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文華中學 馮連秀
農村的語文教學校本資源開發(fā)有哪些優(yōu)勢呢?
首先,農村地區(qū)尤其是多民族聚居的農村有其獨特的人文底蘊。
巍山境內共有23個民族成份,其中漢、彝、回、白、苗、傈僳等6個民族為世居民族,定居已100年以上。全縣304985(2006年統計結果)人中,少數民族人口133217人,占總人口的43.68%。少數民族學生身上都烙著其獨特的民族性格,彝族學生粗獷豪放,苗族學生憨直爽朗,傈僳族學生彪悍果敢,白族學生敦厚樸質,回族學生機智聰明等等。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解讀到其獨特的民族性格,這種多元型的民族性格氛圍,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人文資源,對學生形成良好品行大有裨益。
其次,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成為語文校本資源開發(fā)的沃土。
民族民間文化是一種得天獨厚的語文課程資源,每個少數民族,都有其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比如彝族相傳是古代羌族的后裔,今天從彝族的服飾中仍能看到一些痕跡,至今彝族人民仍擁有其系統的語言語音、豐富的語法詞匯、相對獨立的民族習俗。諸如農歷二月八祭祖節(jié)、六月二十五火把節(jié)、九月的嘗新飯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有的祭祀自己的祖先,有的祈求祖先的庇佑,有的歌頌美麗純真的愛情,還有的盛慶五谷豐登的喜悅,這些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歷史悠久,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農耕、天文等文化要素的載體,保留著彝族發(fā)展起源的古老信息,傳遞著重要的歷史、科學和文化的價值,是彝族傳統文化最具有標志性的象征符號,也是難能可貴的語文學習資源庫。
第三,優(yōu)雅的民歌、山歌為農村語文校本資源注入了新的生機。
云南是一個民族冗雜的大省,很多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如白族、彝族、傣族。民歌雖只是口耳相傳,但因其曲調雅致而經久不衰。這些優(yōu)美的曲調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積累創(chuàng)造出來的,往往運用了《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或設喻巧妙,或表達淋漓盡致,總之不管是諷刺、夸張、謾罵,抒發(fā)思念,表達愛意,認真去體味,可以說是韻味無窮,意蘊雋永。語文學習若能與此相結合,相聯系,可以打開一個新天地。
第四,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地理區(qū)位給校本資源開發(f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巍山縣有聞名遐邇的中國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寶山,有被徐霞客稱頌不已的五印山、小雞足山,有十余處地質地貌獨特的喀斯特溶洞,有被稱為云南形象大使的綠孔雀,有蒼天古樹見證著這座千年古城悠久歷史的滄桑變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廣播、電視、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街場市面也不斷繁榮起來,資源共享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農村學生,甚至是山區(qū)學生一樣可以擁有城里學生的資源。教師拓展校本資源,開發(fā)校本資源,利用校本資源的空間大大提高了。
那么,該如何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使之成為學生積淀語文素養(yǎng)的溫床?
第一,利用校本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睙o數實踐證明:激發(fā)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抓住這一關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在農村中學,不論是優(yōu)雅的風俗民情、民間諺語,還是動聽悅耳的民歌,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都是學生所熟知的,所愛好的。因此,以此為激趣之點,想必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
第二,利用校本資源加強聽說訓練。
歷來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而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則可以打破這種僵局。耐人尋味的民間故事,傳奇性、故事性非常強,我幼時曾聽父親講《火燒松明樓》的傳說,記憶猶新。據說唐代南詔王皮邏閣蓋成松明樓強令五詔首領前來祭祖,借故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詔主同時罹難,松明樓變成了一堆灰燼,只有聰明美麗的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鐲辨認出了夫君遺骨。皮邏閣見慈善夫人美麗聰明便企圖霸占,慈善夫人縱身江中殉節(jié)。后人為紀念這出慘劇,便興起了火把節(jié)。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大家興趣高漲,聽后幾乎人人都能復述。可見,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是語文教學培養(yǎng)聽說能力的好途徑,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可以進行德育、美育教育,教師何樂而不為?
第三,利用校本資源延伸語文課堂。
寫作訓練是初中階段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往往老師命題,學生按圖索驥,結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屢見不鮮。要讓學生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就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讓他們走向大自然,奔向大社會,去感悟自然的美好,去擁抱生活的真諦,在廣闊的時空里,自由馳騁,自由翱翔。作文要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寫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要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從而認識生活,豐富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生活里尋找自己的真知灼見。
總之,校本課程資源要求教師選擇和巧用資源,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得到發(fā)展,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無窮的活力。語文教育源于現實世界,現實世界中到處都有語文課程資源,只有當我們?yōu)閷W生打開一扇窗,引領他們去享受生命成長的絢麗和燦爛時,兒童的德行才會在生活中萌芽,在課堂上飛揚,語文教學才會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