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皋落示范小學 申晶晶
跨入新世紀以后,現代中國人都享受到了科技進步和文明發(fā)展帶給我們的便捷、舒適生活?,F代文明在帶給人們充分的物質享受,不夜城、夜生活等形形色色的新型生活讓現代人已經和過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大不同,尤其是年輕人很多已經習慣了新型是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身體有了太多的負擔,現代文明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了新的威脅。由于工作強度高、節(jié)奏快、時間長,而且日常飲食休息時間的不規(guī)律,從而由精神壓力過大、營養(yǎng)過剩、運動不足、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所引發(fā)的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而我們大部分的生活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大部分都是寄宿制學校,升學壓力大、睡眠嚴重不足正成為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水平的整體提升,高熱量、高脂肪等食物過多的攝入及食物結構的不盡合理,加之留守兒童的增加,爺爺奶奶們等放假回來就會更大量的補充營養(yǎng),學生余暇鍛煉時間減少,導致了肥胖兒童、近視兒童的數量的不斷增加。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顯示,學生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繼續(xù)提高、營養(yǎng)狀況繼續(xù)改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幾種常見疾病的患病率繼續(xù)下降;反映肺臟功能的肺活量測試繼續(xù)呈現下降趨勢。令人堪憂的是,筆者日常監(jiān)測中小學時到了四年級近視率竟然超過了50%。
建國六十多年來,我們的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國家教育部和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從鼓勵和推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出發(fā),在不同時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開始在全國試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成績也成了初升高的必須檢測成績。在2003年“非典”襲擊了我們國家以后,全面健身也在國家盛行起來。體育課程也豐富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并增加了上課的節(jié)數,尤其這幾年國家建立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每年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動態(tài)檢測。讓我們體育教師更直觀的看到學生體質的改善,也讓我們日常的課程開設和活動開展更有針對性,并可以根據學生體質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進。
根據這幾年的測試,小學生的視力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到了四年級以后,近視率竟然超過了50%,超過一般的學生在測試中裸眼視力低于0.6,處于近視或者假性近視狀態(tài)。而且一個讓我們痛心的事實是家長對于孩子的關注不夠,對學生的視力還處于幾十年前的看法,認為農村孩子的視力一般沒有問題,從而耽誤了學生視力的矯正,錯過了最佳的治療階段,而造成孩子終身與眼鏡為伴,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造成影響。
筆者小的時候放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外度過的,一年四個季節(jié)都是這樣的,所以雖然身高和體重比較現在的孩子都差一些,但是坰梯爬高、滿地打滾,所以身體比較硬實。而現在的孩子由于當前快節(jié)奏,一些速成的食物造成孩子身高比較高,但是骨質比較松散,而且室外運動的減少讓身體的鈣質的吸收,從而骨折、扭傷發(fā)生率較高。
現在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當前社會脂肪攝入量過多,尤其是一些留守的兒童,由爺爺奶奶來照顧日常生活,總是擔心孩子吃不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會較多的食用,造成學生肥胖。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fā)育、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教育部發(fā)出了“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安排,提倡“陽光體育運動”,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體育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水平,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其次,學校必須確立陽光體育運動的“法定”地位,把上午的大課間30分鐘和下午課外活動30分鐘確立為每天的“陽光體育60分鐘”時間,活動要全部由具體安排,項目負責人以及實施監(jiān)督,從課程的高度確保學生的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一小時。
學生的運動習慣和運動興趣也應該在體育課程中加大培養(yǎng)力度,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鍛煉技能,尤其要結合本校和本地的優(yōu)勢資源,因地施教。這一點筆者有較深的體會,我們學校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體藝二加一”項目,因為學校缺乏標準的運動操場,所以我們更多的開展了跳繩以及武術操等對于場地要求較低的項目,在技巧方面更多的開展跳躍、攀爬等項目,這樣的項目第一是學生投入較少,成本低,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而且跳躍這樣的活動對于小學生本來就有較大的興趣,我們再適時的引導和示范,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度高了,而且也掌握了一些運動技能,從而對于他們的終身發(fā)展都有幫助。
我們要積極倡導家長多走出家門,趁著假期,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讓自己和孩子感受到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體會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幸福。更難能可貴的是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只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才是根本,自己也可以帶動家人一起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來體會運動帶給我們的身心快樂。
近年來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需要關注,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由爺爺奶奶們照顧,但是心理狀況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而無人理會,我們體育課程由更名為體育與健康,就可以看出來國家對于國民體質的關注,所以我們作為體育教師不單單只是為了體育運動,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和發(fā)展性的教育,重點擺在心理行為的訓練上,不能過多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切忌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神秘化。對于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可以通過矯正訓練,增強其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消除部分學生心理困惑,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