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歡
摘要:比喻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修辭辭格,也叫“譬喻”、“打比方”。朱自清的散文喜用比喻,許多精彩的比喻達到了“與眾不同的趣味”,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本文以《朱自清散文》中的散文為語料,以此來研究朱自清散文中的比喻運用的特點——構思新奇獨特,喻體凸顯光與影的視覺美,形神兼?zhèn)?、空靈動人,以及其藝術成就——人情美、音樂美、形象美。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比喻;藝術效果
秦牧說:“美妙的比喻簡直像一朵色彩瑰麗的花,照耀著文學?!保瑸楦玫母形蛑熳郧迳⑽闹械谋扔髦?,本文以《朱自清散文》為語料淺析其中的比喻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一、比喻的特點
細讀朱自清的散文,比喻比比皆是?;蛴魅耍蛴魑?,或喻情,或喻景,明喻、暗喻、通喻等皆被使用,都有著各自的藝術魅力。朱自清散文中運用比喻的特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思新奇獨特
魯迅曾經說過:“依傍和模仿決不能產生真藝術?!北扔饕餐瑯淤F在新鮮,貴在創(chuàng)新。除了朱自清對于事物求知求美的細致觀察和細膩溫婉的描述,他筆下散文的清新秀美也得益于對于所寫之物的新鮮發(fā)現和獨特感受。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寫荷花時,把“高出水面田田的葉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不僅一一呈現了荷花的姿態(tài)與顏色,還賦予荷花以神情,讓人似乎覺得荷花要要翩翩起舞了。“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薄枥L出一朵朵圓潤、嬌美的荷花。在他的筆下,一個平凡而又荒涼的池塘頓時變得生機勃勃、秀麗可人。
(二)喻體凸顯光與影的視覺美
朱自清的散文在給人以生機活力的同時,也常常營造一種意境,去捕捉光與影的變幻,給人一種似真似幻、柔美和諧的詩情畫意之感?!稑暉粲袄锏那鼗春印酚羞@樣的描述——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fā)。在這篇散文里。他將“月亮”比作“美人”,“楊柳枝”比作“美人的胳膊”,月色的光亮與柳條枝的倩影相得益彰,光影相融,映襯著給予讀者一場視覺美的享受。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薄逗商猎律分?,朱自清將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為讀者呈現出一朵朵剔透晶瑩、潔白如玉的荷花,在皎潔的夜晚里,由近及遠,清晰而朦朧,一種光亮的視覺美感油然而生。
(三)形神兼?zhèn)洌侦`動人
形似是比喻的首要追求。如《看花》中,“梅花并沒有開,但那珍珠似的繁星似得花骨朵兒已經夠可愛了?!狈謩e用“珍珠”“繁星”來寫花骨朵兒,就使玲瓏可愛、秀氣可人的花骨朵兒躍然紙上。
神似是比喻的更高要求。如《阿河》中,“她的眼像一雙小燕子,老是在滟滟春水上打著圈兒”,表面上,小燕子和眼睛并沒有相似之處,但朱自清抓住了兩者之間共有的神態(tài):機靈與活潑,如此凸顯阿河眼睛特有的靈氣,十分動人。又如《荷塘月色》中,將“縷縷清香”比作“渺茫的歌聲”,把“光與影”的組合比作“梵婀玲上的名曲”,細品才能體味其中奧妙。清香是嗅覺感受,而歌聲是聽覺感受,通喻將兩者幽微斷續(xù)、美妙輕盈的共通點融匯在一起,同樣,“光與影”的組合與“名曲”同樣和諧優(yōu)美、韻味悠長,正是這種具有回蕩空間的畫面,別有一番情調,令人回味無窮。
二、藝術成就
縱觀朱自清的散文,詩情畫意充盈在字里行間。詩情,靠豐富的聯想;畫意,借助比喻的運用。恰當的比喻使朱自清的散文既是情景交融的散文詩,又是一副意境悠遠的工筆畫,藝術感染力極強。
1.以人為喻的人情美
《文心雕龍·物色篇》強調內情與外景的交融時說:“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朱自清深受古典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他在作品中刻意求“真”,尤其求人情之“真”。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本無情,但在他的筆下無不染上人的思想感情,給人以自然人情美
朱自清善于以人為喻體,例如在《瑞士》中,“瑞士的湖水一例是藍的,真正平的像鏡子一樣。太陽照著的時候,那水在微風里搖擺著,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币晕鞣叫」媚镒鲇黧w,使湖水具有獨具匠心的光華,將太陽照耀下的湖水姿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在《荷塘月色》中,也有將月亮比作怕羞的小姑娘的比喻,月色籠罩下,羞答答的月亮灑下光輝,意境深遠雋永。
2.清麗婉轉的音樂美
漢語在語音、文字、遣詞造句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音樂性,古往今來,傳之久遠的作品大都具有音樂美。朱自清的散文繼承了古代文學作品講究音樂美的傳統,每一篇散文都如一曲樂章,或一詠三嘆、或一瀉千里。
朱自清善于選用疊音詞來作為喻體的修飾語。《綠》中寫道“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疊音詞的運用使比喻更顯輕靈通透,舒緩和諧的音調同時為比喻蒙上音樂美感之輕紗?!洞骸分小按禾煜駝偮涞氐耐尥迯念^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蹦钇饋?,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生動活潑,輕松明快而又悅耳,音樂感極強,恰似一支優(yōu)雅清朗的樂曲。
3.如夢似幻的形象美
美學家認為,凡是美的事物都有一種使人產生愛慕和喜悅之情的屬性。朱自清善于選用美的事物作為喻體,使原本清秀的本體顯得更加美麗動人,這樣的比喻自然能夠使人產生愉悅感和形象美。
朱自清在散文中選用的喻體形象逼真,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動物……“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春》中以各種富有表現力的事物作為春雨的喻體,構思巧妙,具有創(chuàng)造性,十分貼切?!毒G》中寫“梅雨潭的綠”——“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沉渣,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潔一色”?!懊饔汀薄半u蛋清”凸顯它的明亮,使人感到它的滑、嫩、軟,晶瑩剔透而澄清,這一連串的比喻結合在一起,美得奇異,美得醉人。
比喻是語言藝術上的寶石。比喻的巧妙運用把優(yōu)美的客體之景融化在濃厚的主觀情趣中,主客體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因此,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我們從中感知的不僅僅是沁人心脾的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芬芳,更是詩意的濃度與筆者感情濃度的水乳相交。
參考文獻:
[1]朱自清.朱自清散文;梁仁選編[M].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
[2]王倩.朱自清散文中比喻的運用[A].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3]徐根松.朱自清散文的比喻美[A].阜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4]劉繼權.朱自清散文的藝術及文化底蘊[A].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