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楊家坪小學校 黃利萍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指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蹦敲瓷倌耆绾尾拍軓??少年如何才能勝?我認為少年首當其沖應擁有健康,少年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當然離不開國家高度重視的健康教育。
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huán)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huán)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把培養(yǎng)青少年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素質作為根本的出發(fā)點,把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wèi)生意識,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作為主要任務。包括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fā)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領域內容。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專門的教學內容和教材。教師應該認真鉆研健康教育教材,研究具體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選擇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參觀法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健康常識,達到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
健康教育的內容并不僅是在健康教育教材中,在其他學科中時常能見到健康教育的契機,教師要有強烈的學科整合的意識,注意健康教育內容的植入。軀體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huán)境健康等在語文課、體育課、思品課、美術課、音樂課、勞動課上、數學課等都能體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顧學科知識的傳授,也應關注孩子健康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六年級數學《統計》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調查班上每個學生一天的時間安排,經過數據整理,畫出統計表、制成統計圖。然后請學生分析這樣的安排合理嗎。這樣不露痕跡地對學生進行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身體健康,而且這樣的教育不是空洞地說教,學生印象深刻,達到了數學教學和健康教育雙贏的局面。
學校每一學期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在這些教育教學活動中是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最好時機。在集體活動中,教育學生養(yǎng)成的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垃圾等。例如在每年安全疏散演練中,要教會學生掌握簡單的避險與逃生技能。地震來了,我們該怎樣避險與逃生,火災來了,我們該怎樣避險與逃生,通過具體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傳染病,如易在學生中發(fā)生傳染的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等。當出現這些病情時,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做好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好這一時機,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教育。例如當出現水痘傳染病時,我們要教會學生辨別水痘的癥狀,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了解水痘的傳播方式和易發(fā)季節(jié)。另外,看似很遠時則很近的一些疫情,也應讓孩子進行關注了解,如禽流感、瘟豬疫情、艾滋病,以及其他國家的疫情,引導學生進行了解和學習,增長學生的相關知識,達到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學會更加主動的保護自己。
學校定期邀請專業(yè)人土對學生們進行專題講座,對孩子們進行專業(yè)的培訓。這些專業(yè)人員在孩子們的眼中非常神圣,也非常好奇,他們給孩子們講授的資訊和實例全面、具體、專業(yè),孩子們會聽得非常專心,記憶也會尤其深刻,教育效果明顯。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中開展的青春期教育,學校會邀請醫(yī)院這方面的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分別對男、女學生進行青春期知識講座。通過講座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fā)育期的差異;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變聲期的保健知識;青春期的個人衛(wèi)生知識等。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陣地在家庭,但并不是人人天生就會當家長。學校有義務在相應階段對學生家長進行相關培訓。如創(chuàng)建家校教育平臺,讓孩子的父母在掌握科學的健康教育方法后,利用與孩子接觸時間更多,更親密的優(yōu)勢,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學校家庭社區(qū)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懷是無微不至的,但真正教育的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去落實應用。孩子融入社會中,他的言談舉止,他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環(huán)境健康等方面才會有一個綜合的體現。在時間中,發(fā)現做得好的及時肯定與表揚,以期鞏固強化,做得不好的,及時指出并修正。這樣讓孩子在實踐中去消化運用所學到的健康知識,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古人云:首孝悌,次見聞,有余力,才學文。首先強調的是先會做人,在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只有首先做一個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為推動人類的進步顯出自己的能量。因此,上好健康教育課,輔助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不可懈怠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