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開江縣任市中學 馬正松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特別是高中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政治課教學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新形下的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涌現,一大批優(yōu)秀的政治教師投入到課程改革中去,政治課課改呈現出新的氣象。然而,在某些政治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高、大、空”現象,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用來說明道理的材料陳舊、枯燥;有的則是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包裝起來的課也是“換湯不換藥”,表面上轟轟烈烈,卻與學生的思想感受相隔萬里。教育主體上的育人與做人脫節(jié),教育方式上內容與形式脫節(jié),教育內容上理想與現實脫節(jié),教育目的上知識與覺悟脫節(jié),這必然導致教育結果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脫節(jié)。在一些調查中,思想政治課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一門學科。
我校學生的特點是見識比較窄,由于受多種傳媒的影響,接觸的事物比較偏激,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他們雖然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但自控能力不強。加之留守學生較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關愛,暴露出不少弱點和缺點。面對這樣的學生光靠空洞的說教是解決不了思想問題的。
如何貫徹課改精神,如何切實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何努力提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如何讓思想政治課走進學生,成了許多教師的大困難,也是最頭疼的事情。在這里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的意識和欲望。課堂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興趣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關鍵。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學生去探究知識并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的意向,并隨著這種情感體驗的深化,產生學習需要和強烈的求知欲。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哪門課感興趣,便會對哪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萌發(fā)積極的思維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自始至終注意學生學習的情緒和反映,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例如,教師一個別開生面的導入、一句幽默和諧的言語、一幅惟妙惟肖圖畫、一段充滿激情的講解、一道耐人尋味的答題……都會誘發(fā)學生細致的觀察、獨立的思維、深入的分析、廣闊的想象,使學生興趣濃郁,思維活躍,在此基礎上質疑啟發(fā),便可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我在講“影響價格的因素”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舉了一個學生常見的例子,購買手機,學生使用手機的很多,樣式也是多種多樣,但價格為什么卻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款手機,價格也是不同的,從而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探討與思考。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對于他們在專業(yè)方面的提高也會有所幫助。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用固定的方式培養(yǎng)循規(guī)蹈矩、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學生很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否則,那便是“犯上”或“頂撞老師”.因此,學生個性得不到充分發(fā)展,其創(chuàng)新意識也逐漸被抹殺…….可以說,這已給我們的教育敲起了警鐘。因此,我們必須切實教育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是在解疑和釋疑中得到培養(yǎng),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的成才之道,無不是從求異開始。教師在課堂教學或其他活動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提出的有個性的問題,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首先應該加以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如,講“我國的政黨制度”時,針對“我國的政黨制度究竟是一黨制還是多黨制”展開了討論:有的學生說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所以我國是一黨制的國家;有的說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是共同執(zhí)政是多黨制。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只要善于引導就不難得出我國“既不是一黨制也不是多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結論。這樣質疑問難,即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又讓學生在討論溝通的同時,達到了明理的效果。
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突出相反事物的特征、相似事物的異點、課文的重難點,常常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誘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可以豐富想像,讓學生學會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面地認識問題。同時,借助于數據、圖表等直觀教學用具,穿“針”引“線”,以“形”架“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激活學生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社會主義的本質”這個問題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但課文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的表述過于概念化,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教學時,我運用比較的方法,并輔之以投影、圖表、錄像和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從三個問題進行比較:第一,從建國以來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和舊中國進行對比;第二,用社會主義能夠消滅貧窮,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和資本主義始終不能消滅貧富兩極分化的事實材料進行比較;第三,讓青少年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優(yōu)劣進行比較。這樣,從具體情節(jié)入手,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從而,認清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含義,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聯系學生身邊的實際,使政治課更簡單。更通俗易懂。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中學生接受的信息逐漸增多,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因此,我在教學中不一味的只講大道理,也不過多地進行理論分析,而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密切關注社會現實,聯系自身思想實際,掌握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材料,并在觀察、分析大量的新材料、新信息的過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如,在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與學生的親身實際相聯系,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觀念的多樣性,并由學生討論這種消費觀念的利弊,從而的得出正確的結論。
綜上所述,中學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我們去大膽實踐和勇于探索。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應毫不猶豫地走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前列,積極努力地推進政治課教學向素質教育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