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襄垣鼓書作為襄垣地區(qū)民間的一種說唱類曲種,其曲牌的運用都較為隨性,但常用的有[滿堂紅][小拾番][打連成][放風箏][繡荷包]五種,分別用在襄垣鼓書的兩種唱腔中,且它們的用法和位置都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盡相同,而本文將針對這五種曲牌的應用做較為詳細的分析。
關(guān)鍵詞:襄垣鼓書? ?曲牌應用? ?曲牌分類
中圖分類號:J64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3-0033-03
襄垣鼓書作為北方鼓書類曲藝中現(xiàn)存歷史較為悠久的曲種,它由“鼓兒詞”和“柳調(diào)”兩種唱腔體系組成,由于“鼓兒詞”和“柳調(diào)”皆為打鼓說唱,且都流行在襄垣地區(qū),是用襄垣地區(qū)方言說唱的民間鼓書表演形式,所以在當?shù)亟y(tǒng)稱為襄垣鼓書。襄垣鼓書中常用的曲牌有五個,分別為[滿堂紅][小拾番][打連成][放風箏][繡荷包]。
這五個曲牌分別是由不同的器樂曲或民歌小調(diào)改編發(fā)展而來,形式上也有不同,它們有純器樂演奏的曲調(diào),也有帶詞演唱的曲調(diào),這兩種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用法。我們根據(jù)其應用的位置和功能可以把它們分為“暖場曲”和人物“劇中曲”兩種類型,暖場曲一般用在開頭或串場的部分,通常為純器樂演奏的曲調(diào)。而“劇中曲”是指劇中人物表演時的借用曲,作為“劇中曲”使用的一般是帶詞演唱的曲調(diào)。此處除[放風箏]以外,其他均可作為暖場曲使用,下面分別對這五個曲牌的使用特點進行逐一地分析。
一、暖場曲牌
作為暖場曲使用的曲牌有[滿堂紅][小拾番][打連成]和純器樂演奏版的[繡荷包]四個,一般都是純樂器演奏。它們的用法位置如下:
此處的曲牌是獨立存在的,與后面的所唱書目之間并無直接關(guān)系,其功用一方面是為暖場,吸引聽眾,烘托氣氛;另一方面是為了協(xié)調(diào)各個樂器間的音高和音準,為后面的正式演出做準備。但其并不為鼓書內(nèi)容服務,與說唱故事內(nèi)容的情緒也不一定相符。下面分別對這四個曲牌的特點進行闡述,具體情況如下:
(一)[滿堂紅]
[滿堂紅]通常僅用于“鼓兒詞”長篇大書開書之前,篇幅比較長,由襄垣鼓書伴奏樂隊的拉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共同演奏,其節(jié)奏鮮明、震撼,感染力極強,音樂風格質(zhì)樸歡快優(yōu)美。[滿堂紅]有兩個版本,一個完整版,一個簡化版,下面將兩個各自進行分析。
1.完整版[滿堂紅]
整曲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其節(jié)奏、表演形式復雜多變,整體的氣氛比較熱鬧,后半部分演奏速度也比較快,對演奏員的技藝要求較高。下面是整個樂曲的分段敘述:
第一部分節(jié)奏簡單,速度平穩(wěn),所有樂器合奏即可,情緒平穩(wěn),使各方人員逐漸進入狀態(tài)。
第二部分為前后兩段的過渡部分,以同音反復和級進進行旋律模式為主,演奏速度也逐漸加快,用以連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節(jié)奏多變,且十六分音符居多,速度漸快,樂器的演奏形式變也變?yōu)椤耙活I(lǐng)眾和”的形式,一件樂器領(lǐng)奏一句后,其它樂器對其進行簡單的變化重復演奏(在下面譜例中括號內(nèi)旋律為樂器重奏部分),相互呼應,掀起全場高潮,避免曲調(diào)單一、枯燥,吸引觀眾,使聽眾集中注意力,直到連接正書開始之前恢復合奏形式。
2.簡化版[滿堂紅]
