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緣+余勇
摘 要:案件偵破過程中,生物物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微量生物物證的發(fā)現難度非常大,本文即分析了發(fā)現微量生物物證的具體方法,旨在為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量生物物證;發(fā)現方法;現場勘查
中圖分類號:D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2-0169-01
作者簡介:周逢緣(1988-),男,重慶人,本科,重慶市開州區(qū)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刑事科學技術;余勇(1991-),男,重慶人,本科,重慶市開州區(qū)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刑事科學技術。
在犯罪現場,與身體相關的生物物質會遺留、附著在現場中,這些生物物質可對罪犯的犯罪行為作出揭露和證實,因而將這些生物物質稱之為生物物證。血斑等屬于犯罪現場中肉眼可以勘查到的大量生物物證,通常比較容易發(fā)現,而部分微量生物物證由于體積比較小、隱蔽性強,較難發(fā)現,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促進微量生物物證發(fā)現、提取率的升高。
一、微量生物物證的作用
(一)確定偵查方向
微量生物物證量小體微,毀滅難度比較大,發(fā)現后經處理,可獲取犯罪證據,了解案件真相,成為有力的破案證據。根據微量生物物證的發(fā)現位置等相關信息,可對案情做出一定的判斷,例如,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過程中出現受傷時,其血跡可能會留在導致其受傷的被害者或現場[1]。發(fā)現犯罪現場中的微量生物物證后,經一系列處理,可對作案的手段、時間等與案情相關的信息做出判斷,使偵查方向更為準確的確定,促進偵查范圍的縮小,縮短破案時間。
(二)揭露和證實犯罪
檢驗微量生物物證后,通過檢驗出來的信息,能夠解決許多偵查審判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揭露和證實犯罪,而且可將嫌疑排除,例如,強奸案中,犯罪嫌疑人施暴過程中,唾液會留下,鑒定之后,即可對犯罪嫌疑人的相關犯罪情節(jié)做出證明,并使犯罪活動過程得到證實。
(三)識別個體
部分案件中,尸體會出現高度腐爛、被肢解等情況,不僅難以辨認容貌,也較難確定死者的身份,此時,即可采用檢驗死者毛發(fā)、骨骼、組織碎塊等方法,對死者身份做出判定,條件允許情況下,死亡原因、死亡時間均可做出推斷。
二、微量生物物證的發(fā)現方法
(一)觀察法
體積小為微量生物物證的主要特征之一,盡管如此,在可見光該范圍內,肉眼能夠直接觀察到部分微量生物物證,如毛發(fā)、微量血跡等,現場勘查時要格外注意。除直接觀察法后,還可在現場利用放大鏡觀察,放大鏡作用下,能夠放大被觀察的物體,使視野中出現微量生物物證。焦距不同時,放大鏡的放大倍數也存在差異,放大鏡放大倍數超過10倍時,可發(fā)現一些微量物質。實際操作過程中,可在干凈白紙上放置被檢查的微量物證載體,使背景反差加大,降低微量生物物證發(fā)現的難度。
(二)照射法
現階段,犯罪現場偵查領域中比較常用的照射法包含4種:第一,投射光照法,是指光線投射于物體背面,而在物體正面,人用肉眼觀察,此種方法的原理是痕跡處與承受客體之間具有不同的透明度,通過二者反差,將痕跡顯現出來,為能獲得更為清晰的痕跡,可把黑色背景物襯墊在承受客體背面,促進反差增強,不過黑色背景物與承受客體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第二,反射光照法,該方法以承受客體表面為平面,光線與視線在其前后相對的兩個方向投射,或從其他方向投射,因痕跡處承受反射光線的能力不同于承受客體,經反差,將痕跡體現出來;第三,紫外線照射,紫外線屬于短波光線,不可見,能夠光激發(fā)某種物質,而且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紫外線反射強度,據此特點,可顯現出可見光下無法發(fā)現的微量生物物證,如遺留在衣物上的微量生物物證被清洗后,經紫外線燈照射,可有效的發(fā)現;第四,紅外線照射法,紅外線屬于長波光線,不可見,物質不同情況下,所具備反射紅外線的能力也不相同,而且某些物質看上去具有相同的顏色時,因組成成分存在差異,經紅外線照射后,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根據紅外線的此種照射特征,可使微量生物物證被發(fā)現[2]。
(三)化學方法
在物質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化學反應,而微量生物物證的化學發(fā)現方法即是利用此種原理。刑事偵查時,如在現場發(fā)現疑似血液、精斑等方面的物質,應收集后利用相應的化學試劑檢驗,以將微量生物物證發(fā)現。
(四)濾膜吸取收集法
人體脫落細胞接觸衣物后,會在衣物表面松散的結合,通過生物脫落細胞儀,可在其濾波上聚集結合松散的脫落細胞,此種方法一方面能夠集中脫落細胞,另一方面可使檢材的完整性得到保持,實現無損提取,有利于檢驗出更有利于案件偵破的相關信息。
(五)顯微激光捕獲技術
顯微激光捕獲技術是近幾年出現的發(fā)現微量生物物證的方法,該方法能夠有選擇的對單個目的細胞做出捕獲,獲得所需的證據,尤其是強奸案中,利用此種方法分離檢驗混合斑,使偵查人員得到更多的與犯罪嫌疑人相關的信息,促進案件偵破速度的加快。另外,檢驗指紋脫落細胞時,也已經開始應用此種發(fā)現方法。
三、結論
綜上,案件偵破過程中,微量生物物證是一種有力的破案證據,偵查人員應根據犯罪現場的情況,合理的運用發(fā)現微量生物物證的方法,保證在犯罪現場檢查出更多的證據,促進案件的盡早偵破。
[ 參 考 文 獻 ]
[1]呂超.現場生物微量物證的重要性[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5):128-129.
[2]徐海軍,葉志鵬,徐姚力等.植絨和棉簽拭子對不同載體微量生物物證的提取研究[J].刑事技術,2015,40(05):373-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