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羊街中心小學 楊 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談到閱讀教學時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庇纱丝梢婇喿x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的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nèi)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但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卻不盡如人意,需要我們思考和改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閱讀興趣才會有閱讀的深入。然而教師一堂言的傳統(tǒng)教學讓學生被迫接受知識,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養(yǎng),學生與文章情感產(chǎn)生不了共鳴,學習語文對學生來說也就毫無興趣可言。教師對關鍵字詞不加以引導、理解,學生在閱讀中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對文章的情感,讀起來平鋪直敘,干巴巴。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長久以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日益淡化。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堅持,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而且需要老師以身作則。閱讀教學中,有人追求的是短期目標,需要的是短期效應,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導致對長期目標的忽視。
學生讀書、感悟少,教師提問、分析多。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把本應該是個性化、情感化、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演繹成單純的內(nèi)容分析,重理性輕感性,重認知輕情感,重學得輕習得。
閱讀興趣是構(gòu)成閱讀品質(zhì)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的具體表現(xiàn),是養(yǎng)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1.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尋找樂趣
能否培養(yǎng)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使之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與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在課堂中要進行多樣化朗讀
如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比賽朗讀等等。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閱讀審美的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看待每位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閱讀成功的樂趣,從而促使每個學生都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
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關鍵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教師可結(jié)合課內(nèi)學習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啟發(fā)他們愛讀書、多讀書,培養(yǎng)其讀書的興趣,使他們充分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2.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在閱讀中,學生會遇到許多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教師應告訴他們,除了向老師、家長或同學請教外,還應該親自查字典或詞典,并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了解其內(nèi)涵,盡可能地自我獲取知識。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
3.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
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4.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
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 閱讀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課文,做到不增字、減字,不錯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瑯瑯的讀書聲;“耳到”就是要會聽別人讀,會聽自己讀,要有語感;“手到”就是要在讀的過程中要有勾勾畫畫;“心到”就是要邊讀邊思考,不要有口無心,讀了什么都不知道。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