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嵐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二科,吉林吉林 132000)
在眾多的老年患者當中,“心力衰竭”是嚴重威脅老年患者生命的一種重大疾病[1],而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當中,臨床中,常常會由于各種原因,例如,圍術(shù)期的護理不當,長期臥床,藥物反應等,會導致心力衰竭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2]。
在一般的治療中,多數(shù)采取西藥進行微循環(huán)的改善,或者血栓溶解等治療[3]。而部分患者由于體質(zhì)原因,只能采取純中醫(yī)的保守治療。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4]。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臨床中,為了進一步的提升治愈率,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利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式治療心力衰竭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值得討論[5]。
該次研究通過了倫理文員會的批準,并且征得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同意。
該次研究對象為該院自所收治的心力衰竭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中,選取60例,均符合Framingham心衰診斷標準,并隨機分成對照組30例以及觀察組30例。
對照組計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最小 50 歲,最大 76 歲,平均年齡(64.00±3.25)歲;心功能III級者6例,心功能IV級者4例。
觀察組計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最小 53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62.00±4.15)歲;心功能III級者5例,心功能IV級者4例。
對患者的心力衰竭進行診斷,可以看到冠心病造成的心衰患者1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患者27例,心臟瓣膜引起的心衰患者3例,肺源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患者16例。
上述兩組患者均經(jīng)過輔助檢查,包括:肝腎功能檢查,結(jié)果顯示全部正常;ECG檢查,顯示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彩超下肢檢查,顯示深靜脈血栓形成。
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給予一定的西藥治療,包括:使用擴冠、降壓、強心、抗凝、抗感染等藥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謝,抗血小板聚集,從而糾正患者紊亂的電解質(zhì),達到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的目的[6]。其中,患者的凝血指標需要進行每天一次的檢測,肝素和拜阿司匹靈的使用要堅持。部分嚴重患者提供華法林[7]。
針對觀察組患者,額外給予血塞通或川芍嗓的靜滴,并且給予中藥煎服,藥方如下:桃仁、人參、苦參、麥冬、五味子各10 g;紅花、五加皮、葶藶子、車前子、葛根、赤芍各 15 g;炙甘草 20 g;丹參 30 g;黃芪 40 g[8]。以上,1劑/d,堅持2周。
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 χ2檢驗,P<0.05為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針對治療效果,分作:有效、緩解、無效三種。其中,有效的表現(xiàn)認定為:ECG明顯好轉(zhuǎn),STEN明顯下降;緩解的表現(xiàn)認定為:ECG相對好轉(zhuǎn),STEN有所下降;無效的表現(xiàn)認定為:ECG無好轉(zhuǎn),STEN下降不明顯。
對患者就 “身體功能”“身體疼痛”“自身生命力”以及“整體健康程度”進行評分比較。
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不良反應進行比較。
以上3種比較具體結(jié)果參考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評分比較[(±s),分]
組別身體功能身體疼痛自身生命力 整體健康程度對照組(n=3 0)觀察組(n=3 0)t值P值5 8.3 6±4.6 5 7 1.2 3±4.6 5 1 3.5 2 4 0.0 0 0 6 8.2 3±5.2 3 6 9.2 4±5.4 1 9.1 5 2 0.0 0 0 5 9.3 3±6.2 3 6 8.3 6±3.9 6 1 1.7 4 3 0.0 0 0 6 9.5 2±4.8 5 7 0.3 3±4.4 1 1 5.3 2 2 0.0 0 0
表3 兩組臨床不良反應比較[n(%)]
該組因心衰未行手術(shù),心衰合并DVT后靜脈回心血量雖減少,緩解了左心衰,卻增加了心衰治療難度,尤其限制了利尿劑的使用[9]。肝素、華法林、拜阿司匹靈三種藥,抗凝具有較強的協(xié)同作用[10]。
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心氣不足或心陽不足,導致血液疲滯水濕泛濫,阻塞筋絡。治則是益氣溫陽,活血化痕通絡,清化痰濁,瀉肺利水[11]。
中藥藥理學研究證明,人參能改善心肌代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纖溶,改善微循環(huán),加強心肌收縮力。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能擴血管、強心利尿,改善心臟微循環(huán)[12]。麥冬、五味子合用益氣養(yǎng)陰,麥冬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增加心肌收縮力,擴張周圍血管,減輕心臟負荷[13]。
五味子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非特異性抵抗能力,葶藶子含強心作用[14],車前子活血利水,五加皮,能強心、利尿、瀉肺平喘、減慢心率;丹參、川芍、赤芍、田七、桃仁、紅花、苦參、葛根、炙甘草有擴血管、行血、活血化癖通絡,糾正心律失常,減輕心衰的作用[15]。
大劑量的川芍嗓和血塞通聯(lián)用未出現(xiàn)明顯副作用,以上中西醫(yī)結(jié)合從根本上起到了糾正心衰、溶解血栓的作用,副作用小,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