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
小時候,我家的親戚其實(shí)不多。我想,這其中的緣故多半是因為父親只有三兄妹,而母親只有兩姊妹。
我伯父去世得早,姑媽因此和我父親感情特別好。小時候,父親逢年過節(jié)都會親自去姑媽家,除了和別人一樣送禮之外,還會挑些柴火等姑媽家可能會缺的東西去。而姑媽對父親一口一個“大舅”,叫得尤其親熱。姑媽總擔(dān)心她去世后我們后代之間不會再來往了,于是想出一計,想要將我大姐嫁到她同村的人家。姑媽可謂是高瞻遠(yuǎn)矚、老謀深算,她說:“你們走姐姐家時,總不好意思不順便走走表哥表姐家吧?!笨上Т蠼愕哪菢兑鼍夁€是不了了之。倒是若干年后,我大姐的女兒碰巧嫁到了姑媽的村子里,那年辦完外甥女的出嫁禮,我們想起了姑媽當(dāng)初的“妙計”,好一陣笑談。
但姑媽家的表哥表姐后來并沒有在老家生活,他們進(jìn)城了,與我哥同在縣城。大家見面也不多,偶爾生日和春節(jié),才會來往一下。一個春節(jié)的夜晚,我和哥去表哥家拜年,回來的路上,哥說:“走完表哥這一代親戚,以后估計就算了,哪里有那么多精力。”我對此深有同感。一次在路上遇見另一個堂姑媽家的表哥,打過招呼后,哥又告訴我,說已經(jīng)幾年沒來往了。其實(shí)這個表哥,我記得當(dāng)年在我考大學(xué)時還送了我8元錢的禮,我也翻了兩座山去請他來吃過飯。以前父母在世,他年年都來我家拜年,父母去世后,我們來往了幾年后才斷了聯(lián)系。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家鄉(xiāng)流傳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币郧爸皇锹犅牰眩踔劣行﹪@息人情淡薄,長大了,才知道這是現(xiàn)實(shí)使然。所以,如今在廣州工作的我,回老家常常只是去幾個姐姐家走走。雖然表親一代還在勉強(qiáng)維系,其實(shí)下一代的確已經(jīng)開始松散了。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上午去完二姐家探親,下午又去縣城的哥家。臨走時,幾歲的外甥女總是哭著鬧著不讓我走,第二天,當(dāng)我再返回二姐家,迎接我的外甥女又會皺著眉頭、舉著小拳頭要打我——怪我頭一天不在她家住。但光陰流轉(zhuǎn),如今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工作了的外甥女,春節(jié)時我連她的一條問候的短信都收不到。
前年,侄子在老家舉行婚禮,我趕回去參加?;槎Y后第二天,他帶著新媳婦和我同坐一輛車外出,明知我要去趕長途汽車,他和新媳婦卻只顧著去找小吃品嘗,根本沒有想過要順路送我到車站。如今,雖然我和他同在一個城市工作,但一年之中已難得來往一次,通個電話說多了幾句,他都嫌我啰唆。
我覺得,往后看,老親戚慢慢走丟了;往前看,年輕的親戚也越走越快、越走越遠(yuǎn)。這不免讓我想起“親戚”一詞,在古代它包含“內(nèi)親外戚”,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是算在親戚里面的。后來,它的范圍才縮小了,主要指“外戚”,不包括親人。我推想,“親戚”縮小為“戚”,大概是“親人”走著走著就走遠(yuǎn)了、走丟了的緣故吧。
惆悵之余,幸有臺灣著名作家龍應(yīng)臺的《目送》一書解開了我的心結(jié):“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