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土庫曼斯坦的“地獄之門”,是個諱莫如深的大坑,從里面無休無止地躥出的火,已經持續(xù)燃燒了47年,今天,火勢依然蓬勃,目前,它已變成了土庫曼斯坦一大塊吸引游客的磁石。
一次原屬不幸的意外事故,居然變成了一則大家爭相傳頌的傳奇,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而每回提及“地獄之門”,土庫曼斯坦人便以亦莊亦諧的語調說道:
“蘇聯人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奇觀,給我們帶來了取用不竭的旅游資產,我們一生一世都感謝他們?。 ?/p>
這個“黑色幽默”,把大家都逗得很樂。
晚餐過后,天色全黑。沙漠的夜,是虛無縹緲的,充滿了無窮的張力。那種無邊無際的黑、那種一無所有的靜,給人一種危機四伏的感覺,很有壓迫感。
營地導游幽默地說:“現在,讓我?guī)銈兇蠹乙黄鸬降鬲z去吧!”在大家的笑聲里,他又嚴正地警告著說:“請你們注意,地獄之門的邊緣是沒有設置圍欄的。它的景觀,極致罕見、極致瑰麗,你們可千萬不要為了沉溺美色而壯烈犧牲?。 ?p>
遠遠地,便看到一團一團驚人的火焰從一個大大的深坑里逃命也似地飛躥出來;愈靠近,便愈炙熱,熱得連雙眸都睜不開來。等我終于站在“地獄之門”滾滾烈焰的邊緣時,大大地震驚了。
那種美,凄厲已極、詭譎已極、跋扈已極、陰森已極。
這根本就不是人間該有的景致??!
橘紅色的火,一叢叢、一把把、一團團、一堆堆,夾雜著灼人的氣流,在深不可測的大坑里,無比悲壯地自焚著,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仔細再看,嘿嘿,這哪兒是火呢?明明就是地獄里推推搡搡的魑魅魍魎?。∷鼈兿胍幼?,但卻被上了腳鐐,拼盡全力掙扎,但卻插翅難飛,只能翻來覆去地接受焙烤;那種毫無轉圜余地的絕望,那種宿命已定的無奈,使那群魑魅魍魎呈現了一種奮不顧身的、近乎狂烈的勇敢,化成了旁觀者心頭沉重的震撼力。我看著、看著,忽而覺得這些晃動不休的火焰,就像是當年土庫曼斯坦在蘇聯管制下那一雙雙拼命祈求獨立的手。此刻,在荒草不生的孤寂沙漠里,站在“地獄之門”邊緣,回顧這一段歷史百感交集。
那天晚上,在“地獄之門”來來回回地繞了許多個圈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它那不可思議的美。深夜,躺在局促的小帳篷里,慢慢地反芻。我覺得“地獄之門”這個景觀之所以迷人,主要因為它是活的;而最關鍵的是,沒有人知道它會活多久、能活多久。前景難測,那種神話般的瑰麗,因而便增添了一種謎樣的色彩。
關于“地獄之門”的未來狀況,坊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土庫曼斯坦的總統(tǒng)于2010年曾經到訪此地,為了避免天然氣繼續(xù)無謂的浪費與耗損,曾下令將這個燃燒著的深坑加以封閉。然而,至今已經好幾年了,深坑依然敞開,大火照舊熊熊燃燒。
二說政府將以“地獄之門”作為一個旅游重點而在這個渺無人煙的沙漠區(qū)大興土木,建設旅館與餐館。
我個人覺得,不論前者或后者,對于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都是一個傷害。
有時,保持原狀,就是對歷史最好的尊重。
選自《聯合早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