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青銅峽市大壩中心小學 張海龍
小學信息技術課屬于基礎文化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還遠遠不夠,讓學生在掌握傳統(tǒng)意義一些信息技術和技能的基礎上,還培養(yǎng)他們包括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不斷質疑、不斷創(chuàng)新,為適應以后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打下良好的基礎。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拓展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得新、想得巧,從而將學生引入創(chuàng)新學習的境界。我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幾種教學小技巧,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思維通??偸情_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學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有意識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帶和懸念,讓學生自己去推測和預計可能的結論,實施這種教學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坐不住,對于單調的練習感到厭煩。經(jīng)過充分考慮、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就適當?shù)夭捎靡恍┯螒騺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容,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既適合小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游戲軟件。
所謂“任務激趣”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產生積極主動興趣,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這個原則突出“在做中學”的思想。具體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給每節(jié)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努力完成在本堂課里教師預定的任務。它是一種信息技術學科性比較強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多用于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內容的教學,其核心在于任務的確定。例如:在教學“寫字板”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其中第一份作業(yè)是:錄入一篇100字以內的文章,錯誤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體現(xiàn)出各種格式(如給一段文字加下劃線、并排字符、插入圖片等等);第二份作業(yè)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水平和設計能力、審美觀點。因為明確了學習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對比較枯燥的漢字錄入學習有了興趣。經(jīng)過錄入、反復修改、精心設計,當自己完成較為滿意的作品時,學生均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愉悅感。而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學生作業(yè),更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設計潛能,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
求知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產生了求知的欲望才能更好的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應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兩個角色,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探索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后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
如幾個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多學一點兒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答案。這實際上包含有協(xié)作學習的意思。
基于這種考慮,我將學生分成協(xié)作小組,由他們自由結合,并適時加以引導,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沒有我不行。讓孩子們多看其他同學的優(yōu)勢,只有把全組同學的優(yōu)勢集中起來,才能使全組同學取得成功。在“圖畫”的教學中,有1個小組的同學以有關“美麗的家鄉(xiāng)”為主題創(chuàng)作圖畫。他們確定主題后,就進行了分工。由知識比較豐富且熟練掌握各種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學負責收集資料,由擅長美術的同學進行版面設計,最后由信息技術技能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學負責操作。由于大家各負其責、分工合作、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提高了效率。最后,在本節(jié)課的評價中,這個組的同學作品并獲得了全班同學的最高評價。在總結本課時,我請這個小組同學發(fā)表成功感言,他們4人一起走上前來,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秘訣就是:“我們的目標是盡自己的努力爭取最快完成任務。因為全組的成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功?!蔽蚁嘈?,在他們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每位同學都會有自信、欣賞、愉快、陶醉的情感體驗,因為他們成功了。
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自我孤立,為技術而學技術,必須將其它學科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滲透于其中,并盡可能地與其它學科教學進行整合。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又有助于其它學科的現(xiàn)代化教學,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整體提高。例如,我們在教學“寫字板”時,可以將語文或數(shù)學或其它學科的內容作為教學范例及練習使用;在“畫筆”的教學內容安排上,一方面可與美術科中的有關知識結合,介紹色彩、畫畫工具、畫畫技巧等知識,同時可與數(shù)學中的有關作圖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進行有機整合;在編小報內容中,讓學生嘗試寫作,把自己的文章編輯到小報中。信息教育具有很強的基礎性、能動性。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增進和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就是說要學以致用。
總之,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地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調動他們的內部驅動力,完善教學體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