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琴
摘要: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語言修養(yǎng),特別是在學生不夠自信、看書不多因而文學素養(yǎng)不夠的職業(yè)學校。為了讓學生愛上語文課,語文教師的語言更須具有親和力,有文學性,有語文味,才能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受到語文教師的感染,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有溫度的具有美感、語感的特色課堂。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語言修養(yǎng);親和力;文學性;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12C-0008-03
修養(yǎng)是指綜合素養(yǎng)。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當你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你會由衷地說聲“謝謝”;如果你在公共場合不當心碰了別人一下,你無意中冒犯了別人,你會馬上說聲“對不起”,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基于基本的公共道德而表現出的公德修養(yǎng)和語言修養(yǎng)。普通人尚且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yǎng),吃“開口飯”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更需具備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而教師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及師生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憑借,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guī)律的職業(yè)語言。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語言修養(yǎng)。
筆者在一所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任教,面對的大部分學生看書不多,文學素養(yǎng)欠缺,很多學生還覺得自己經歷了失敗的中考,自信不夠,怎樣憑借語文教師的修養(yǎng)特別是語言修養(yǎng)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是一個重要課題。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以下修養(yǎng)。
一、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的語言須有親和力
語文課堂需要管理,職業(yè)學校的語文課堂尤其需要嚴格的課堂管理,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需要有比其他中小學校教師更多的親和力,才能把握好語文課堂。筆者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好的關系是具有教育親情,在教師能夠嚴控課堂的前提下,師生之間具有教育親情流淌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語文教師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激情的一個教師群體,好的語文課堂必定是有溫度的課堂。
筆者已經有近30年的教齡了,在每堂語文課前,堅持讓學生課前演講,一般是每堂課前由一位學生演講,其目的一方面是服務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為考取導游證等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是為學生的將來打底子,因為不管是學習哪個專業(yè),學生畢業(yè)走上社會以后都必須和人溝通、交流,因而每位學生在大眾面前說話的能力是必須具備的,我們的語文課要培養(yǎng)學生敢說、能說、會說的能力。筆者規(guī)定學生必須作2分鐘以上的脫稿演講,其他同學隨后點評。有的學生在初中里沒有經過任何形式的上臺演講的訓練,再加上天生比較內向、害羞,一到臺上會手足無措,把課前準備好的演講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只會在講臺上傻笑。試想一下,如果老師嚴厲批評他沒有背好演講詞,學生會如何表現?只有一種結果:越發(fā)面紅耳赤,更加手足無措。而碰到學生第一次演講卡殼這樣的情況時,筆者一般會溫和地對學生說:“不要緊,你別看老師現在上課口若懸河,跟你一樣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你想想,你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有哪些呀?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呵?!痹诶蠋熅哂杏H和力的語言撫慰下,學生一般能疙里疙瘩地講完他準備好的內容,雖說演講不盡如人意,但是跨出了第一步以后,學生在第二輪的演講中就會有所進步,4個學期5、6次演講鍛煉下來,這樣的學生一般都敢面對老師和同學了。可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語文教師語言的親和力功不可沒。
別看很多學生長得高高大大的,但職業(yè)學校學生一般有中考不太成功的經歷,內心非??释處煹恼J可,在學生一時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時,筆者也從不諷刺挖苦,大多是以親切的鼓勵為主,委婉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討論課上總結發(fā)言時,以表揚優(yōu)點為主,以建議的形式提出改進方法。
筆者認為,具有教育親情的語文課堂是有溫度的、讓學生容易接受的課堂,語言有親和力的語文教師也會培養(yǎng)出親切有修養(yǎng)的學生。
二、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的語言須有文學性
語文課堂是最有激情的課堂,教師和學生都會接觸到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很多文學作品,相應地,語文教師的語言也需要具有文學性,只有這樣,帶給學生的才是美的享受。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看書不太多,文學素養(yǎng)相對欠缺,更需要語文教師文學語言的熏陶。
筆者曾經上過一堂校級公開課,是舒婷的《致橡樹》,設計了這樣一段開場白:“有人說,愛情是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也有人說,愛情是撒在黑暗夜空的一大把星星;還有人說,愛情是久旱的田野中灑下的甘霖。那么,愛情到底是什么呢?請看當代女詩人舒婷是怎么做出自己的解讀的。”當筆者用富有感情的語言朗讀這幾句話后,聽課的老師和同學自然而然地被帶到了詩歌的意境中,隨著講解討論的深入,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面對心愛的人,不能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能做“癡情的鳥兒”,“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女性只有經濟上是獨立的,和愛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才能長成另一棵樹,和愛人幸福地生活下去。
