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岳
孤單、無助、沮喪,這些情緒能殺掉你。
可是這些危險的情緒經(jīng)常出現(xiàn),低等動物沒有這些情緒,作為萬物尺度的人類,為什么反而要受它們折磨?人在漫長的進化中,得到這些,到底是要提醒我們什么?
像你一樣,我偶爾有這些情緒,某些日子,效率特別低,人窩在沙發(fā)里,閱讀的速度特別慢,或索性沉溺于社交網(wǎng)絡與游戲,此時的感覺,就像空中不停有沙塵落下,慢慢將自己淹埋。
此時,有個聲音說,沒事,今天就休息一下吧,一天不做事,也不會怎么樣。
當然不能聽它的。因為我知道聽了就如放縱的宿醉,明天將迎來酒后抑郁。
我的反應只有兩個:一是沖到電腦前開始寫一篇文章,不管那么多,先把腦子里出現(xiàn)的第一句寫下;二是換上運動裝備,去長跑。
奇怪的是,這時寫完的文章,自己卻更滿意;這時結束的長跑,也更盡興。
當這成為規(guī)律時,我就想,孤單、無助、沮喪,這些情緒的作用,或許就是告訴自己,趕快跳起來,去尋找意義。沒錯!起跳之前是要下蹲的。
人的進步,慢鏡頭放,可以看到一個新你從舊你的殼中走出。
前不久,一位讀者留言,聽從我的建議,開始跑步,一個月之內(nèi),就從跑步小白進階到完成10000米,100天內(nèi)瘦了15斤。跑過步的人都知道,這是有跑步天賦的人,第一次完成10000米的時間來得特別快。
但是這個天賦,藏在體內(nèi),她不喚醒,或許一生也發(fā)現(xiàn)不了。
人的一生,會接受很多信號,不停告訴你:那個更新、更好的你就藏在你的身上,快找到意義!這信號像氧氣、蛋白質(zhì)與微量元素一樣,是人體的必需品,甚至延伸至生命最后。
我記得一案例:美國一老先生,因為深愛多年的伴侶去世,陷入抑郁,家人想盡辦法,情況也無法改善,只好把他送進一老年生活輔助中心,求助于醫(yī)生。
幸好,這醫(yī)生有改革精神,沒有像其他醫(yī)生一樣說:老人家嘛,都這樣,沒辦法的事。
他試著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把一只小狗送進老先生的房間,麻煩他照顧。絕望地躺在床上的老先生不情愿地答應了。
要照顧一只小狗,這任務改變了老先生的生活,他起床了,他按時遛狗了,不久以后,他的精神就恢復了正常。
做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在任何時候,都知道有一個更新的你在等著你,即使在你垂死階段。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這游戲,可以玩一生。
昨天出差,有讀者在評論區(qū)開我玩笑:自媒體人也要出差?當然要,而且是參加一個以90后為主的自媒體人會議,我可能是與會者里最老的,所以享受了老人家的待遇,別人對我特別客氣。
我理解的媒體人(無論新舊媒體),就是苦力,持續(xù)產(chǎn)出是必須的,人一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消失,體力下降,雙重因素結合,淡出也很自然,苦力嘛,年輕人多干一點。不過,我卻喜歡這苦力活,而且我還喜歡我是最老的苦力,我期待以后在會議里遇到00后,那說明我仍在競技場上。
我希望你也永遠在競技場上,孤單無助沮喪,甚至時間都殺不了你,當你在低谷時,只是習慣地反應:我需要起跳了,干吧,沒什么了不起的。
摘自作者公眾號
編輯/纖手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