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卓宏
前幾天在微信公眾號留言里看到一位身患抑郁癥的朋友問到:“祝老師,為什么我得了抑郁癥10年,吃了10年藥,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就是麻木,沒有情感,沒有低落也沒有開心?為什么會這樣?”
看到這個留言,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因為我似乎看到了這位朋友因為抑郁癥而生活在一種缺乏活力和意義的生活狀態(tài)。情緒似乎不再高興和悲傷,抑郁確實不見了,但幸福也沒有到來。這種狀態(tài)是很多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而沒有進行心理治療的患者常見的問題。
抗抑郁藥并不能改變我們對生活的看法,只能幫助我們改變情緒狀態(tài),就如同抗生素可以幫助我們消滅細菌,卻不能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同樣的道理,抑郁癥患者不能僅僅依靠藥物治療,藥物消除的僅僅是抑郁情緒,而抑郁情緒只是疾病的表面癥狀,抑郁的核心是缺乏意義和動力。
消除抑郁情緒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生活幸福才是真正的目標。然而,目前很多抑郁癥患者及精神科醫(yī)生,都是把消除抑郁情緒當做了目標,這只是揚湯止沸,所以需要不停地用藥,停藥就復發(fā),以至于患者每天都要惦記著吃藥,抑郁癥似乎好了,但是又隨時擔心可能復發(fā),生活的范圍很狹窄,生活的意義更加缺乏,患得患失并未改善,消極的思維方式仍然頑固,仍然受限于自動化思維以及僵化的人生規(guī)則。
建議患有抑郁癥的朋友,在服藥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尋求心理治療,不能只是改變大腦的硬件,還要改變大腦的軟件,不是消除抑郁,而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鄭易風薦自《健康報》)
責編:我不是雨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