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84
摘要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干預組接受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平均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患者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顯著。關鍵詞舒適護理;心血管病;護理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水平,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以往心血管疾病醫(yī)護過程中發(fā)現(xiàn),心血管疾病患者出于對自身生命安全的擔憂,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較多的負面情緒,致使其生活質量下降,對醫(yī)護服務產(chǎn)生不滿、對抗的情緒。為了改善這些問題,確保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療,我科室嘗試實施舒適護理模式,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思想,以提高心血管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5例。干預組男34例,女21例;平均年齡(60.5±4.5)歲,平均病程(4.8±1.3)年;高血壓心臟病24例,心律失常14例,心力衰竭12例,心肌梗死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齡(58.8±4.3)歲,平均病程(4.4±1.5)年,高血壓心臟病22例,心律失常17例,心力衰竭13例,心肌梗死3例。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行比較。
護理方法:①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進行必要的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做好病房巡視,記錄各項相關指標水平。適當給予患者心理指導、生活習慣指導。保持病房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安靜。②干預組接受舒適護理干預:為患者和家屬提前做好健康知識教育,讓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特點,告知患者心血管疾病進展較快,但是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后,使患者能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盡量避免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向患者和家屬說明心血管疾病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一些具體的事項。告訴患者,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和服務是十分必要的,是促進疾病良好轉歸的基本條件,促進患者的配合與依從。叮囑患者家屬多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必要的精神鼓勵和社會支持。始終以嚴格的職業(yè)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保持耐心、負責的態(tài)度,積極學習最新的醫(yī)護服務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自身的護理服務職責。注意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除了當前的護理服務之外還有哪些護理服務的需求,為患者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針對患者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問題提前做好預防性干預,叮囑患者合理飲食,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為患者做好口腔清潔、皮膚清潔,指導患者多喝水,預防便秘,為患者進行腹部和腿部的按摩,改善患者肢體疼痛的問題。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不良護理事件的概率,對比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使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7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70分時表示滿意,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干預組平均住院時間(12.5±1.7)d,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17.8±1.5)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337,P<0.05)。
觀察組住院期間的不良護理事件發(fā)生率3.63%(2/55),對照組不良護理事件發(fā)生率20%(11/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065,P<0.05)。
滿意度評分:觀察組平均得分(96.78±2.54)分,對照組平均得分(82.45±2.3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651,P<0.05)。
討論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的影響下,臨床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數(shù)量也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一般需要較長的治療周期,患者的住院時間也比較長。經(jīng)驗表明,想要實現(xiàn)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療,不僅需要醫(yī)生專業(yè)的治療技術,也需要護理人員實施配套的護理服務,更好地保證臨床治療效果。
近年來,臨床護理理念不斷進步和完善,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護理質量提升的需求,只有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才能夠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為干預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也就是希望通過護理服務,使患者產(chǎn)生身心健康、滿意、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主觀感受。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特點,護理人員制定了系統(tǒng)的護理措施:加強基礎護理服務,考慮患者的護理需求,讓患者獲得物理舒適。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使患者獲得心理舒適。叮囑患者家屬鼓勵、陪伴患者,讓患者能夠獲得社會舒適和精神舒適。研究結果可見,舒適護理服務具有顯著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能夠縮短心血管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建議加大在臨床中的應用力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