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珺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1. 冬天來了,我們最期待的就是下雪了。看,漫天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著。很快,房子啊,樹啊,都變白了,整個大地仿佛蓋上了一層白雪做的棉被。(伴隨音樂出示雪景圖片)看到這樣美麗的雪景,你想到了什么呢?
2. 我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啦!哪位小朋友來把下雪的消息告訴大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p>
3. 指名朗讀。相機正音:“啦”讀輕聲。
4. 我們這么期待下雪天,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時候就可以使用“啦”和感嘆號來表達我們的喜悅。(點紅“啦”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5. 你們的叫聲還喊來了幾位小畫家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齊讀課題。
過渡:究竟是哪些小畫家呢?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課文吧!
【設(shè)計意圖】借用美麗的雪景和優(yōu)美的音樂創(chuàng)設(shè)一個“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聊一聊“下雪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出示課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引導學生讀好感嘆句,讀出開心的情感,又自然地引出課題,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引入情境。提出聽讀要求:手捧書,坐端正,仔細聽老師朗讀,邊聽邊用橫線畫出雪地里的小畫家分別是誰。
【設(shè)計意圖】第一次聽讀訓練,旨在通過教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幫助學生掃清一部分閱讀障礙。
2. 雪地里都出現(xiàn)了哪些小畫家呢?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3. 這么多小畫家啊!所以我們說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出示句子:“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點紅“一群”)
4. 這個“一群”就表示畫家不止一個,有好多個。還有什么情況,我們可以用“一群”來說明?(出示填空:一群 )
【設(shè)計意圖】 “群”是本課的生字,通過交流雪地里出現(xiàn)的小畫家,理解“一群”,并聯(lián)系生活加以運用。
5. 我們也跟隨著這群小畫家一起去雪地里看看吧!請同學們捧起書,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①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會的字詞多讀幾遍。② 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6. 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那老師要考考你們了。[出示生字詞:一群、竹葉、月牙、不用、幾步、為什么、參加、洞里、睡著。強調(diào)生字讀音:竹(zhú)葉、參(cān)加、睡著(zháo)、為什么(輕聲)]
7. 把詞語放在句子中,你能讀好它們嗎?(指名分句朗讀)
8. 現(xiàn)在會讀課文的小朋友一起站起來讀,不會讀的小朋友可以跟讀。(齊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第二次朗讀訓練,通過自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讀詞語,讀句子,讀全文,層層遞進。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過渡:小朋友們讀得既準確又流暢,非常好。那么,讀了課文,你知道這些小畫家們都畫了什么嗎?誰來給我們連一連?(出示圖片連線)
1. 精讀第四句。(1) 你們畫畫用的是什么呀?(2) 可是這些小動物們可不用你們說的筆和顏料。(出示句子: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3) 小動物們多厲害?。撞骄湍墚嫵霎媮砹?。重讀“不用”和“幾步”,讀出神奇感,夸一夸這些小動物。(點紅“不用、幾步”)
【設(shè)計意圖】第三次朗讀訓練,在正確、流利的基礎(chǔ)上,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需要教師具體而實際的指導。聯(lián)系生活中的“畫畫”,認識到“不用顏料不用筆”的神奇有趣,由理解入手,再到重讀“不用” “幾步”這樣的方法指導。
2. 精讀第三句。那么這些小動物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1) 同樣是用腳印畫畫,為什么它們畫的還不一樣呢?(2) 噢!原來它們的腳印不一樣,畫出來的畫就不一樣。因為小雞的腳像竹葉,所以小雞畫竹葉。(3) 看,“竹”這個字也是由兩片竹葉演變而來的呢,像不像小雞的腳?( ) (出示句子:因為小雞的腳像竹葉,所以小雞畫竹葉。) (4) 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后面三個小畫家畫的畫嗎?
【設(shè)計意圖】運用多種形象和直觀畫面間的比較,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文本中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生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路,利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 這么有意思,其他小動物也想?yún)⒓?。你看,小豬來了。它可以畫什么呢?(出示小豬和豬蹄圖片,填空:小豬畫 )
6. 正因為它們各不相同的腳印,讓雪地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難怪稱它們?yōu)檠┑乩锏男‘嫾?。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出示句子: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設(shè)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提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痹诮虒W中不僅要走進課文習得方法,還要走出課本,拓展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讓語文走進生活。
3. 精讀第五、六句。這里這么熱鬧,可少了一個小伙伴,它是誰???
(1) 為什么青蛙沒有來參加呢?(出示句子: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它在洞里睡著啦。) (2) 講解冬眠:因為冬天天氣寒冷,食物稀缺,青蛙就在洞里不吃不喝,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變暖時才蘇醒,這就叫“冬眠”。像青蛙這樣需要冬眠的小動物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3) 小動物在睡覺的時候,我們說話的聲音應該怎么樣呢?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設(shè)計意圖】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路人”。第四次朗讀訓練不強調(diào)具體朗讀技巧,而是通過對“冬眠”的理解,結(jié)合生活實際,啟發(fā)學生思考,將自主權(quán)交還給學生,也是對第三次朗讀訓練的效果反饋。
4. 小結(jié)課文,指導朗讀。(1) 小畫家在雪地里面開心地用小腳印畫著畫,你們想?yún)⒓訂??你們想用什么來畫,又想畫些什么呢??) 聽起來就很有趣。讓我們一起期待下雪天,和這些小動物一起成為雪地里的小畫家。(齊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課堂的結(jié)尾進入第五次朗讀訓練。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chǔ)上,從朗讀中獲得情感體驗,真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小組合作,識字寫字
1. 出示生字:竹、牙、馬、用、幾。
2. 小組合作,自學生字。出示要求:拼讀字音——分析結(jié)構(gòu)——書空筆順——組詞。
3. 交流。(1) 出示“馬”的甲骨文。這是個象形字,就像馬的樣子。原本馬的四肢被簡寫成了一橫,所以這一橫要長且直,才能支撐整個身體。其中豎折折鉤中的兩個折也要端正,就像駿馬的身體一樣。( )
(2) “幾”中有個新的筆畫“橫折彎鉤”。聯(lián)系豎彎鉤的寫法。注意:彎處要圓轉(zhuǎn),橫要平,勾要尖。在“幾”字內(nèi),撇和橫折彎鉤的折要長,把字寫得修長。
4. 教師范寫。學生在字帖上描一個,寫一個。關(guān)注學生坐姿和握筆姿勢。
【設(shè)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梢猿浞掷媒滩纳系墓P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借助甲骨文和圖片這樣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關(guān)注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更有利于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作者單位:南京市天妃宮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