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琪
摘要:在文人競相詠梅的兩宋,姜夔無疑是詠梅詞最多的詞人之一,他將自己的憂國傷時之情、相思懷人之情、飄零孤獨之情等等復雜的情感都融入于“梅”這個意象中,并抓住了“梅”之清寒、高潔的形象,以梅喻人,以梅寄至,無不體現出他內心的復雜感情。在白石“清空、騷雅”的詞作中,“梅”這一意象的使用更是增添了其詞的清冷之感。姜夔詞之藝術技巧高超,其在寫梅的同時,也提升了梅的文化品格,豐富了梅的意象內涵。
關鍵詞:“梅花”意象;清高人格;幽韻冷香;戀人情結
姜夔(1155-1209),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鄱陽(今屬江西)人。此人精通詩詞散文、音韻格律,卻屢試不第,終生輾轉漂泊。盡管身世清貧,他的詞卻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清人朱彝尊《詞綜·發(fā)凡》云:“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為杰出。”在肯定了宋詞地位的基礎上,更肯定了姜夔詞在宋詞中的極高地位。他的詞清空高潔,自成一派,形成“清空、騷雅”的獨特詞風。張炎認為其詞“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入神觀飛越”,而在他的詠物詞中,以詠梅詞最多,直接詠梅和間接寫梅的詞占總詞的近三分之一。
一、其人其詞,與梅為近
(一)梅之象征
梅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可見梅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極高地位,梅花甘于寂寞、嫵媚脫俗,“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在冬日嚴寒中默默地綻放,所以一直以來,梅花就是高潔、堅強、謙虛的象征,也因此受到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
自古以來不乏詠梅之詞,在不同的文人筆下,“梅”的意象特點也不盡相同。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象征自己高潔的君子品格;蘇軾《定風波?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以梅花象征美人之姿;李清照《孤雁兒》“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以梅寄難以排解的相思之情……
(二)白石之氣質
姜夔其人“氣貌若不勝衣,而筆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圖書翰墨,汗牛充棟。”他有著出眾的才華和濟世之志,奈何屢試不中,只得轉徙江湖,一生清苦甚至需要好友救濟生活。好友張鑒憐惜白石“困躓場屋,至欲輪之以拜爵”,“又欲割錫山之膏腴以養(yǎng)其山林無用之身”,白石都辭謝不受。張鑒死后,白石失去了支持,生活更加艱難,但是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高潔的品性,始終不攀附于權貴,從不趨炎附勢,堅守著自己的獨立人格,似一剪寒梅傲立于塵世之中,依然保持著清高獨立的靈魂。
(三)白石與梅花之契合
繆鉞《詩詞散論》中說:白石所以借梅花以發(fā)抒,而不借它花者,則以蓮出淤泥而不染,其品最清;梅花凌冰雪而獨開,其格最近,與自己性格相符。如晉陶淵明愛菊,因菊與其歸隱田園的閑適之感最近;周敦頤愛蓮,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與自己最近,而白石尤愛梅,因梅凌冰雪而獨開,寂寞且堅強,與他的漂泊寂寞人生有極大共通之處。
姜白石詠梅,皆有寄托?;蚣耐凶约旱那樗?,或寄托自己的人格,或唏噓,或感嘆。正因為在梅的清高與孤傲中能找到與自己的精神關聯,所以白石詠梅就不僅僅是詠梅了,他把梅當做了自己人格與精神的寄托,梅清高,他也是清高的;梅孤傲,他也是孤傲的;梅一生寂寞,他也是一生漂泊無歸的寂寞游士……也許正因為梅與詞人太過契合,所以詩人反復地、不斷地詠梅,并且通過詠梅,寫自己的心聲??梢哉f,詩人將自己的人格精神以及情思悵緒都附于梅中,將其作為了自己的一個象征。
二、姜夔梅詞的特點
(一)直接吟詠或間接寫梅
姜夔寫梅,或將梅作為全詞吟詠的對象,直接吟詠,如《小重山令》“斜橫花樹小,浸愁漪”,直接吟詠潭州之紅梅;《夜行船》“屋腳垂枝,船頭生影,算唯有春之處”寫出了梅影的雅致,“折寒香、倩誰傳語”有觀梅寫到折梅,寄托了自己的懷友之思;或將梅作為全詞的點綴與襯托,《一萼紅·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詞人寫景紀游,以梅入詞,寫出了自己懷人傷世之感;《探春慢·衰草愁煙》“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以梅花點綴,渲染了荒寒氣象,抒發(fā)了詞人心意之煩亂,起到了點綴作用;或不直接寫梅,如《小重山令》“相思血,都沁綠筠枝”寫相思之淚浸染了綠竹,以竹寫梅,增加了朦朧恍惚的藝術效果。
(二)“清空騷雅”之詞,幽韻寒冷之意
姜夔詞的悲劇色彩十分濃厚,或懷戀合肥情事,或感慨身世零落,或期盼統(tǒng)一,感時傷懷,再加上其孤僻、狷介的性格,所以他的詞自然不像蘇軾的詞有“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樂觀,也不像辛棄疾的詞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情。
