(zé)捉住蟬。每粘住一只,秋香要手舞足蹈半天。一次,桂子被竹樁扎傷了腳,秋香嘟著小嘴為他吹了半天,還用花手絹和橡皮筋為他包扎傷口。后來,桂子和秋香果然成了一家人。他們結(jié)婚那天,我特意從學(xué)校趕回去吃了兩個人的喜酒。
“秋香到廣州去打了一年的工,掙了一些錢,穿得也有些時髦。有人說秋香掙的錢不干凈?!?/p>
“我真混球!”桂子使勁在自己的頭上猛擊了幾下,“我居然三番五次地要秋香老實交代她和別人睡過覺沒有。秋香堅持說沒有,可我仍舊不相信。秋香見我問得煩,就說,睡過,睡過又怎么樣。我就給了她幾巴掌?!?/p>
“秋香哭著就跑了。出門時,秋香用絕望的眼神狠狠瞪了我一眼。后來我滿村子找,最后在一棵樹下找到了秋香。她吃了藥,沒救了?!?/p>
“那棵樹,你記得,就是那次我們一起粘蛘喇子(即蟬,是楊家坪對蟬的叫法),我被竹樁扎破了腳,秋香為我包扎的那個地方……”桂子泣不成聲。
一切已于事無補(bǔ),我仿佛失去了語言的能力,沉浸在悲痛和痛恨之中。
“我在楊家坪簡直無法待下去,那蛘喇子每天叫得我心痛,仿佛有把錐子扎著我的心。我只有出去,出去打工,出去看看那個城市究竟是怎樣一個模樣?!惫鹱诱f。
桂子是想去秋香原來打工的城市,那么,他是去尋找什么呢?是流言的真相,是秋香留在都市的影子,還是去贖罪?
我靜靜地吸著煙。煙霧在我眼前彌漫,且不斷地向我包圍過來。眼角一陣冰涼。不知什么時候,淚水已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把我從午睡中叫醒的蟬,難道是想告訴我一些什么。
(楊一父,本名楊賢斌。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詩歌報月刊》《四川文學(xué)》《西南軍事文學(xué)》《讀者·鄉(xiāng)村人文版》《四川日報》等報刊。出版散文集《楊家坪記事》。)
編輯:劉亞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