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初 吳雁鳴
(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蘇州 215200)
心房纖顫(房顫)為心力衰竭(CHF)發(fā)生后的一種常見心律失常,研究表明,CHF合并房顫使患者的死亡率顯著升高〔1,2〕。傳統(tǒng)的超聲心動圖在判斷局部心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且只能得到半定量資料,測量結果不準確而影響治療〔3〕。心肌應變率(SR)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由于其不受相鄰節(jié)段牽拉和心臟整體運動的影響,因此可以準確反映局部心肌的功能狀態(tài)〔4〕。本研究觀察SR對CHF患者心功能的評價結果。
1.1一般資料 蘇州市吳江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02例CHF患者中房顫組52例,非房顫組50例。同期50例查體健康者為對照組。房顫組年齡60~79歲,病程1~6個月;非房顫組年齡60~78歲,病程2~7個月;對照組年齡60~80歲。納入標準〔5〕:①房顫組患者經診斷均為CHF合并房顫且符合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HYA)分級Ⅱ~Ⅳ級標準;②經超聲心動圖檢測且心室射血分數(shù)(EF)低于50%。排除標準:①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②有其他心臟疾病及多發(fā)性疾病?;颊咧橥?,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3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生產廠家:宜興市萬康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V50),心臟探頭(生產廠家:廣州志恒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3S),探頭頻率(1.7~3.4 MHz),對患者進行應變/應變率成像分析與后處理。
表1 3組一般資料情況
1.3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檢查 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保持平靜呼吸;進行常規(guī)二維超聲心動圖的檢查,檢測左房內徑(LA)、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EF(LVEF)、心肌質量指數(shù)(LVMI)、E峰、A峰、E/A比值。
1.4應變/應變率成像 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轉至應變率成像分析模式。取患者心尖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兩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樣品大小為2 mm×2 mm,目的是清晰顯示患者左心房后壁、前壁、側壁、下壁和房間隔;分別將取樣容積置于患者左心房隔壁,距離二尖瓣環(huán)1.5 cm,然后將TDI系統(tǒng)啟動,并進入Strain/SR模式,通過多普勒成像并記錄左心房各壁的應變/SR曲線,測試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收縮期峰值應變;左室收縮期左房SR峰值(SRS)、左室舒張早期左房SR峰值(SRE)和左室舒張晚期左房SR峰值(SRA)。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χ2、F檢驗。
2.13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3組超聲心動圖指標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房顫組LA、LVEDV、LVESV、LVMI、HR、E峰和E/A顯著高于非房顫組及對照組(P<0.05);而A峰則明顯低于非房顫組及對照組(P<0.05)。3組LV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2.23組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應變率比較 3組SRS、SRE、SRA在各節(jié)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房顫組后間隔和側壁的SRS、SRE、SRA在左心室各節(jié)段顯著低于非房顫組及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3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SR比較
2.33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收縮期峰值應變比較 3組心肌收縮期峰值應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房顫組左心室后間隔、側壁的基底段、中間段和心尖段明顯低于非房顫組及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3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收縮期峰值應變比較
