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東城街長埔小學小學 潘素媚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诮虒W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正確地對待和處理,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品質。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質疑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只有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因此,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個性特長,就要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并學會自主地解決問題。
記得自己為學時常聽老師說:不恥下問,不懂就問,不要不懂裝懂?,F在自己已從教二十多年,也經常對學生說:你們要多向老師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才行。其實,讓學生學會提問題究竟有何作用?原來,“學會提問題是學會學習的最佳選擇”。這是很多成功教育家說的。不是嗎,多少人見過蘋果落地,唯有牛頓從中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多少人見過蒸汽頂蓋,唯有瓦特從此發(fā)明了蒸汽機……實際上,這些大科學家,大發(fā)明家都是在問號中產生的。
然則,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又該怎樣去指導學生學會提問題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據有關資料顯示,許多外籍教師到中國講課都感到奇怪:怎么回事,中國的學生很少提問題,他們到底是明白還是不明白呀?實際上,同學們不提問題是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想:我沒有絕對的把握,萬一問得不對頭怎么辦?有的想:會了就行,干嘛非要提問?還有的說:別人都不提問題,我也不提 ……結果,課堂成了老師的一言堂。
“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質疑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只有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因此,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個性特長,就要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边@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語文學科的教學自然要貫徹這一理念。因而,要學生自動提問題,就一定要排除以上心理障礙,激起其發(fā)問。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做的:針對有些學生怕問得不對頭,別人都不提問題等,我大都會在每授一節(jié)新課前先出示課題,然后讓學生看了題目之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如在上小學語文第八冊22課《小英雄于廉》一文時,課前我先把課題板書,然后問學生:“同學們,看了這個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要提?”話音剛落,同學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說,我想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這篇課文中的小英雄于廉是誰?他為什么會成為小英雄等一系列脫口而出的問題就由學生提出來了。見此狀,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說,既然你們有這么多的問題想知道,那么,等一下我們在學習課文時應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認真學習了。這不就一舉兩得嗎?一方面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更重要的學生不就會提問題了嗎?
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思維升華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過程,即使有不恰當的甚至荒唐的或錯誤的,但是只要提出問題,就證明他們動過腦筋,這個過程本身就蘊涵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例如,我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時,應避免比較籠統(tǒng)、缺乏必要指導的要求。用“以問導學”方法,即把預習提綱問題化,問題系列化。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的目標,把握學習的重點,有的放矢地預習。同時系列化問題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他們由淺入深地學習,使他們“跳一下能摘到桃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們掌握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
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這是很自然的。但畢竟老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從人的心理角度分析:你問我問題,我回答,這說明我不如你,相反,我問你問題,你答,說明我比你行,內心自然高興。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大膽、積極地提問題,每上完一節(jié)課之前,我都會說: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你們又想知道老師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到什么嗎?你們來檢查一下我吧。如我在教學小學第十一冊第一課〈〈桂林山水〉〉一文時,學完這一課前,學生就開始問:老師,桂林山水有什么特點?課文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寫桂林山水的山和水的?一連串的問題學生都會提出來。學生問,我來答,這是多么有意思的學習!其實,你們可知道,學生這樣問我問題,就說明他們已掌握了這些問題。他們此時對學習的信心可倍增了。
處于青少年時代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會使他們去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追根求源,引起探索欲,開始創(chuàng)新活動。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向老師發(fā)問,激勵學生標新立異。
當遇到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不僅要贊揚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指導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還應該強化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習慣問,最終達到能自主問;并且在不斷發(fā)問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我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著重從“好奇、激疑、質疑”這幾方面來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俗話說:樹要皮,人要臉。課前、課時、課后要學生多向老師提問題就應給面子學生,給學生機會,即使是他們提的問題不是那么恰當或不是那么有價值,作為老師也應該給予鼓勵。記得我曾接過這樣一個班,這班的學生就最不愛提問題,甚至不會提問題,但我并不因此而放棄指導他們學會提問題。相反,每一節(jié)語文課我都會鼓勵他們:這節(jié)課你們想知道什么?你們有什么不明等等簡單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提問題。漸漸地,這班學生就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成績也越來越好了,這真是可喜可賀!
老師們,現代的教學不同了,我們應改變我們過去“老師問,學生答”的教法。相反應讓學生多問。我認為這可是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