它基本是只取了完整版前半段的器樂合奏部分,比完整版少了一段“一領(lǐng)眾和”的尾聲,當然也有些節(jié)奏和音型因現(xiàn)場的即興演奏而稍做變化,但旋律主體基本不變。這個版本對表演藝人的技術(shù)要求不是很高,人員數(shù)量也可以相對較少。
兩個版本的具體使用情況是根據(jù)演奏者技術(shù)的高低、樂器多少和表演人員到場情況等因素決定的,若演奏者技術(shù)高超,樂器數(shù)量和人員數(shù)量足夠,兩者就可隨意選擇;反之,只能用簡化版的[滿堂紅]。
(二)[小拾番]和[打連成]
[小拾番]和[打連成]這兩個曲牌的用法和功能相同,它們的篇幅比較短小,旋律優(yōu)美流暢,且能夠相互替換,其用法多樣,較為隨意、自由。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用于“鼓兒詞”長篇書目中場休息后,在開場的暖場前奏或是其中短篇書目的開場曲。
開頭:[小拾番](曲)+鼓兒詞中短篇書目
中場休息:鼓兒詞長篇書目+[小拾番](曲)+鼓兒詞長篇書目
二是用于“柳調(diào)”的開書之前和中場插曲,不分長短書目。
開頭:[小拾番](曲)+柳調(diào)書目
中場休息:柳調(diào)書目+[小拾番](曲)+柳調(diào)書目
(三)純器樂演奏版[繡荷包]
作暖場曲使用的是純器樂演奏版的[繡荷包],通常用于說唱正書中場休息再開始的部分,一般不作全書的開場曲。
結(jié)構(gòu):鼓兒詞、柳調(diào)書目+[繡荷包](曲)+鼓兒詞、柳調(diào)書目
二、“劇中曲”曲牌
作為“劇中曲”存在的有[放風箏]和帶詞演唱版的[繡荷包],它們一般都是帶詞演唱的曲牌,前后無板式連接,單獨演唱。
(一)[放風箏]
[放風箏]篇幅短小,旋律歡快、活潑、俏皮,唱詞中使用的語言比較樸實,貼近百姓生活,情感誠摯。通常用作劇中人物表演時的借用曲,不做開場曲或連接曲,詞曲同用。一般根據(jù)劇情需要而使用,前后無板式連接,道白引入,單獨演唱。
如:在《五女興唐傳》第九回中,酒樓中一女子表演時唱的曲子。
(二)帶詞版的[繡荷包]
[繡荷包]是最特殊的一個,它除了做暖場曲使用的純器樂演奏的版本以外,還有一個做“劇中曲”使用的帶詞演唱的版本。這個帶詞版的[繡荷包],其唱詞偏近是敘述類型,與前面純器樂演奏版的[繡荷包]旋律并不相同,是另一個不同的版本,它的功能和用法與[放風箏]相同。
這樣的曲牌一般只在說唱時進行表演,詞曲獨立,在劇本中并不記錄其唱詞。
三、結(jié)語
襄垣鼓書的曲牌主要作暖場曲和人物“劇中曲”使用,暖場曲牌一般是在曲目正式開始之前做暖場使用的,其目的為了吸引聽眾,烘托氣氛。除此以外它們也有協(xié)調(diào)各個樂器間音高和音準的作用,為后面的正式演出做準備?!皠≈星鼻剖菫榱伺浜蟿≈刑囟▓鼍叭宋锉硌荻栌玫那{(diào),讓人更有代入感,從而對應人物和場景。
以上所有的曲牌除了[滿堂紅]以外,其他幾個曲牌都是既可以用在“鼓兒詞”中,也可以用在“柳調(diào)中”。它們均為2/4拍,以簡譜F調(diào)記譜,但在實際演奏中一般無固定的調(diào)高,皆隨其后接說唱書目定調(diào)的變化而變化。所有曲牌的使用均與后接鼓書的內(nèi)容、情緒等無直接關(guān)系。由于鼓書表演的隨意性較強,并沒有特定的規(guī)律,所以這些曲牌在使用上也均不固定,無論是暖場曲還是劇中曲,都會根據(jù)實際演出的場景或人員情況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
參考文獻:
[1]王德昌.襄垣七部藝術(shù)集成志·襄垣鼓書[M].上海: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3.
[2]吳貝.襄垣鼓書調(diào)查與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3]李娜.秦腔兩種不同色彩旋律及曲牌、曲式的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