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南日中心小學 張承騰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薄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薄白x”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色。蘇軾也曾經(jīng)說:“三分詩,七分讀”。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目前的朗讀教學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1.朗讀重視不夠
2.朗讀興趣缺乏,方式單一
3.朗讀評價表面化
4.朗讀指導簡單化
5.朗讀目標定位不準
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大有好處,對指導平時說方言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學《桂林山水》,學生通過朗讀,對漓江靜、清、綠的水和桂林奇、秀、險的山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能力。
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文本的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
朗讀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
朗讀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把教材課文中的寫作技巧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從仿寫到內(nèi)化再到自創(chuàng),寫作時就能很自然地做到信手拈來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抓好朗讀環(huán)節(jié),加強語感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教學中可通過導語引入、背景介紹、播放樂曲、動情誦讀、質(zhì)疑提問等環(huán)節(jié)或手段,設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或氛圍,使學生進入文本中,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動起來,從而掀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波瀾,使學生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受到感染,產(chǎn)生共鳴,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沒有得到充裕的時間去朗讀課文,無法真切理解課文內(nèi)容,思考也不深刻,感受并不強烈,體會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失去理解的個性。對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安排好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正確地讀課文,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反復讀,才能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鼓勵學生多讀,關鍵是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一定要把讀書和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多讀書,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領悟文章內(nèi)涵,由“聽者”變成真正的“讀者”。教師則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課文中的語言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凝聚著優(yōu)美的語句、豐富的情感,而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精髓部分,需要教師引領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對話,引領學生誦讀。一是要精心選擇誦讀的內(nèi)容,精選學生能與之發(fā)生情感共鳴的文章。二是要在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知課文到理解課文,再到引起共鳴,將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理解,加強情感體驗。三是要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好課文。四是教師要率先垂范,對于要求學生誦讀的文章,教師要率先示范誦讀。五是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誦的機會,學生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地朗讀,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深層的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誦讀中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讀的形式有范讀、領讀、齊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老師要靈活采用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中范讀指導必不可少,由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朗讀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的范讀以情感人,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激情。如范讀《桂林山水》時,教師用飽含的感情來范讀,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單調(diào)機械地模仿語調(diào),要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出發(fā),在理解的基礎上調(diào)動多種感官,在真正感受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之上進行朗讀,讀出真切的感情。
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yōu)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重視每天的早讀和午讀時間,要求學生都要放聲朗讀,教師也和學生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開展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后,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yōu)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累能力,而且提高了朗讀水平。
總之,朗讀是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精心的指導,學生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朗讀的藝術魅力?!扒匀f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我們堅信朗讀教學一定會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出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