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蘭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第二小學,安徽 亳州)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是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梁,而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階段學生最基礎的教育。在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這過程中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創(chuàng)新,應對不同情況實施不同方案,為學生日后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探索學習,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教學的質量、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具有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的特征,它與其他課門都有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可想而知語文的重要性語文的學習,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很多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重視語文,尤其是小學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階段,因此這就更加凸顯了小學語文的重要性,而且語文的講授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正因是如此因此小學語文更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而改變教學方式,現(xiàn)如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新形勢,因此教師應不斷探討新方法、新形式教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只有有了興趣才能對語文深入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習持久高效,從而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增加課堂上個人展示的部分,來了解學生的興趣,在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待學生,針對喜愛閱讀學生,教師可以加大課外讀物的推薦,教師的幫助會使學生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依靠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使其掌握語言技巧。同時,教師在一些課文的講授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利用情景的模擬幫助學生了解閱讀中人物的特點,找到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更好地去學習語文知識[1]。
自主學習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的重要舉措,學習好不如會學習,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任務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去學習。例如,在課程進行伊始給學生發(fā)放自主學習單,給學生自主預習、開始復習的空間,從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讓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時間表,讓學生自己規(guī)劃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無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調節(jié)學習的氛圍,帶動學生去學習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指導、組織、幫助以及促進學生的學習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2]。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本身文字量較多,因此適合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減少課本上的乏味,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加入課外延展的部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也可以把書本中重要的部分提取出來,減少課本中繁雜無用的部分,減少學生的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感官效應,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加熱愛語文的學習。而且多媒體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去感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學生課堂展示的任務,讓學生們依靠多媒體展示自我,學生可以展示演講、朗誦、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等多方面,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融入學習之中。但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上,不能忽視書本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清主次,讓多媒體服務于教學工作,在課程正常有效進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育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的過程,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改變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為之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探討的終極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度,幫助學生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量,使教學更加有助于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為我國人才培養(yǎng)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