姜夔的詠梅,卻絕不單單是只寫梅的。劉熙載《藝概》卷四: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正因為白石詞“幽、冷、清、愁”等的特點,所以在意象的選擇上,白石不僅單單以梅入詞,在吟詠梅花或描寫梅時,往往會加上“寒月”“冷云”“冰雨”等陰冷的意象?!肚宀ㄒだ湓泼云帧芬浴袄湓泼云?,倩誰喚、玉妃起舞”一句起,奠定了全詞的清冷基調;《浣溪沙》以“春點疏梅雨后枝”一句起,將“寒梅”與“冰雨”結合,讓人更覺愁苦冷寂。
在白石詠梅詞中,成就最高,最負盛名者當屬《暗香》《疏影》二首,這二首詞被譽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唱?!栋迪恪穼⒃佄锱c懷人相結合,全詞意境空靈,寫出了梅花的幽香和高雅,筆法精妙,抒發(fā)了詞人之懷人心事;而《疏影》意境較之《暗香》更加婉轉悠長,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寫出了梅花的絕美高潔,極盡梅之神韻的不同凡響?!栋迪恪贰妒栌啊芬粸樯掀?,一為下篇,彼此呼應,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詠梅詞的兩大代表作。
三、梅花意象與“戀人情結”
據夏承燾先生考證,姜夔年輕時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所遇者為勾欄中姐妹二人,只是最終有情人難成眷屬,白石只能把這段情事寫入詞中以表懷念,所以其大部分的戀情詞幾乎都指向當年的“合肥戀人”,這段合肥情事在他的一生中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白石在之于合肥戀人,感到了靈魂上的契合,所以融入了自己許多的感情,到最后不得不與情人分別,詞人的郁悶自然難以排解。這個時候,詞人急需要一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最終便把眼光投向了梅花。在他的戀情詞中,常常以梅花喻人,用高潔的寒梅塑造冰清玉潔的佳人形象,將自己的相思之愁情寄托于梅花,以此排解自己心中的傷感。
姜夔一生漂泊不定,所到一處皆見一處之景,但每一處景都能激起他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或感慨身世,或懷戀情人,或憂時傷世。在他懷戀合肥戀人的詞作中,《一萼紅·古城陰》被認為是他懷戀合肥女子之最早作品?!霸浌?、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絲金”寫出了對過去情事的難以忘懷,詞人傷感之情由一句“曾記共”全盤托出了?!敦妨睢贰昂没ú慌c殢香人”寄懷人于花中,托梅懷人,隱秘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內心難以排遣的傷感之情;《江梅引》“見梅枝,忽相思”更是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詞人往往睹梅思人,或是寄情于梅,或是以梅喻人。梅花總能引起詞人的相思愁緒,或許是詞人與情人交游時曾一同賞梅,或許是詩人以寒梅獨立的寂寞形象聊以自慰,總之都不難看出其戀情詞與梅花之間難割舍的特點。姜夔之戀情詞與其詠梅詞頗多重合,不管是頗為人稱道的《暗香》《疏影》,還是《鬲溪梅令》《江梅引》等,它們都既屬于戀情詞和詠梅詞兩類,并且往往都是上片寫物,下片寫情。由此可見,白石往往在詠梅詞中寄托自己的個人情感,“梅”這個意象的內涵也因此豐富了起來。
四、結語
王國維《人間詞話》論白石詞“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認為其《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垂發(fā)等句何如耶”,然而王國維先生又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可見其在排除自己的主觀因素后對白石的極高評價。
姜夔一生漂泊無定,在羈旅之中創(chuàng)作了不少意境清空的雅詞佳作,并成為古代“清雅詞派”的開山鼻祖,他的詞以詠物為大宗,而詠物詞又以詠梅詞為大宗,漂泊江湖的悲涼與憂郁以及無處歸依的遺憾與焦慮成為了白石詞中重要的情感底色,而“梅”這個意象的使用給白石詞的“清空、騷雅”之境潤色不少,使其詞多了“幽韻冷香”之感,也使其人多了不食人間煙火之清空高遠之感。
參考文獻:
[1]姜夔著,李強導讀:《姜夔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姜夔著,陳書良箋注:《姜白石詞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
[3]劉乃昌:《姜夔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年版
[4]姜夔著,夏承燾箋?!督资~編年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羅玲云:《化作此花幽獨———淺析姜夔詞中的梅花意象》,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8月,第8卷第4期
[6]張寶利:《姜夔梅詞的文化品格探析》,文學藝術2013年第1期
[7]孫振濤:《解讀姜夔詞中的梅花意象》,集寧師專學報2008年3月,第30卷第1期
[8]文一止:《姜白石的合肥情戀》,文史知識,2000年第6期
[9]郭俊峰:《淺論姜夔幽韻冷香詞境的生成》,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6年第33卷11期
[10]趙德坤:《白石詞與小山曲中梅花意象之比較研究》,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3月,第25卷第1期
[11]滕春紅《辛棄疾、姜夔詠花詞比較》,唐都學刊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