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第八小學 郭志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實施,原先小學數學課程所采用的“填鴨式教學法”已經不再適應現(xiàn)在小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應當順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趨勢,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轉換自己的教學理念,從而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工作,因此,教者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談一談,針對優(yōu)化數學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與分析,希望能為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一些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習內容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越感興趣,自然接收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進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去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利用秋天大雁南飛的生活情景導入新課,初步感知大雁從“一”字形變成“人”字形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角。然后,再讓學生找找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角,學生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紛紛回答:把扇子打開以后就形成一個角,時鐘的時針和分針形成了一個角……教師適時導入新課。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具體形象的,這就發(fā)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學面前許多學生感到無能為力,枯燥乏味,久而之久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為了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教師在教學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演、交流,從而切實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時,有的學生對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較難理解,老師可讓學生比比誰的鉛筆多。老師說:我有7支鉛筆,比你多4支,你有幾支?邊說邊拿出7支鉛筆握在手上,要求學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鉛筆數。接著再問學生:剛才老師說的話,還可以怎么樣說?……通過引導與思考,學生較好的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所以,貼近生活實際,提升與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從而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片面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導致學生不能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做的后果是,不但導致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而且也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所以教者應當深刻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改變自己的教學不足,對此,教學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與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也有利于糾正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
例如,在《秒的認識》一課中,我設計教學時,在關鍵的地方組織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其一,在了解學生對秒的知識掌握的情況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和小組內的教學交流,選出了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向全班同學交流。其二,當學生明白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后,讓小組內的學生輪流出題,從而引導學生會計算經過的時間,認識秒針走1圈是60秒等知識點,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己創(chuàng)設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是,突破教學的一個重點:時間單位的換算。
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中,教師全面整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難點,利用動畫、圖片和視頻使抽象、深奧的信息知識直觀化,極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效激活學生的器官聯(lián)想、思維、記憶,使教材與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互補。所以教師可采用這種多媒體教學法,在課堂上融入信息技術授課,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分數除法運算”這部分知識時,首先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饒有興趣地展示“每人各吃半個月餅,四個人吃多少月餅”的動態(tài)圖片,讓學生可以從屏幕上直觀清楚地看到月餅的分法,并且能夠迅速回答“2”這個答案。然后,教師可用鼠標點擊出另一個畫面:將半個月餅分給4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幾份?這時教師便可以延伸出一個有關分數與整數相除的知識點,即分數除以一個整數等于與這個整數的倒數相乘,學生便可以從中了解到有關分數除法的其他知識,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融入數學課堂,有利于拓展學生對分數除法的新認識。
作業(yè)是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出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yè),能促進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yè)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的、缺乏思維價值的練習。例如:在我任二年級的數學老師時,當我教完了表內乘法口訣后,布置了這樣的一道作業(yè)題:春天來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呀!我決定明天帶你們去春游。春游時大家都要帶點心,這次春游的點心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買,不要再叫爸爸、媽媽買了。下面一些物品的單價:可口可樂3元;餅干2元;面包2元;炸雞腿4元;果凍5角……用30元買自己小組的點心,你計劃怎樣買、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這種趣味性濃厚的作業(yè),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把知識點融入在情境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作業(yè)形式達到了訓練的目的,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只有真正實現(xiàn)了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xiàn)師生雙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今后能成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奠定基礎。所以在實踐新課程的今天,我們每個教育者要本著務實的教風,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就能體驗到優(yōu)化課堂帶給我們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