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白水
蟋蟀盆分南北兩派。北方以天津為代表,稱罐;南方以蘇州陸墓為最,稱盆。所謂“南盆北罐”。時間上,北罐是清代興起的。而“南盆”則始于宋,盛于明。加上南盆得天獨厚的制造條件和精良的工藝,“南盆北罐”的并列是值得商榷的。
民間的說法是,當時蘇州有個朱姓官迷,進貢了一只蘇州上方山的“黃麻頭”,竟然一舉斗敗宮中飼養(yǎng)的“梅花翅”。明宣德皇帝下了一道密詔,要蘇州進貢一千只上好蟋蟀。
說陸墓泥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因為當?shù)赜袩平鸫u的御窯和特有的澄泥。傳說如是真的,那么我們可以想象,朱姓官迷在蘇州西南的上方山得了上品的蟋蟀,一定得想方設法覓得裝養(yǎng)蟋蟀的器皿。他當然知道御窯金磚的大名。于是有天他坐著官轎出姑蘇官衙來到御窯;于是窯工按他的意思精工燒制……皇帝老兒烏屋兼愛,于是蟋蟀盆由此也成了貢品。
年長的蘇州人都知道這話:“楞伽蟋蟀陸墓盆”。“楞伽”即姑蘇西南的“上方山”;蘇州民間還有諺云:“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蔽覀儸F(xiàn)在讀著挺順口的,但這話里面有多少人的淚呢?不妨讀一下清朝蒲松齡所作《聊齋志異·促織》。有可能就是蘇州的事傳到了蒲松齡那里,他再據此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個文學名篇。
燒金磚之窯內肚一般為圓。有人可能如是想:磚方磚大盆圓盆小,裝坯填充時正好以盆坯填磚坯之空隙,同一燒制同一出。那想法是錯的。器物的燃制,火侯是有講究的。大小不同,火候自是不同,焉能同爐。
非但燒磚燒盆,凡事火候都重要。故老子《道德經》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贝嗽捳f的也就是這個理。
燒泥盆的窯都是比較小的,造作方便。因此八十年代初恢復傳統(tǒng)工藝時,陸墓泥盆走在了御窯金磚之前。也因此,泥盆窯在陸墓御窯村遍地開花,泥盆帶給人們經濟上的好處;同時,造成的資源浪費也讓人覺得可惜。雖然現(xiàn)在整合糾正了,但我們回頭看時,還要忍不住在心里嘆一聲:唉,火候。
御窯煙囪的煙在天空和泥盆小窯的煙匯合后再飄散,泥盆制作的藝術在進一步提高。宣德年間陸墓的各式泥盆陳列在故宮;清初陸墓李秀芳、楊洪興等名手燒制的“藉”字、“霜”字蟀蟋盆已成珍貴文物;當代名家制作的泥盆,其觀賞性和藝術性已遠遠超越了實用而成為藝術珍品,可傳之后人了———
九龍蟋蟀盆:御窯蔣泉林設計制作。頂蓋有浮雕蟠龍,盆壁八條小龍呈龍搶珠狀。
盆中盆:又名“橄欖盆”,葉逢春設計制作。墨晶色,腰鼓形。盆中有小套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氏堂澄泥蟋蟀盆第五代傳人袁中平先生的作品《百子圖》《三月九花》《勝戰(zhàn)記》等,因繼承傳統(tǒng)上又不斷創(chuàng)新,多次在全國展覽。
作為補充,這里要說一下賈似道。此人為南宋末年宰相?!巴嫦x喪國”,但玩蟲也玩出了學問:世界第一部蛐蛐專著《促織經》就是賈似道所撰著。該書詳細敘述了蛐蛐的捕捉、識別、飼養(yǎng)、斗法等等,成為后世玩秋蟲友的經典。
由此,再想到《菜根潭》所云“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痹傧氲健盎鸷颉保傧氲矫利惖乃囆g品陸墓泥盆;再想下去,恐怕就是這個詞:哭笑不得。
世上好多事,還真不是能說得清的。
選自《當代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