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沙坪街道中東西小學 勞燕玲
最近對六年級學生進行一次調查,發(fā)現(xiàn)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約占總數(shù)的10%。這些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有些老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課堂上打瞌睡;個別嚴重的干脆逃學、曠課,到處游玩。
由于我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外來工子女,父母或忙于加班,或忙于做生意,子女要不由爺爺、奶奶帶,要不去托管,甚至有些自己照管自己。孩子有的在家里被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有的自生自滅。父母疏于教導加上年齡的特點,因此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重,往往不能正確面對家長、老師教育的一片苦心。
六年級一部分女生,因為容貌、優(yōu)異成績、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往往受到老師、同學的寵愛,關心,因此常常會引發(fā)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
網絡的便捷,加上小學生好奇心大,模仿性強,喜歡崇拜“許文強”等類似黑社會領頭人,在學校,稍一不順,就會邀集小伙伴進行斗毆鬧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受社會思潮的沖擊,網絡、電視、手機的影響,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期的學生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他們對男女交往、人際關系問題日益感興趣。其實青春期男女學生之間的互相傾慕,是他們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結果,所以六年級學生會出現(xiàn)早熟、早戀現(xiàn)象。
當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或單親孩子、留守兒童,因此,在家庭中或處于中心或被忽視的地位,他們有的獲得了父母、爺爺奶奶等的全心呵護;有的相反,缺少關愛,這類的孩子不是偏激、孤僻就是怨恨家庭等,而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又不懂得學會“怎樣管孩子”“如何與孩子交談”等,只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培養(yǎng)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所需,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心理調節(jié)能力失衡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國家課程標準明確了文體、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的落實教育,然而,由于農村學校教育的局限,這些學科的教師往往是由語文課、數(shù)學課教師兼任,他們因為不是專業(yè)畢業(yè),所以在心里輔導咨詢時,往往把這類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結為道德品質壞,這樣就帶來了很多錯誤的心理疏導。
青春期教育在我國的現(xiàn)狀還不盡人意,甚至對于青春期性教育不“恥”于開口,因此青春期健康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家長對此也是一籌莫展。理論和現(xiàn)實要求人們必須把學生的青春期教育納入教育工作之中。青春期教育不僅是學生發(fā)展現(xiàn)狀的需要,更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家長的殷切期望。
社會上某些不正之風影響著學生的正確認識,扭曲了學生的心靈。如(1)“讀書無用”論,某某大學生畢業(yè)還找不到工作諸類事,“厭學心理”就逐漸產生,甚至無心學習;(2)賭風盛行,不少家長以身試法,孩子耳濡目染。(3)“走后門”拉關系不良風氣,讓學生覺得“學與不學,學好學壞都一個樣”,只要我家中有“人物”,所有事都解決。(4)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增長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又侵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一些骯臟的性、暴力等嚴重視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是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家庭的裂變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huán)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難以愈合。二是人們都知道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里發(fā)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捎行┘议L就是無視這種教育,總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與他無關。因此,在家里,有些父母孩子遇到問題時就會大聲斥責,殊不知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孩子心理健康失衡。三是六年級學生剛處于青春期發(fā)育的一個美好時期,我們的教育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專門的課程加以教育引導,導致六年級學生在懵懂之中偏離了正常的航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早戀(也說交往過密),性格憂郁、自閉等惡性結果。
日益突出的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和發(fā)展,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還就學生一個健康的心理,已是我們作為人民教師急需積極、努力去解決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做法及看法。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學校應開設心里健康課程,使學生了解心理學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例如,心理咨詢、心理衛(wèi)生知識講座,性教育、法制教育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學會交往,發(fā)泄憤怒、宣泄苦惱、克服自卑的心里調節(jié)手段,健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今年學校就對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青春期衛(wèi)生教育課,把男女生分開上,女生主要講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何應對,月經來時的衛(wèi)生知識,正確認識和對待異性。男生主要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征,青少年犯罪案件等。學生非??释肋@些知識,可見平時教育上的缺失,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非常重要。
2.形成健康的校園文化
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重視文化活動的開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采訪名人、講故事、演講、晚會等活動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潛移默化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形成和諧、快樂的班級,這樣就可以減少學生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
3.每周一次直面交談
愛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疏導孩子心里疾病的關鍵之處,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無異于就是心中缺乏某種愛,導致心里的不平衡。每周一次面對面交流時師生構建和諧班級、和諧師生策略之一。例如:六2班里有位女生,最近常常一個人坐在一旁,不和其他同學玩耍,黃老師陪她到操場散步,剛開始不用急著說點什么,攀著她的肩膀就陪她走著,等她下次遇見老師微笑時,黃老師利用一天下午散步的時間和她交談起來,最后知道了她為何出現(xiàn)反常,原來,那幾天她來月經了,覺著那是很骯臟很不見的人的事情,她害怕同學知道嘲笑她,通過黃老師的接觸與關心,她終于知道那不是羞恥的事了,終于敢大大方方地和同學玩耍。
4.設立一個書信平臺
在班級里設一個郵箱,主要是傾聽學生們在平時學習、生活中令他(她)們困擾的事情。最近有位女生的信件引起了黃老師的注意,是這樣的:鄰班有位男生經常有事無事找她,她也喜歡和這位男同學在一起學習、討論,可是她怕同學們取笑她,也怕老師、父母知道后責罵她早戀。知道這件事后,黃老師找了她,首先明確告訴她,喜歡一個人說明自己長大了,能和老師聊也說明自己很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事后,黃老師又接到她的信,她很感激老師沒有責備她,相信她,她也下決心眼前就是學習。一封簡單的信聯(lián)結了師生間的信任,也幫助了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杜絕早戀的發(fā)生。
5.愛就是信任、尊重
在教育實踐中,往往有這樣一種學生,犟頭倔腦,軟硬不吃,一股牛勁。明明犯有過錯,你苦心教育,他置若盲聞;你斥責懲罰,他橫眉冷對,甚至擺出一副唱對臺戲的架勢,弄得你氣沒一處出,往往發(fā)出“恨鐵不成鋼”的感嘆。對這樣的學生就要一碗水端平,就要找他的“軟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六1班里有這樣一位男同學,他不屑學校的管理,經常在教室、學校大吵大鬧,老師們拿他很頭疼也管不了,原來他在家是個“小皇帝”,家里人事事讓他,以至于養(yǎng)成這樣“唯我獨尊”的性格,但他很喜歡打球、上網斗地主,于是,謝老師主動加入他的團隊,每天下午陪他一起打球,贏了表揚,輸了激勵他,在網上斗地主也是一樣,通過謝老師“別有用心”的接觸,慢慢接受了同學、老師,雖然偶有違反紀律,但還是進步了不少,起碼沒有那么囂張跋扈。
1.父母要有正確的教育觀
“讀書無用論”“教你學東西是老師的責任,你找老師去”諸如此類的言論父母應要杜絕。應要協(xié)助學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自信觀。
2.正確面對家訪
過去,只要老師一上門,就會認定孩子在學校做錯了事,于是不是打就是罵,要不就是拿誰和誰去比較,這樣造成孩子心理失衡,對老師仇視。家長要意識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重視,與老師共同商議教育孩子的對策。
3.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幸福、和諧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父母的言行身教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正面作用。
綜上所述,學生日益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健康的心理才可健康成長。接近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有許多變化,會出現(xiàn)許多新的問題,只要老師在心理、情感上和學生溝通,雙方互相理解、信任,取得家長的支持,他們便能平穩(wěn)完成過渡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