SR能夠對患者心肌運動特征作直觀、精準和定量的全面評價,為臨床提供更有效、更敏感的評價方法〔6,7〕。在張力作用下,心肌發(fā)生變性的能力主要由SR成像(SRI)反映,而變形的速度則由SR反映〔8〕。研究表明,在心室收縮期或舒張期,健康體檢者的應變和SR均協(xié)調有序地分布和傳播〔9〕。當收縮期SRI為負時,表示心肌向心尖方向縮短;當收縮期SRI為正值時,表示心肌側壁變厚。當舒張期SRI為負值時,表示心肌側壁變薄;當舒張期SRI為正值時,表示心肌向心尖方向延長〔10,11〕。LVEDV和LVESV反映心室的收縮與舒張能力〔12〕。本研究結果表明,CHF合并房顫患者存在左心房壓力增加,導致肺靜脈壓力增大,繼而導致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前負荷)加大,最終引發(fā)LVESV變大,且伴隨房顫者病情更嚴重〔13,14〕;而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于LVEF較低,反映患者心肌收縮能力較差,搏出血量較少,直觀反映出患者LVESV增大。CHF合并房顫患者LA增大,同時心室舒張能力變大,導致二尖瓣狹窄,舒張早期血流量變小,擴大心房內徑增大趨勢〔15〕。
SRS可作為左心房儲存器功能指標,同時心房擴張出現(xiàn)的正向波(心室收縮時)。當纖維化程度增加時,患者的心肌僵硬度也隨之增加,從而使心房發(fā)生重構,降低心房順應性,而左房順應性能夠決定左房儲存器功能。SRE與左室舒張功能密不可分〔16〕,主要出現(xiàn)在心室舒張早期,是血液流向左室的通道。早期CHF過程中,由于左室舒張緩慢使房室壓力梯度降低,所以峰值應變減少。但是隨著CHF程度的加重,舒張壓力梯度隨著左房壓力的增加而增加,導致峰值應變隨之增大。說明充盈壓對左房功能影響較大,SRE降低,表示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降低。SRA可有效反映左房泵功能〔17〕,是舒張晚期出現(xiàn)的負向波。由于心房壓力對心房肌的舒張有控制作用,所以,當左室僵硬度增加時,為保證左室的充足壓力而使左房壓力增加。由于患者心房壁緊張度增加,使患者心房擴大,心房肌拉長。SRA降低表示心房動態(tài)儲血功能和泵血功能降低,說明CHF合并房顫使患者局部的收縮與舒張功能受損嚴重。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肌的收縮變形能力在基底段最大,中間段次之,心尖段最小〔18〕。
綜上,SRI能定量評價局部心肌功能,且不會對局部心肌造成任何損傷。
1邢晨芳,農麗錄.應變率成像評價左房局部功能的臨床研究進展〔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16(5):330-2.
2廖康臘,廖 慧,秦 檢.應用超聲心動圖評價房顫對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3):591-3.
3張 楠,李 艷,王志斌.斑點追蹤成像評價左心室構型正常的原發(fā)性高血壓心肌功能〔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22(4):268-71.
4邢晨芳,農麗錄.應變率成像評價左房局部功能的臨床研究進展〔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16(5):330-2.
5李小茜,何建成,黃品賢.基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08-11.
6Aziz F,Tk LA,Enweluzo C.Diastolic heart failure:a concise review〔J〕.J Clin Med Res,2013;5(5):327-34.
7劉 蕾,張 煜,董麗露.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顫的藥物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293-6.
8馬長生,劉少偉.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策略進展〔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4;9(11):11-5.
9張 紅.心房顫動合并長R-R間歇的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6;36(10):61-2.
10Chin JY,Youn HJ.The effect of ablation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eft atrial volume and function:a one-year follow-up study〔J〕.Yonsei Med J,2014;55(4):895-903.
11馬文韜,樊曉寒.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發(fā)展方向〔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31(11):1142-4.
12Dhingra A,Garg A,Kaur S.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Curr Heart Fail Rep,2014;11(5):354-65.
13楊曉麗,趙亞麗,郭嬌賢.組織多普勒Tei指數(shù)評價肥胖性心肌病左、右心功能的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4;25(18):2695-7.
14Allen LA,F(xiàn)onarow GC,Simon DN,etal.Digoxin use and subsequent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 a contemporary atrial fibrillation cohort〔J〕.J Am Coll Cardiol,2015;65(9):2691-8.
15周 鷗,逯金金,林 謙.舒張性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2):20-2.
16Ferreira JP,Santos M.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practice〔J〕.Int J Mol Sci,2015;16(5):3133-47.
17黃櫻碩,張 健,王 丹.老年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4;13(4):671-5.
18王潔好,華 琦.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7):766-8.