筆者在上另一堂公開課《故鄉(xiāng)的榕樹》時,為了切合鄉(xiāng)愁的主題,在課前深情朗讀了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這樣具有文學韻味的詞組折射出了詩人對正值壯年的母親、對新婚妻子、對逝世的母親、對大陸的悠悠鄉(xiāng)愁和無限深情。一切盡在詩歌中,一切盡在文學中。隨著這股筆者營造的濃濃鄉(xiāng)愁,師生共讀《故鄉(xiāng)的榕樹》,更好地體會到香港作家黃河浪對故鄉(xiāng)大陸的深情凝望。
以上兩例是筆者的親身教學實踐,它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文學性的語言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營造具有美感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沉浸其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文學的滋養(yǎng),進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的語言需有“語文味”
本文所指的“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共生共存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fā)、語言品味、誦讀詩詞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簡單地說,“語文味”就是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及其帶來的愉悅。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課堂自控能力不夠強,相對比較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對文化基礎課不夠重視,語文老師只有上出“語文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愉悅,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
(一)語文教師的語言需注重“咬文嚼字”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在無疑處發(fā)現疑問,善于咬文嚼字,啟發(fā)學生深度思維。比如講授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亡人逸事》時,文中寫到作者姑姑安排孫犁和妻子在婚前見一面,“我看見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照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筆者讓學生找出文中“盯、跳、走、鉆”等動詞,并通過師生共同研討,得出結論:這些動詞凸顯了未過門的孫犁妻子見到孫犁時既害羞又激動的心情,特別是“盯”字,更是傳神,似乎要把孫犁的相貌刻進自己的腦海,但過一會兒就忙亂地“鉆進了一輛轎車”——“逃”走了,深深刻畫出那個男女未婚青年不能隨便見面的年代里孫犁妻子恨不得多看幾眼,又必須表露矜持的情態(tài)。經過此番“咬文嚼字”,學生大呼作家的文字確實精妙,過癮!
散文《亡人逸事》的文末,講到孫犁在天津做小職員,曾經給妻子買過兩丈花布,并直接寄到了當時妻兒棲居的丈母娘家,妻子直到臨終時還在問孫犁:“你那時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孫犁回答:“為你做衣服方便呀?!辈〈采系钠拮印罢宫F了一絲幸福的笑容”。筆者問:“同學們,你們想一想,作者的亡妻應該是非常了解作者的,她是真的不知道丈夫的用意呢還是別有原因?經過老師咬文嚼字式的啟發(fā),經過同學們的研討,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作者亡妻并非不知道自己丈夫的用意,她是為了在告別丈夫、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重溫往日的甜蜜,也呼應前面作者說的“在夫妻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為如此,她對我們之間的恩愛,記憶很深”。當然,文末也寫出了作者內心對亡妻的愧疚。
(二)語文教師的語言須有音韻美,注重誦讀
語文教師的語言須有音韻美,主要是指語文教師要注重誦讀。誦讀有教師范讀、學生朗讀等。學生朗讀又有齊讀、個別讀、對讀;配樂讀;快讀、慢讀;輕聲讀、高聲讀等多種形式。在講授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時,筆者在范讀一小段以后,就讓學生輪流讀,每人讀2句,學生在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影響下,一個個進入了詩歌營造的意境和氛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每當筆者在語文課堂上深情朗誦起這首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豪放詞,胸中自有一番意境,只覺天地開闊而澄明,學生們也會不自覺地跟著朗誦,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課堂上充塞著一股豪情。
筆者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秋日的早晨,蘇州國際教育園南區(qū)天空湛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信和樓院子里,楓葉還沒有紅,稍稍有點泛黃,底樓的一間教室里,學生們正在輪流朗誦《再別康橋》,男孩女孩聲音各異,但個個全情投入,書聲瑯瑯,情感依依,這是多么溫馨和諧的語文課堂一景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p>
“那軟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p>
……
綜上所述,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語言修養(yǎng),語文教師的語言必須有親和力,有文學性,有語文味,才能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受到語文教師的感染,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有溫度的具有美感、語感的特色課堂。
責任編輯:夏英
On the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of Chines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ZHONG Yu-qin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Suzhou Tourism & Finance Branch, Suzhou 215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especially in vocational schools where students are not confident enough to read and therefore lack of literary.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love Chinese, 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teachers must have affinity, literariness and Chinese flavor.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Chinese classroom, make the students infected by Chinese teachers, and make the Chinese classroom a paradise with aesthetic and linguistic sense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affinity; literariness; Chinese fla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