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國
(重慶市巴蜀渝東中學,重慶)
讀文章,就是讀者與作者無聲的對話交流,即通過自己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走進文本,靠近讀者,從而產(chǎn)生對作品的認知與感受。由于一篇文章,作者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傳情達意,我們就要抓住一字、一詞、一句、一段,一個個細節(jié),在重點處細細品味,細細琢磨,品出語言的味道,體味其內(nèi)涵。正如泰戈爾所言:不是錘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因此,文本解讀就是要通過對語言的拆分與理解,品味出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準確把握文章脈絡,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在品味文章、解讀文本時,我們常常用到“替換查找法”,通過替換詞語、替換語序、替換標點、替換語境等,與原句進行比較,查找出隱含在文字中的內(nèi)涵,達到準確理解文本的教學目的。
語言的表達不僅僅是一種表面意義的闡述,往往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情感與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教學手法,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挖掘文本內(nèi)涵。作家海明威在總結自己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時候,就曾經(jīng)提出過著名的“冰山原則”,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水面下的“八分之七”應該留給讀者去感受。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式地閱讀,我們感知的往往只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永遠也不能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替換辨析比較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去品出這“八分之七”的“味”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更能提升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中有這樣一句:“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逼渲杏幸粋€動詞“敲”,假如把它替換成“砸”,讓學生比較,不難看出,蔡老師把教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并未存心打學生,其中包含著對學生的愛。正像朱光潛先生所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p>
標點符號能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語言,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為無形的、渾然的、無限的情感,起到傳達無窮之意的效果。因此,解讀文本時我們要更多地關注標點的修辭作用,發(fā)現(xiàn)標點上的亮點與深意,以替換比較的方法引領、喚醒學生的品味體驗,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朦朧走向清晰。比如,人教版八年級的一篇課文《親愛的爸爸媽媽》,文章開頭一句寫道:“凄風??嘤?。天昏。地暗?!比绻覀儼褬它c換成:“凄風,苦雨,天昏,地暗?!被蛘撸骸捌囡L苦雨,天昏地暗?!被蛘撸骸捌囡L、苦雨、天昏、地暗?!比缓笞寣W生去比較、去朗讀、去發(fā)現(xiàn):作者連用四個句號:一是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讓讀者感受無盡的悲哀。二是連用句號,以最大限度地延長停頓時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表意功能,從而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悲哀、悲傷、悲痛、悲天慟地。又如《端午的鴨蛋》中有一句“吱——紅油就冒出來了”。把“吱——”改成“吱,”替換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者寫出了家鄉(xiāng)咸鴨蛋黃油多與綿潤的特點,寫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驕傲,以及內(nèi)心對家鄉(xiāng)濃濃的熱愛之情,后者則太平淡,沒有這樣的效果。正如特級教師王崧舟所說,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片段,開掘言語的多層內(nèi)涵,并將自己的感悟與他人的觀點融會貫通,然后走向課堂,課堂就會精彩不斷。
在品讀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抓住一些句子做句式變換、句型轉換的練習,讓學生通過比較去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如,魏巍的《我的老師》文章結尾處寫道:“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我們不妨把它變?yōu)殛愂鼍洌骸笆裁磿r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弊寣W生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表面是說我想什么時候可以再見見我的蔡老師,深層含義是孩子愛老師竟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作者實在壓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強烈地抒發(fā)了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p>
通過替換、查找,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推敲文本中的重點詞語、標點、語序等細節(jié),感受字詞背后隱藏著的意味、韻味、趣味、情味,曲徑通幽,直達文本深處,觸摸到作者凝聚著才情智慧、人生閱歷的內(nèi)心。學生也在替換、查找、比較的過程中,積累了詞語的字面含義,積淀了文化層面的含義以及情感與意蘊和對語言的敏銳感悟與體驗,此乃文本解讀之真諦。
[1]肖子云.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0).
[2]武春華.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外語文,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