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和溫馨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精心閱讀可以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極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做了心得分析,希望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是小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nèi),七分得益于課外。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小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
一、 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入情入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對于每個小學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一個好的書香氛圍、合理方法都能影響甚至改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科學而愜意的閱讀環(huán)境。因此,我在班級中開辟圖書角,每周除定期借閱學校圖書室的書籍外,我還組織學生把家里小學生喜歡的新書、好書帶學校來分享。由于學生帶來的書多以民間神話、故事、寓言、童話為主,小學生們都愛看,這樣自然的形成了好的讀書氛圍。有一次,我講《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讓一個小學生演老虎,另一個學生演狐貍,其他的小學生演小動物。這種貼近孩子習性的活動,小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在這樣一種歡樂的氣氛中,小學生們嘗到了讀書帶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樣的閱讀教學,小學生們都喜歡參與,很容易入情入境,勝于老師簡單的講述,能極大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靈性,喜歡上讀書。
二、課外閱讀要適合兒童特點,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要適合兒童特點,應著重在“喜歡”和“能讀”上下功夫。第一學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小學生學會看圖閱讀。教師可以借助或編制圖畫內(nèi)容,讓小學生在看中讀、看中明、看中悟。通過這種形式來提高小學生的知識體系,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大多都是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有配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好這些素材,這樣將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就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聲情并茂的動畫片,在不知不覺中就愛上課外書,小學生就能用心地閱讀。
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語文老師對學生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做長期的、細致的工作。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chǎn)生心靈共鳴,這樣語文教學就有了質的飛躍。例如在《木偶奇遇記》的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匹諾曹所經(jīng)歷過的一次次的冒險,不僅要使小學生產(chǎn)生好奇、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也要使小學生明白冒險過程的不易和艱難,從而使小學生正確認識到人世間事物的兩面性,有效提高小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三、改革閱讀教學,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當今知識飛速發(fā)展時代,改革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語文教師主要任務。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光進行課內(nèi)閱讀是成效不大的,要充分利用好課外閱讀時間,才能擴大小學生知識面。在課堂上教課文要力求簡潔明了,突出重點。或抓住一精典句,串聯(lián)全篇;或精導一段,撥通全文。使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小學生在閱讀《三毛流浪記》時,就能夠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困難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通過比較感到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是優(yōu)異的,并對自身的思想行為進行反省,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書的數(shù)量是非常龐大的,因此我們要有目地去讀。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提前選好閱讀材料。小學課文都是經(jīng)編者精心推敲選擇的佳作,均有啟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可特別注意對重點語句的點拔,朗讀吟誦經(jīng)典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好知識的熏陶。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課文描述“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在雨霧中歡笑?!边@種情境,使小學生感受到了詩情畫意的美好。
四、把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閱讀是語文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F(xiàn)在,知識正處于積累和膨脹階段,讀書學習的任務也日益艱巨。只有擁有好的讀書方法的人,才能在書山之中捷足先登。林語堂曾說過:“有人讀書讀了半世,亦讀不出什么味兒來,都是因為讀不好的書,及不得其讀法?!狈鼱柼┮舱f過“大多數(shù)人不會讀書”,也就是說,那些不講究讀書方法的人,即使非常喜歡讀書,也不會有很好的讀書效果。因此,引導小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讀書方法,是讀好書的大前提。
通過多年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讀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做到有所側重,有所“配合”。因此,閱讀首先應有計劃性、選擇性,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不能毫無目的地去閱讀,第二,讀書時,要練習上下文,邊讀邊想,不能有云亦云,要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賞書中的內(nèi)容,同時要學會識別其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第三,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用心去讀;發(fā)揮想像去讀;好象置身于當時的意境中。再一個要抓住精彩語段,用深厚的感情去讀;這樣就提高了小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從而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老師只有激發(fā)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了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并給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學生才會自覺地投入到課外閱讀的生活中去,在書的海洋中找到一片屬于自己自由成長的空間。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第二實驗小學 2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