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禹偓李樂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實驗室,貴州貴陽550081)
在日常的鋼絲繩檢測過程中,發(fā)現有的鋼絲反復彎曲次數極限值相差較大,個別鋼絲繩拆股檢測反復彎曲值遠遠大于質量證明書上的最大值。本文將以一組試驗為例,分析其原因。
這次試驗設備是寧夏青山試驗機有限公司生產的WJJ-6C型機動式彎折試驗機,在試驗機的撥桿部分有帶彈簧的張緊力裝置和彎折次數采集裝置。在試驗中,將彈簧下壓,使鋼絲通過固定卡口并將其固定,再松開彈簧,進行試壓。該儀器符合GB/T 238—2013《金屬材料線材反復彎曲試驗方法》的要求,此次試驗采用施加不同力來改變彈簧的張緊力,針對不同的撥桿孔徑、鋼絲彎曲程度及鋼絲安裝垂直與否等進行試驗,以分析其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為減少不同試驗樣品對結果的影響,采用同根鋼絲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彎折試驗。
選取規(guī)格為6×19+NF、抗拉強度為1 670 MPa、絲徑為1.70 mm、捻發(fā)ZS的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般用途的鋼絲繩進行拆股試驗。根據GB/T 238—2013《金屬材料線材反復彎曲試驗方法》4.2.2要求,選取圓柱支座半徑為5 mm,撥桿孔為2.0 mm和2.5 mm的同根鋼絲進行試驗。在試驗機撥桿部分采用加壓砝碼質量來壓縮彈簧獲得不同的張緊力。
75 N的選取理由:按照GB/T 238—2013《金屬材料線材反復彎曲試驗方法》6.6的要求,試驗中為了確保試樣與圓柱支座圓弧面的連續(xù)接觸,可對試樣施加某種形式的張緊力,除非相關產品標準中另有規(guī)定,施加的張緊力不得超過試樣公稱抗拉強度相對力值的2%。此次試驗中,樣品絲徑為1.70 mm,公稱抗拉強度為1 670 MPa,其2%計算得出對應結果為75 N。
20 N的選取理由:為了使試驗結果有明顯差異,選取較輕的砝碼。
溫度22.3℃,相對濕度66.3%RH。
反復彎曲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試驗結果可知,在張緊力為75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撥桿孔直徑為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為3次;在張緊力為20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為3次。得出撥桿孔直徑對彎曲次數有影響。從數值方面看,撥桿孔直徑為2.0 mm時,彎曲次數重復性較好,離散度較小。
表1 反復彎曲試驗結果
從試驗結果可知,在張緊力為75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分別為3次和4次;在張緊力為20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分別為3次和4次。得出試樣與圓柱支座軸線是否垂直對鋼絲繩造成了影響,撥桿孔直徑小,影響也小。從數值方面講,試樣與圓柱支座軸線垂直,彎曲次數重復性較好。
從試驗結果可知,在張緊力為75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分別為3次和5次;在張緊力為20 N時,撥桿孔直徑為2.0 mm和2.5 mm,反復彎曲最大差值分別為4次和5次。得出試樣的彎曲對鋼絲繩造成了影響,撥桿孔直徑小,影響也小。
從試驗結果可知,在撥桿孔直徑為2.0 mm時,張緊力為75 N和20 N,反復彎曲最大差值為3次;在撥桿孔直徑為2.5 mm時,張緊力為75 N和20 N,反復彎曲最大差值為5次。得出張緊力不同,試驗結果有所變化。從數值方面看,張緊力大,彎曲次數重復性好。
表2羅列了日常檢測過程中反復彎曲次數極值相差較大,結果離散度較大的幾種鋼絲繩。
GB/T 238—2013與GB/T 238—2002相比,對線材的公稱直徑上限、圓柱支承半徑做了變更,究其原因,不能有效地判斷鋼絲韌性,容易造成誤判,出錯率較高。一些試驗表明:對于小直徑的鋼絲所選取的彎曲半徑相對較小,使得反復彎曲不在同一點進行,所以反復彎曲試驗結果重復性較差、離散度較大。
影響鋼絲反復彎曲試驗結果的因素較多,在檢測過程中,要嚴格按照GB/T 238—2013《金屬材料線材反復彎曲試驗方法》相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對于檢驗試樣,要盡可能平直,必要時可進行人為矯正,矯正過程不能損壞其表面;試樣與圓柱支座軸線越垂直,越能適應目前試驗狀態(tài),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大量試驗結果表明:在符合國標的同時,隨著張緊力的增加,反復彎曲次數均不斷減小,為了保證試驗的一致性、可對比性,張緊力應接近或等于試驗公稱抗拉強度相對力值的2%,撥桿孔應選擇孔徑較小的。
表2 GB/T 238—2013與GB/T 238—2002幾種直徑鋼絲彎曲半徑選用
[1]金屬材料 線材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GB/T 238—2002[S].
[2]金屬材料 線材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GB/T 238—2013[S].
[3]WJJ-6C青山試驗機廠機動式彎折試驗機使用說明書[Z].
[4]一般用途鋼絲繩:GB/T 20118—2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